• 我的订阅
  • 财经

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2023年累计经营收入突破5.5亿元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3-18 02: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本报讯(记者 周海燕)3月11日,记者从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召开的2024年创建省级秦创原高能级孵化器推进大会上获悉,2023年,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落地企业全年累计营业收入突破5.5亿元,上缴税收1482万元,该基地荣膺2022年度我省A类双创孵化载体,位列全省第一梯队。

会上,集中学习解读渭南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讲话精神,表彰陕西智拓、铂力特、益信伟创等16家优秀企业,部分企业代表进行座谈交流,渭南高新区秦创原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负责人通报解读有关惠企利企政策。

会议指出,2024年是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突破之年,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部门关于“创建秦创原高能级孵化器、打造3D打印精品园区”等部署要求,建立工作专班,联合科技部门和专业机构,谋划建设方案,精心组织项目申报,分节点抓好计划实施,营造大抓项目、大抓服务、大抓效能的浓厚氛围,全面推动创建工作取得新突破。要高质量推动项目建设。强化企业管家服务机制,加强日常走访,帮办代办,加快推进热等静压西部技术中心、高效仿生换热器生产、飞行器固体动力舱研发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如期投产达效,推动弧焊增材等落地项目早日建成运营,推进空间载体升级,加快室内文化活动中心、室外体育场、智能充电桩等功能性项目建成投用。鼓励支持基地创业团队和生产企业转化成果、实施技改、扩大产能、开拓市场;要高效能实施双招双引。聚焦产业链深入挖掘项目信息,建立企业信息库,跟踪管理意向项目信息库,健全办公场所、标准化厂房等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基金+”模式,重点推进天麒、同科等意向项目落地建设。持续推进企业人才梯度培育,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管理库,深入对接市区人才管理部门,申报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围绕企业需求,着力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紧缺的研发、管理和实用技能人才,破解用工难问题;要高强度推进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中小企业“登高、入规、进位”工程,重点培育一批科创型骨干企业。强化与精诚、居正、道和等专业机构合作,实施企业经营管理、梯度培育、安全环保等培训计划,常态化开展供需对接和专题培训活动。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和沟通渠道,做好企业融资服务。紧密联合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市技术经理人协会等机构,搭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桥梁,持续做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省市项目路演等赛事活动组织工作,带领企业“走出去”参加行业展会交流活动,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会议强调,要继续贯彻落实省市“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全面对标,一以贯之,项目推进要在“进”上有新作为,营商环境要在“突破”上有新跨越,干部作风能力提升要在“提升”上有新高度。渭南高新区火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相关部门要主动做好服务,与企业同频共振,做好上下沟通,切实把资金、人才、技术等政策措施集中到做精做优主业上来,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共同谱写渭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8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3D打印+”打造智能制造“未来工厂”
...讯员 周微娟摄 本报记者 陈宏江 通讯员 周微娟2023年,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落地企业全年累计营业收入突破5
2024-04-17 05:43:00
渭南:打造千亿元农业全产业链
本文转自:陕西农村报 郭英 王军锋渭南市地处陕晋豫三省接合部,位于八百里秦川宽阔地带,是西北地区优越的农业生态区,素有“陕西粮仓”之称。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渭南市在农业领域涌
2023-12-20 07:43:00
本文转自:阳光报聚焦陕西”三个年“活动渭南市工信局:着力发展实体经济 全力打造工业强市阳光讯(记者 杨月锋)5月30日,记者从渭南市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渭南
2023-06-01 12:17:00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产业链”上的致富“金串串”——临渭区葡萄产业助力群众增收纪实本报记者 李亚晓走进临渭区下邽镇,入眼皆是葡萄园。在园中,轻轻解开套袋,一串串粉紫色的葡萄映入眼帘
2023-10-15 13:54:00
大荔:土特产做出新产业
...杰寒冬萧瑟,黄河岸边却因九孔莲菜的丰收而充满生机。渭南市大荔县范家镇、赵渡镇等地群众,身穿防护服,在齐腰的水中辛勤采收莲菜。九孔莲菜是大荔县的土特产,全县共种植莲菜4万余亩,
2024-01-05 05:04:00
“千万工程”让乡村焕发新生机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华阴市杨寨村园英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采摘食用菌。(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雷沛 摄 (上接1版)2023年10月30日,渭南市学习运用“
2024-04-27 00:18:00
一个种粮大镇的新“粮”策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本报记者 王能力 通讯员 杨晨麦浪金黄尽染,麦粒滚滚入仓,又是一年丰收季。6月10日,伴随着连日的晴好天气,富平县流曲镇吉顺祥家庭农场金黄色的麦田里,一台台收割
2023-06-21 00:18:00
陕西渭南:科技赋能新农人 加速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陕西渭南3月20日电 (杨英琦)“和从前总往地里跑的时候不同了,现在我用手机就能控制大棚的温度、湿度,智能化管理大大减少了我的劳动量,省心多了。”当被问
2024-03-20 11:46:00
陕西渭南高新区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向“新”聚力 以“智”提质陕西渭南高新区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在渭南高新区陕西紫兆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在忙碌。渭南高新区党群部供图◎本报记者 史俊斌 通
2024-06-04 02:57: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