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葛大姨,今年已经迈入66岁高龄。年轻时,她辛勤耕耘于教育事业,与爱人吴大叔因工作原因只育有一位女儿。当初,有人对他们的家庭规模嘲笑不已,甚至有人戏称他们将绝后。尤其是葛大姨的妯娌,经常以她的三个儿子来戏谑逗弄葛大姨和吴大叔。然而,光阴荏苒,时光荡漾,二十年匆匆流转。
如今,葛大姨与吴大叔已经安度退休生活,享受着女儿与女婿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生活不仅宽裕富足,还有着外孙子们的陪伴,幸福洋溢在四周。
相较之下,妯娌老两口却面临着不小的困境。他们的三个儿子都未能成才,即便已经年过六旬,仍然需要四处奔波谋生。
年轻的时候,葛大姨顺利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被派到镇上的中学担任语文老师。
在教学岗位上,她结识了学校门口的书摊老板吴大叔,两位文艺青年意气相投,逐渐发展成为恋人。三年的甜蜜恋爱过后,二人喜结良缘。
吴大叔将自己的小书摊成功经营成了一家书店,还坚守在葛大姨所在学校的门口。每天早晨,他用自行车送葛大姨到学校,放学后再前去接她回家。二人的生活充满甜蜜和温馨。
一年后,他们的爱情结晶降临,一个可爱的女儿。吴大叔和葛大姨欣喜万分,但面对葛大姨的婆婆,吴大叔的亲妈却表达了不满。
当时的社会普遍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葛大姨的婆婆也不例外。看到葛大姨生了个女儿,她在葛大姨还没出月子的时候就开始催逼要生二胎。
为了维护葛大姨的工作,吴大叔急中生智,拉着亲妈到屋外解释,强调葛大姨是有工作单位的人,如果生了二胎可能会失去工作。然而,老太太坚持认为,即便失去工作也要生个儿子传宗接代。
吴大叔终于忍无可忍,与老太太争执不休,直到老太太气鼓鼓地离开。幸好,吴大叔的弟弟两口子成为了支持力量,三年抱三,全部是儿子,甚至还生下了一对双胞胎。这终于转移了老太太对葛大姨的关注。
然而,葛大姨的日子并没有就此安宁。除了婆婆的唠叨,妯娌时不时地炫耀她生了三个儿子,仿佛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一般。
妯娌的算计不仅停留在葛大姨身上,她还打算牵涉葛大姨的家庭。
几年过去了,葛大姨和吴大叔并没有考虑生二胎的打算。看着这一情况,妯娌主动提出向婆婆建议,表示她有三个儿子,可以考虑过继一个给葛大姨。
婆婆一听觉得这个提议挺可行的,毕竟都是自家人。考虑到吴大叔家二儿子没有儿子,过继一个侄子过去既能延续香火,也有人养老送终的指望。
然而,当婆婆和妯娌将这个提议告诉葛大姨时,葛大姨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葛大姨对妯娌的为人心知肚明,她不敢轻易答应这个提议。妯娌心机深又喜欢算计,如果真的过继了她的儿子,日子恐怕就不会那么平静了。
不仅仅是夫妻生活,甚至连女儿也可能受到牵连,葛大姨和吴大叔一致拒绝了婆婆的提议。
这让妯娌十分生气,她不仅在言辞上公然指责葛大姨,称她无法延续香火,简直是断后的罪人。她甚至威胁说,葛大姨老了之后将无人送终。
葛大姨是个有文化修养的人,她无法与妯娌在口舌之争中占上风,只能默默忍受。而由于所在镇上的学校没有宿舍,葛大姨和吴大叔只能和公婆及小叔子一家住在老房子里。
每天都要面对妯娌说的那些难听的话,葛大姨几乎每天都要默默流泪。
然而,机会很快降临。自从葛大姨夫妇拒绝过继妯娌的小儿子之后,妯娌对他们心生怨恨。她不仅继续在背后诋毁他们,还劝说婆婆分家。
吴大叔家是纯正的农家,拥有两块宅基地和十几亩田地。
妯娌说,吴大叔没有儿子,将田地分给他就是便宜了外人。于是,田地全部划归给了小叔子一家。至于两块宅基地,则按照她的说法,两兄弟分别拥有一块。
公婆多年来积攒下的积蓄也被全部给了妯娌和小叔子,理由是小叔子有儿子,日后可以养老送终。
一家人分家后,葛大姨和吴大叔除了得到一块宅基地外,还背负起一万块的债务。
公婆说,既然他们跟着小叔子养老了,不再需要吴大叔夫妇的养活,那就将债务还清吧。
当时已经是九几年,一万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巨款。尽管吴大叔无奈,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第二天分家,妯娌毫不客气地将吴大叔和葛大姨赶了出去。
