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为他人生命接下的“特殊一单”
网约车司机捐献造血干细胞
■记者 张佳丽 杨颖慧
见习记者 王 忱
昨天上午,在杭州一家定点采集医院血液科病房内,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黄忠平躺在病床上,手臂连接着采血导管,鲜红的血液流经血液细胞分离机后,逐渐变成了一袋“生命种子”。
当天下午1点30分,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成。但整个捐献并没有完全结束,由于对方体重达75公斤,而黄忠平只有60公斤,因为造血干细胞的捐献量与受捐者的身高体重有很大关系,所以这次捐献的量要比平常多,可能需要二次捐献。于是,到下午5点黄忠平一直在待命,等到了不需要再捐献的消息后,他才松了一口气。
黄忠平今年43岁,来自南湖区余新镇,是一名网约车司机。他是南湖区第11例,嘉兴市第83例,浙江省第865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在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黄忠平已经有20多年的无偿献血经历。“第一次献血是在1998年,我看到中山影城旁停着移动献血车,那年我刚满18岁,正好符合献血标准,我就去献了。”
有了第一次献血经历后,黄忠平每年都会去献血,前后总共献血20多次。其中,2019年他几乎每个月都去献一次成分血。
2015年10月,黄忠平在捐献血小板的时候看到有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海报,得知造血干细胞能够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时,便留样加入中华骨髓库,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因为毕竟献血这么多年,觉得能够多一种方式帮助他人也是好的。”黄忠平自从加入资料库之后,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是杭州打来的电话,不管在干什么,都会第一时间接听。
“这几年我接了好多陌生电话。”黄忠平乐呵呵地说道,但他还是一直保持初心,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电话,“万一下一个就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打来的,我没接到,他们还以为我不愿意了。”
2022年4月的一天,黄忠平接到了初筛匹配成功的通知电话。11月份,黄忠平进行了体检和高分辨率配型。能够在茫茫人海中匹配成功,他很激动,要知道非亲缘人群间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为几万到十万分之一。
“这和献血不太一样,这次能够帮助到一个具体的人。尽管不知道对方的信息,但是能够为他的生命延续付出自己的一份力,自然是义不容辞的。”黄忠平谈到这次能够配型成功,依然难掩激动之情。
黄忠平这次到杭州捐献造血干细胞,前前后后至少得休息大半个月,不能开工。但黄忠平对此却很从容:“赚钱也不差这么几天,健康是第一位。况且我开了那么多年车,也没怎么休息过,就当给自己放个长假了。”
2月9日,黄忠平动身前往省人民医院进行捐赠前的准备工作。黄忠平的女儿今年上初中,得知父亲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女儿还鼓励他说:“爸爸,你要加油,等我长大了,我也要跟你一样去救人。”
采集造血干细胞前需要连续4天打动员剂,让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这也会导致捐赠者腰部和关节出现酸胀。面对捐赠所要面临的一些身体的不适和风险,黄忠平十分平静:“身体方面一直不太担心,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在经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昨天上午采集终于开始。
经过5个小时的分离和提取,共采集24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自始至终都不紧张,毕竟也献了这么多年血了。就像我开了这么多年网约车,这就算是特殊的一单吧。”黄忠平笑着说:“希望对方不要产生排异反应,如果有别的需要,我也随时待命。”
昨天下午,这份意味着希望的“生命火种”也即刻启程,第一时间送达受捐者身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4 0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