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生闺女没儿子就是绝户?66岁大姨冷笑:绝不绝户的,老了才晓得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2-03 19:07:00 来源:感受你的温柔

葛大姨,今年已经迈入66岁高龄。年轻时,她辛勤耕耘于教育事业,与爱人吴大叔因工作原因只育有一位女儿。当初,有人对他们的家庭规模嘲笑不已,甚至有人戏称他们将绝后。尤其是葛大姨的妯娌,经常以她的三个儿子来戏谑逗弄葛大姨和吴大叔。然而,光阴荏苒,时光荡漾,二十年匆匆流转。

如今,葛大姨与吴大叔已经安度退休生活,享受着女儿与女婿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生活不仅宽裕富足,还有着外孙子们的陪伴,幸福洋溢在四周。

相较之下,妯娌老两口却面临着不小的困境。他们的三个儿子都未能成才,即便已经年过六旬,仍然需要四处奔波谋生。

生闺女没儿子就是绝户?66岁大姨冷笑:绝不绝户的,老了才晓得

年轻的时候,葛大姨顺利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被派到镇上的中学担任语文老师。

在教学岗位上,她结识了学校门口的书摊老板吴大叔,两位文艺青年意气相投,逐渐发展成为恋人。三年的甜蜜恋爱过后,二人喜结良缘。

吴大叔将自己的小书摊成功经营成了一家书店,还坚守在葛大姨所在学校的门口。每天早晨,他用自行车送葛大姨到学校,放学后再前去接她回家。二人的生活充满甜蜜和温馨。

一年后,他们的爱情结晶降临,一个可爱的女儿。吴大叔和葛大姨欣喜万分,但面对葛大姨的婆婆,吴大叔的亲妈却表达了不满。

当时的社会普遍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葛大姨的婆婆也不例外。看到葛大姨生了个女儿,她在葛大姨还没出月子的时候就开始催逼要生二胎。

为了维护葛大姨的工作,吴大叔急中生智,拉着亲妈到屋外解释,强调葛大姨是有工作单位的人,如果生了二胎可能会失去工作。然而,老太太坚持认为,即便失去工作也要生个儿子传宗接代。

生闺女没儿子就是绝户?66岁大姨冷笑:绝不绝户的,老了才晓得

吴大叔终于忍无可忍,与老太太争执不休,直到老太太气鼓鼓地离开。幸好,吴大叔的弟弟两口子成为了支持力量,三年抱三,全部是儿子,甚至还生下了一对双胞胎。这终于转移了老太太对葛大姨的关注。

然而,葛大姨的日子并没有就此安宁。除了婆婆的唠叨,妯娌时不时地炫耀她生了三个儿子,仿佛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一般。

妯娌的算计不仅停留在葛大姨身上,她还打算牵涉葛大姨的家庭。

几年过去了,葛大姨和吴大叔并没有考虑生二胎的打算。看着这一情况,妯娌主动提出向婆婆建议,表示她有三个儿子,可以考虑过继一个给葛大姨。

婆婆一听觉得这个提议挺可行的,毕竟都是自家人。考虑到吴大叔家二儿子没有儿子,过继一个侄子过去既能延续香火,也有人养老送终的指望。

然而,当婆婆和妯娌将这个提议告诉葛大姨时,葛大姨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葛大姨对妯娌的为人心知肚明,她不敢轻易答应这个提议。妯娌心机深又喜欢算计,如果真的过继了她的儿子,日子恐怕就不会那么平静了。

