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航天员如何克服“太空病”?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4-24 16:27:00 来源: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2024年4月24日是我国第9个航天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航天“老兵”叶光富率领两名新队友李聪、李广苏亮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月25日,3名航天员将乘坐神舟十八号飞船奔赴我国天宫空间站,叶光富也因此有可能成为我国飞得最久的航天员。

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航天员如何克服“太空病”?

从地球看太空,静谧、黑暗、神性可能是我们的普遍感觉,然而,太空环境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平静,实际上完全可以用恶劣来形容。这种恶劣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真空环境:太空是真空的,几乎没有气体分子存在。这种环境导致声波和压力波无法传播,人类也无法在太空中听到声音。同时,由于没有空气和氧气供给,人体无法在其中生存。

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航天员如何克服“太空病”?

二是极端温度:太空中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因此宇宙射线强烈辐射、黑暗寒冷等因素导致温度波动幅度极大。在阳光直射下,航天器表面温度可以高达数百摄氏度,而在阴影处则可能下降到零下数十甚至数百摄氏度。这种极端的温差对航天器的材料和结构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航天员如何克服“太空病”?

三是零重力和微重力:在地球上,人们感受到的重力是物质存在于引力场中受到牵引作用产生的效应。但在太空中,物体不受到任何静力学支撑,不存在相互牵引的力,因此会出现零重力或微重力状态。这种环境对人体骨骼、肌肉以及生理系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可能导致身体功能的退化。

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航天员如何克服“太空病”?

四是星际辐射:太空中存在大量高能宇宙射线,其能量远高于地球上的自然辐射。这些射线对航天员和航天器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可能导致DNA损伤、癌症等疾病,并对机载设备产生严重影响。

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航天员如何克服“太空病”?

五是空间垃圾:太空中还充斥着大量的太空碎片,包括废弃的卫星、航天器的残骸和碎片等。这些碎片以极高的速度运动,即使是小的碎片也具有巨大的能量,足以对航天器和宇航员造成严重伤害。太空碎片的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太空垃圾带”,使得太空活动变得更加危险和复杂。

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航天员如何克服“太空病”?

航天员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产生一系列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太空环境的极端条件,如微重力、辐射、以及缺乏地球大气层的保护等因素所导致的。比如:

心血管系统变化:主要是心率和血压下降问题,在微重力环境下,血液能够更容易地流向上半身,导致头颈部充血,而下肢的血液供应减少,这种血液分布的改变使得航天员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同时心脏萎缩,由于心脏不再需要像在地球上那样努力泵血,心脏肌肉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

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航天员如何克服“太空病”?

骨骼和肌肉系统变化:一方面骨密度降低:在微重力环境中,骨骼不再需要像在地球上那样支撑身体的重量,因此骨密度会逐渐降低,导致骨质疏松。另外会肌肉萎缩:由于缺乏重力的锻炼刺激,航天员的肌肉会逐渐萎缩,特别是背部和腿部的肌肉。

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航天员如何克服“太空病”?

免疫力下降:太空环境中的辐射和其他因素可能导致航天员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生理变化:特别是身高增加:在微重力环境下,由于脊柱受到的压力减小,航天员的身高可能会暂时增加2-5厘米。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永久性的,返回地球后会恢复原状。此外,微重力环境会导致体液在体内的分布发生改变,可能引发水肿和其他相关症状。

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航天员如何克服“太空病”?

心理压力增加:长时间在封闭、孤独的太空环境中生活和工作,航天员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国的航天员和科研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

针对身体变化的应对策略:在心血管系统变化的应对上,一是定期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专门的锻炼设备,如太空跑步机、弹力绳等,模拟地球上的重力环境,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二是饮食调整:摄入富含钾、镁等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食物,维持正常的血压和心率。三是医学监测:通过定期的心电图、血压测量等,监控航天员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航天员如何克服“太空病”?

