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11月6日,漳州企业职员欧云勇捐献造血干细胞——
以我之热血 续他人之生命
欧云勇与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合影
11月6日,漳州企业职员欧云勇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的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室内,顺利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00多毫升,为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火种”,成为全国第16329例、福建省第422例、漳州市第20例、长泰区今年首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凡人善举 爱是一个人引领一个人
“现在状态挺好的,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很正常。”结束采集后,欧云勇笑呵呵地说。谈起如何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他便打开了话匣子,“这还要感谢这次陪我一起来的叶伯伯。”
作为同事、长辈,已过古稀之年的叶贵清曾荣获“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此次他全程陪同欧云勇赴福州捐献造血干细胞。“叶伯伯已经坚持献血20多年,在他的影响和陪同下,我也加入了献血队伍。”欧云勇回忆道,2018年春暖花开时,他跟着叶伯伯第一次走进献血站。在那次献血中,他初次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当知道造血干细胞捐献与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重症血液疾病的最有效手段时,他便撸起了袖子,留下8毫升血样,光荣地加入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行列。
“捐髓救人是好事,小欧却很低调,我告诉他,通过你的经历,可以鼓励更多人参与捐献,这和捐献造血干细胞本身一样,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叶贵清为欧云勇的义举连连点赞。“拯救一条生命,就是拯救一个家庭,能这么做,我很高兴。”当欧云勇说出这句话时,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的赤诚和热心奉献所感动。
出手相救 弥补亲人病故的遗憾
今年7月,欧云勇初次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有一名血液病患者与他匹配成功。在工作人员征求他意见时,他没有迟疑,立刻答应下来。“非血缘关系的两个人,高分辨配型成功率只有几万分之一甚至更低,能匹配成功有多不容易,能救人就不要犹豫!”欧云勇说。
原来,欧云勇的舅妈曾经被确诊为白血病,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他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现状、流程等相关常识有过全面的了解。遗憾的是,经过几年的等待,舅妈还是因为没能匹配上合适的供者而离开人世。
“血液可以再生,但生命不可以重来,伸出手臂,就能救人一命。”失去亲人的痛苦,让欧云勇深刻地体会到造血干细胞是“生命的种子”,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则是血液病患者的“救星”。没有想到,几年后的今天,也有一个家庭被同样的病痛“牵绊”,幸运的是,这个“牵绊”里的遗憾不会再延续。如今,欧云勇用自己的行动弥补了曾经的遗憾。
得知欧云勇将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时,欧云勇的亲朋好友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大伙儿帮着查阅捐献相关资料,为顺利实现捐献做好充足的准备。从得知配型成功的那天起,欧云勇就主动调整生活作息、加强锻炼,保持营养均衡,让身心状态达到最佳,想把质量最好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给患者。在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下,欧云勇从高分辨血样检测、体检、注射动员剂到采集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有条不紊,顺利完成。
让爱接力 期待更多人加入捐献队伍
“也许有不少人认为捐造血干细胞伤身体,怕疼,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欧云勇表示,骨髓血中富含造血干细胞,因此原先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抽取骨髓血。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把捐献造血干细胞简单地称为“捐骨髓”。
“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造血干细胞捐献早已不是大家刻板印象中的‘钻骨取髓’了,而是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欧云勇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据他介绍,在注射“动员针”后,只要静静等待干细胞从骨髓“动员”到血液中,再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将它们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就能进行采集。
“其实就和捐献血小板有点类似,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和恐怖,也是非常安全的。”欧云勇十分庆幸自己因这份“髓”缘能链接并帮到他人,弥补了亲人病故的遗憾。激动之余,欧云勇希望能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队伍。“这不是一份孤勇,而是一场团战。”欧云勇呼吁:“只有常识足够普及,才能打消人们捐献救人的顾忌。‘种子库’中的‘生命种子’越来越多,才能为更多血液病患者的生命‘续航’。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支持造血干细胞捐献,一起为他人点亮生命至暗时刻的那道光。”
☉本报记者 肖颖婧 文/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7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