为了找到一个落脚之地,葛大姨只得求助于自己的娘家,最终在宅基地上建起了三间简朴的瓦房。
分家时,葛大姨的女儿已经四岁了。然而,婆婆并不肯再帮忙照顾孩子。因此,葛大姨上班的时候,只能将女儿送到托儿所,下班后再一同回家。
由于背负着一万块的债务,吴大叔和葛大姨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他们不仅要费尽心思去挣钱,还得勉力度日,甚至连购买肉类的奢望都成了奢望。
有一天,葛大姨带着女儿回家,看到婆婆提着一刀肉走向小叔子家。当晚,他们看到了香喷喷的红烧肉。
婆婆端着一碗饭正在喂妯娌的小儿子,而葛大姨的女儿看到碗里的红烧肉,垂涎欲滴。她喊了几声奶奶,但婆婆却置之不理。
小姑娘觉得委屈,问葛大姨为什么奶奶不理她。葛大姨含泪告诉女儿,说奶奶可能没听见,勉力让女儿不要在意。
艰难的几年过去后,葛大姨的女儿进入了小学。
葛大姨工作出色,屡次获奖,引起了市里一所中学的关注。他们邀请葛大姨考虑调动到市里工作。
葛大姨抓住了这个天赐的机会,欣然同意了。办理好手续后,她调到了市里的中学,担任语文老师。
吴大叔关闭了在乡下的书店,也随着一家人搬到市区。葛大姨的女儿也顺利转学到市里,并在学校提供的宿舍安顿下来。
在市里,吴大叔发现了商机,他在葛大姨新工作的学校门口开了一家书店,不仅售卖图书,还推出了录音机和录音带,生意意外地兴隆。
一家人的生活逐渐好转,女儿也表现出色,成功考入市里的一中。
吴大叔和葛大姨逐渐积攒了一些财富,不仅还清了当初分家时的一万元债务,还在市里购置了一块地,兴建了一栋两层的小楼。
市区离乡下有一段距离,因此吴大叔和葛大姨很少回老家,最多只在除夕夜回去吃一顿团圆饭,用完餐后便匆匆返回市区。
近几年,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妯娌心生不满,她提议让她的大儿子去市里跟葛大姨读书。她认为市里的条件更好,教育资源也更充足。
妯娌的大儿子和葛大姨的女儿同岁,当葛大姨的女儿升入初二时,他也正好要上初中。妯娌甚至建议葛大姨设法让她的儿子考入市里一中。
葛大姨坚决拒绝了这个提议,表示她无法做到。她解释说,她的女儿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考上的,无法帮助妯娌的儿子。
妯娌听后心生不满,嘲讽地说葛大姨的女儿再读得再好,到头来还不是别人家的人。葛大姨懒得理会她,只回了一句她乐意,只要女儿能考上,不管是读大学还是研究生,她都会支持。
妯娌更加生气,声称吴大叔和葛大姨是绝户,只能靠她的儿子来养老送终。她认为帮助她的儿子就是帮助他们自己。
葛大姨被妯娌的言论逗笑了,她索性不再回应,带上吴大叔和女儿回到市区。
不久后,小叔子打来电话,称父母年事已高,这些年都是他夫妻在照顾。他希望吴大叔和葛大姨也能尽一份孝心,作为儿子和儿媳。
吴大叔询问小叔子的想法,小叔子提出两家轮流养老或者每月吴大叔给500块钱,由他们夫妻负责照顾。
鉴于时间和工作的压力,吴大叔和葛大姨选择了提供经济支持。尽管说是每月500块,实际上支付的金额远不止。
小叔子经常找各种借口,频繁向吴大叔和葛大姨索要钱。有时说老父亲生病了需要看医生,有时又说老母亲腰骨疼需购买药物,或者要为老人买补品。
幸好吴大叔和葛大姨日子过得宽裕,不计较这些。一直到两位老人去世,这种经济支持才算告一段落。
然而,老人离世后,吴大叔和葛大姨更少回到乡下,与小叔子夫妻的联系也仅限于电话。
岁月流逝,吴大叔和葛大姨的女儿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女儿一直以来都表现出色,成功考入名牌大学,主修药理专业,并取得了研究生学位。毕业后,她选择回到葛大姨和吴大叔身边。
女儿顺利进入一家生物公司担任研究员,月薪超过两万。她也谈上了一位医生男友,是她在大学时的同窗,目前在市里的一家三甲医院担任副主任医师。
尽管男友比葛大姨的女儿大六岁,但他已经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两人交往一年多后,女儿怀孕,婚事随之展开。准女婿的家庭是医学世家,他父亲是医生,母亲则是卫生局干部已经退休。
