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常碧罗
日前,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联合潼南区法院、潼南区劳动仲裁院,就一批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赴潼南工业园区开展联合现场调解。
原来,2022年11月,重庆某科技有限公司与黄某等31名员工就欠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等问题发生争议。多次协商无果后,劳动者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并向潼南区劳动仲裁院申请劳动仲裁。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重庆一中法院民四庭立即进行分析研判,针对案涉人数较多,后续可能引发衍生诉讼等情况,该院法官决定提前介入,联合潼南区法院协助潼南区劳动仲裁院开展适法研判、矛盾化解工作。
“太好了,法官来了,我们的工资终于有着落了!”调解现场,法官与仲裁员认真听取双方诉求,围绕款项性质、付款方式、付款时间等焦点问题进行引导释明,耐心释法并妥善平衡双方利益,经过反复协商调解方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重庆一中法院还邀请代表委员全程观摩了此次现场调解过程,代表委员对审裁共治、多部门联动以调解方式化解群体性纠纷的做法表示肯定。
为达到“调解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调解结束后,审裁部门还就地面向园区企业和职工代表,以案例讲解、现场答疑、发放普法手册等形式,开展劳动争议等多个领域的普法宣传活动。
据悉,近年来,群体性劳动争议频发,该类案件涉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民生问题,系诉源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基于劳动争议仲裁前置规则的存在,此类纠纷具有前端化解的可能。对此,市一中法院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新路径,建立完善裁、审衔接机制。一方面向内发力,通过打造示范判决,常态化推进劳动争议法律适用疑难问题咨询及向人社部门、劳动争议多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等多种手段,努力减少该领域上诉案、衍生案,防止案生案;另一方面向外借力,主动对接劳动仲裁部门、基层调解组织,将纠纷化解端口前移,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群众接访、纠纷化解工作,不断形成治理合力,力求将该领域的矛盾风险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2022年,市一中法院受理劳动争议类案件1500余件,相比2021年受案量下降300余件,下降比例近20%,该领域的诉源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下一步,市一中法院将持续探索诉源治理新路径新模式,优化裁、审衔接机制,重点关注劳动争议纠纷相关的群体性矛盾纠纷,做到提前预判、全面评估、在先化解,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供司法智慧和动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6 14: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