在骨骼和肌肉系统变化的应对上,一方面是强化力量训练,利用太空中的力量训练设备,对骨骼和肌肉进行刺激,减缓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的速度。另一方面强化营养补充,航天员通过摄入富含钙、磷等矿物质的食物,促进骨骼健康,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

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航天员如何克服“太空病”?

在免疫系统变化的应对上,在进入太空前,航天员会接种各种必要的疫苗,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在太空舱内,航天员会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如定期消毒、勤洗手等,减少病菌的传播。

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航天员如何克服“太空病”?

针对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一方面是心理支持,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通过视频通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缓解孤独感。专业心理咨询: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航天员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应对太空环境中的心理压力。

另一方面开展休闲活动:通过阅读、听音乐、看电影等活动,可以帮助航天员放松心情,缓解紧张情绪。通过拍摄太空中的美景,让航天员感受到太空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航天员如何克服“太空病”?

此外,技术支持也有关键。一方面,我们的天宫空间站,拥有先进的太空舱设计,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太空舱内设有舒适的睡眠区、健身区、工作区等,为航天员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拥有高效的空气净化系统:确保太空舱内的空气质量,减少有害物质的含量,降低对航天员身体健康的影响。

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产生哪些变化?航天员如何克服“太空病”?

同时,天宫空间站中还有完善的医疗设备:太空舱内配备有各种医疗设备,如心电图机、血压计、急救药品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并拥有强大的地面救援团队支持:地面救援团队随时待命,为航天员提供远程医疗支持和救援服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神舟十四号将返回,航天员们的身体有哪些变化?看完让人心疼
在神舟十三号返回时,我们就分析过3位航天员身体上可能发生的变化,当时三人组在轨飞行6个月,落地后无法站立,甚至都无法直坐,让人直呼心疼。那么同样在轨飞行6个月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们
2022-12-05 10:00
【百万庄小课堂】走进航天医学:在太空如何开展医学实验?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字幕】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航天员们一直在太空中进行着各种医学实验。航天员的身体在太空会发生什么变化?他们又是怎么做医学研究的?听听专家怎么说。【一】太空中人
2023-08-20 20:13:00
为什么航天员要进行肠道清洁?曾受何种痛苦?
肠道清洁是航天员在进行太空任务之前必须经历的重要程序之一,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步骤背后却隐藏着一段让人不敢想象的痛苦经历。在太空探索的壮丽背后,肠道清洁也成为了航天员们日复一日,甚至
2024-02-19 10:20:00
为什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返回后要被抬着走?看完让人心疼
...稳地降落在了东风着陆场。在太空“出差”6个月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建造阶段完美收官。
2022-12-08 08:00
怎么回事?神舟十八号明明安全返回,3名航天员为何脸部浮肿?
太空真不是个好惹的地方。航天员们飞得高,回来的时候却都肿得“认不出”。就在11月4日凌晨1点24分,神舟十八号成功降落,三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看着直播的观众都松了口气,终于,长
2024-11-05 10:50:00
中新网酒泉10月30日电 题: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夜赴太空 三大“护身法宝”揭秘记者 马帅莎10月30日凌晨,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名航天员驾乘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开启新一轮“太空
2024-10-30 05:46:00
180吨天宫空间站的神奇之旅:挑战万有引力的极限
...都在悄然肆虐,让人屏息。在这艘空中巨舰上,科学家、航天员和工程师们正竭尽全力超越自己,追寻着人类未知的边界。现在就一起踏上这个震撼心灵的探索之路吧!天宫空间站的重力控制系统:
2023-12-08 10:47:00
...,空间应用有序展开、成果频现。太空医学诊疗设备 为航天员健康保驾护航空间站进入应用发展阶段,航天员的“太空出差”一般要持续半年左右,在轨期间,他们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时常关
2023-08-19 11:12:00
太空的禁忌:航天员禁止“放屁”,太空放屁有多可怕?
...的举动,竟然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是的,我在说放屁。航天员在太空中“放屁”是被严格禁止的,而这一禁忌却隐藏着让人胆寒的原因。让我们揭开这个气味扑鼻的谜底,一同探寻太空中屁的禁忌
2023-12-08 10:4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