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5月28日讯(记者 杜方奇)5月27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执法为民 护卫健康——枣庄市“卫生监督宣传月”活动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晶,枣庄市卫生健康委法监科科长赵安乐,枣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督科科长胡波,枣庄市中区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区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韩峰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枣庄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晶就“卫生监督宣传月”活动的主要举措和预期成效回答记者提问。
王晶说,本次“执法为民,护卫健康”卫生监督宣传月活动以“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强化卫生监督社会认知”为核心目标,通过四大举措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的宣传体系,全力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健康治理新格局。
深化法治宣传,夯实健康权益保障根基。聚焦《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创新构建“法条+案例+场景”三位一体宣传模式。线上,将专业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图文漫画、情景短剧,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矩阵广泛传播。线下,开展卫生监督“五进”行动,在公园、广场、车站、工地、集市等人流密集场所,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在医疗机构,利用电子大屏、LED流动屏等载体,高频次、广覆盖宣传卫生监督知识,切实提升群众依法维护健康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公开执法成果,传递严格监管坚定决心。集中展示近年来卫生健康部门在净化医疗市场、守护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的成效,重点宣传典型案例,详细披露案件查处过程、法律依据和处理结果。对非法行医、医疗美容乱象、公共场所卫生违规等侵害群众健康权益的行为,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震慑效应,既让公众通过真实案例了解卫生领域法律法规,增强防范意识,也向社会传递卫生健康部门严格执法、捍卫健康的坚定决心。
创新“执法+普法”模式,促进法治实践深度融合。一是设立“移动普法课堂”。执法人员在检查现场利用便携式投影仪、宣传手册等工具,对被检查单位负责人和周边群众开展“以案释法”,现场讲解违法行为的危害及法律后果。二是推行“普法式执法告知”。在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附上定制化普法材料,引导监管对象主动学法守法。三是建立“执法-普法-反馈”闭环机制,通过线上问卷、电话回访等方式,收集被检查单位及群众的普法需求和意见建议,将执法过程中发现的共性法律认知盲区、高频违法问题,转化为普法宣传重点内容,实现法治宣传与执法实践的双向促进。
畅通监督渠道,构建社会共治健康生态。以宣传月为契机,全方位宣传多元化的举报途径,明确举报受理流程和处理时限,激发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建立举报线索快速响应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核查处理,并在规定时限内反馈结果,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同时,深入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宣传,将监督网络延伸至社区、乡村,充分发挥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员作用,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卫生健康治理共同体,共同织密织牢群众健康防护网络。
发布会上,枣庄市卫生健康委法监科科长赵安乐就“护卫健康”工作长效推进进行了详细介绍。
赵安乐说,卫生监督工作任重道远。目前仍存在超范围执业、部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不规范等情况。这些问题都对卫生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步将着力在以下三方面发力:
攻坚专项整治,夯实常态监管。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开展监督执法“蓝盾行动”,推进非法医疗美容、非法行医打击治理;开展医疗机构放射卫生、职业危害因素申报、“四小”门店、医疗废物污水、生活饮用水、消毒产品市场等专项整治;落实学校卫生、个体诊所常态化监管,优化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融合法景宣传,营造尊卫环境。秉持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理念,整合医院内外资源,依托长椅长廊、庭院等场所,以石刻、宣传栏等形式融入卫生健康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及职业道德,打造“法景融合”宣传阵地,引导公众理解支持卫生健康行业,构建枣庄尊医重卫、崇德尚法氛围。
开展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延伸健康防护触角。下半年,启动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选拔具备公共卫生知识的人员组建监督队伍,明确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职责。制定涵盖疾控法规、流调、应急处理的培训计划,提升专业水平。通过监督员常驻医疗机构,推动“依法执业自查”与“外部疾控监督”融合,实现健康防护长效监管。
发布会上,枣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督科科长胡波就民众可采取哪些具体且有效的措施,保障个人及群体的公共卫生安全,回答记者提问。
胡波说,卫生监督执法紧密关联群众衣食住行,关乎公众健康安全。为帮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维护自身权益,现就不同场景提出如下实用建议:
“食”之安全,细节为要。在外就餐使用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提供的消毒餐饮具时,群众应仔细查验产品包装完整性,重点查看包装袋上是否清晰标注单位名称、生产地址、联系电话、消毒方式、消毒日期、批号及使用期限等关键信息。如发现包装破损、标识不全或超过使用期限,应及时要求更换,杜绝卫生隐患。
“住”有规范,维权有道。随着枣庄旅游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攀升,住宿市场也日益繁荣。群众外出住宿时,务必确认经营单位公示的卫生许可证、卫生检测报告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是否齐全有效。同时,仔细检查客房、公共区域用品用具是否清洁,床单被罩、毛巾浴巾等织物是否洁净无污渍。若发现卫生问题,应第一时间与经营者沟通整改;协商无果时,可留存照片、视频等证据,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维权。
“行”中防护,文明同行。在公共交通、公共场所等出行场景中,倡导群众自觉遵守公共卫生规范,保持社交距离,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避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根据环境风险主动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出行环境。
日常消费,安全为基。游泳场馆、美容美发店等日常消费场所,群众除应查看经营单位有效证件外,还需留意观察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如游泳馆水质是否清澈、美容美发客用物品是否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发现卫生设施不达标、消毒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可留存照片、视频等证据,及时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或向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反映,共同推动行业服务质量提升。
发布会上,枣庄市市中区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区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韩峰就区级卫生健康部门在打击医疗卫生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方面的具体行动和成效回答记者提问。
韩峰说,为维护医疗市场秩序、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市中区卫生健康部门近年来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蓝盾行动”,强化依法执业监管。相关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年度《卫生监督执法“蓝盾行动”方案》,通过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督促医疗机构落实依法执业要求,完善医疗卫生防控体系。行动覆盖全区各级医疗机构,显著提升了机构的法律意识和规范化水平。
二是普法与培训并举,筑牢法治防线。通过举办非法行医普法宣传、依法执业专题培训等活动,累计培训从业人员超千人次,既震慑了违法行医行为,也增强了医疗机构主体责任意识。目前,全区医疗服务质量投诉率同比下降35%,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三是创新智慧监管,提升执法精准度。相关部门率先在全市推行口腔、美容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已完成54家口腔机构和11家美容机构的验收。同时,搭建医疗美容智慧监管平台,运用人脸识别、远程监控等技术实现24小时动态预警,问题发现效率提高50%以上。
四是严打非法行医,形成高压态势。2021年以来,共查处无证行医、非医师执业等案件30余起,罚没款160余万元,移送公安机关3起(均已刑事判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6起。通过“行刑衔接”机制,彻底铲除多个顽固黑诊所,非法行医举报量年均下降20%。
五是畅通举报渠道,回应群众关切。五年来高效处置群众投诉260余件,办结率和回复率均达100%,切实解决了群众关注的“黑诊所”“美容乱象”等问题。
责任编辑:杜方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8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