两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热情周到,很快就商定了婚礼的事宜。原本葛大姨夫妻提出共同支付婚房首付,但亲家坚决拒绝,表示早已为小两口准备好了婚房,并决定自行负担费用。
亲家还在小两口婚房的小区购置了一套房,邀请吴大叔和葛大姨一同搬来,共同养老。两对父母甚至在同一层楼上购置了各自的房产。
吴大叔和葛大姨欣然接受了亲家的热情邀请,搬到了女儿和女婿的小区。随着小外孙的诞生,葛大姨和亲家母一同照顾女儿坐月子,之后共同分担起带娃的责任。
亲家母负责购物和烹饪,而葛大姨则专心带孩子。由于葛大姨曾是老师,对教育有心得,因此亲家母放心将孩子托付给她。
两家为小两口的未来共同发挥余热,过年时大家都欢聚一堂。女婿如果能请假,还会带着一家子外出旅游。
某年,女婿得知能在春节期间请到假,便提议一家子一同前往三亚度过新年。葛大姨在三亚的海滩上,享受着海风,喝着椰子汁,正畅快地度过时光,却接到了妯娌的电话。
妯娌询问葛大姨是否能帮助他们两口子找份工作。葛大姨有些愣住,毕竟她已经66岁了,而小叔子比她大两岁,已经68了。妯娌也不年轻,已经64岁。这个年纪竟还想着出去找工作,着实让葛大姨感到匪夷所思。
原来这些年,小叔子和妯娌的三个儿子经历了一系列的坎坷,可谓是备受折磨。
早些年,小叔子和妯娌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几个孩子都不喜欢读书。
他们的大儿子高中毕业后选择了放弃学业,走上了社会。不知道是在哪里结识了一帮社会青年,竟然卷入了赌博的偏门活动。虽然在前几年里挣了不少钱,但聚众赌博属于犯法行为。不久后,他们被人举报,由于大儿子是主犯且涉及金额巨大,最终被判了十几年的刑期。
二儿子也没有能让人放心,辍学后整天在外疯玩,与一帮朋友喝酒嬉戏。有一天,他喝醉驾驶摩托车飙车,结果车连人一同翻到山沟。由于事发在夜间,直到第二天才被人救出,但由于腿部严重受伤,不得不截肢。无法承受失去双腿的打击,二儿子选择了自杀。
尽管三儿子没有像大儿子和二儿子那样彻底迷失方向,但也没有表现出色。一直懒散在家,拒绝外出找工作,即便已经三十多岁,仍然依赖父母养活自己。
面对别人家孩子早已成家立业,有了一群子女,小叔子和妯娌的小儿子却还依附在父母身边,连自己都无法养活。
了解到他们家的情况,周围的人都远离他们,更别提有人愿意帮他们家小儿子找对象了。
这是多么大的悲哀,才让别人家的女儿落入如此困境。
为了维持小儿子的生计,小叔子和妯娌六旬之际还要考虑出去打工。
和妯娌寒暄了几句后,葛大姨不由得感叹。
当年她只有一个女儿,而妯娌却明里暗里地嘲讽他们是绝户。
然而现在,她享受着女儿带来的幸福晚年,家庭温馨和睦,儿孙围绕,生活美满。
相比之下,妯娌和小叔子虽然生了三个儿子,但晚年却沦为不得不外出打工养活儿子的境地。
所以说,究竟是不是绝户,并不是由于生儿子多寡而定。只要儿女孝顺有为,家风能够传承,就算只有女儿也不算是绝户。
长期以来,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
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有些人仍然认为只有儿子才能继承家族香火。
然而,如今时代已经不同。在封建时代,受制于封建思想,女性只能在家庭中充当相夫教子的角色,因此依赖于男性。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平等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女性也展现出在社会各个领域承担责任的能力。因此,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能够同样胜任照顾父母的责任。
最关键的问题是,父母是否教育孩子成为有担当和责任心的人。
有人可能会提到,按照传统的观念,死后需要儿子扫墓上香。如果没有儿子,墓地可能就会冷落,无人悼念。
然而,我想强调的是,活着的时候都不能好好过,何必考虑死后的事情呢?
人生短暂,死后归于尘土,即便是儿子为你扫墓上香,也无法使你从坟墓中复活。
珍惜生命,过好活着的每一天,这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3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