生闺女没儿子就是绝户?66岁大姨冷笑:绝不绝户的,老了才晓得

不仅仅是夫妻生活,甚至连女儿也可能受到牵连,葛大姨和吴大叔一致拒绝了婆婆的提议。

这让妯娌十分生气,她不仅在言辞上公然指责葛大姨,称她无法延续香火,简直是断后的罪人。她甚至威胁说,葛大姨老了之后将无人送终。

葛大姨是个有文化修养的人,她无法与妯娌在口舌之争中占上风,只能默默忍受。而由于所在镇上的学校没有宿舍,葛大姨和吴大叔只能和公婆及小叔子一家住在老房子里。

每天都要面对妯娌说的那些难听的话,葛大姨几乎每天都要默默流泪。

然而,机会很快降临。自从葛大姨夫妇拒绝过继妯娌的小儿子之后,妯娌对他们心生怨恨。她不仅继续在背后诋毁他们,还劝说婆婆分家。

吴大叔家是纯正的农家,拥有两块宅基地和十几亩田地。

妯娌说,吴大叔没有儿子,将田地分给他就是便宜了外人。于是,田地全部划归给了小叔子一家。至于两块宅基地,则按照她的说法,两兄弟分别拥有一块。

公婆多年来积攒下的积蓄也被全部给了妯娌和小叔子,理由是小叔子有儿子,日后可以养老送终。

生闺女没儿子就是绝户?66岁大姨冷笑:绝不绝户的,老了才晓得

一家人分家后,葛大姨和吴大叔除了得到一块宅基地外,还背负起一万块的债务。

公婆说,既然他们跟着小叔子养老了,不再需要吴大叔夫妇的养活,那就将债务还清吧。

当时已经是九几年,一万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巨款。尽管吴大叔无奈,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第二天分家,妯娌毫不客气地将吴大叔和葛大姨赶了出去。

为了找到一个落脚之地,葛大姨只得求助于自己的娘家,最终在宅基地上建起了三间简朴的瓦房。

分家时,葛大姨的女儿已经四岁了。然而,婆婆并不肯再帮忙照顾孩子。因此,葛大姨上班的时候,只能将女儿送到托儿所,下班后再一同回家。

由于背负着一万块的债务,吴大叔和葛大姨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他们不仅要费尽心思去挣钱,还得勉力度日,甚至连购买肉类的奢望都成了奢望。

有一天,葛大姨带着女儿回家,看到婆婆提着一刀肉走向小叔子家。当晚,他们看到了香喷喷的红烧肉。

婆婆端着一碗饭正在喂妯娌的小儿子,而葛大姨的女儿看到碗里的红烧肉,垂涎欲滴。她喊了几声奶奶,但婆婆却置之不理。

生闺女没儿子就是绝户?66岁大姨冷笑:绝不绝户的,老了才晓得

小姑娘觉得委屈,问葛大姨为什么奶奶不理她。葛大姨含泪告诉女儿,说奶奶可能没听见,勉力让女儿不要在意。

艰难的几年过去后,葛大姨的女儿进入了小学。

葛大姨工作出色,屡次获奖,引起了市里一所中学的关注。他们邀请葛大姨考虑调动到市里工作。

葛大姨抓住了这个天赐的机会,欣然同意了。办理好手续后,她调到了市里的中学,担任语文老师。

吴大叔关闭了在乡下的书店,也随着一家人搬到市区。葛大姨的女儿也顺利转学到市里,并在学校提供的宿舍安顿下来。

在市里,吴大叔发现了商机,他在葛大姨新工作的学校门口开了一家书店,不仅售卖图书,还推出了录音机和录音带,生意意外地兴隆。

一家人的生活逐渐好转,女儿也表现出色,成功考入市里的一中。

吴大叔和葛大姨逐渐积攒了一些财富,不仅还清了当初分家时的一万元债务,还在市里购置了一块地,兴建了一栋两层的小楼。

生闺女没儿子就是绝户?66岁大姨冷笑:绝不绝户的,老了才晓得

市区离乡下有一段距离,因此吴大叔和葛大姨很少回老家,最多只在除夕夜回去吃一顿团圆饭,用完餐后便匆匆返回市区。

近几年,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妯娌心生不满,她提议让她的大儿子去市里跟葛大姨读书。她认为市里的条件更好,教育资源也更充足。

妯娌的大儿子和葛大姨的女儿同岁,当葛大姨的女儿升入初二时,他也正好要上初中。妯娌甚至建议葛大姨设法让她的儿子考入市里一中。

葛大姨坚决拒绝了这个提议,表示她无法做到。她解释说,她的女儿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考上的,无法帮助妯娌的儿子。

妯娌听后心生不满,嘲讽地说葛大姨的女儿再读得再好,到头来还不是别人家的人。葛大姨懒得理会她,只回了一句她乐意,只要女儿能考上,不管是读大学还是研究生,她都会支持。

妯娌更加生气,声称吴大叔和葛大姨是绝户,只能靠她的儿子来养老送终。她认为帮助她的儿子就是帮助他们自己。

生闺女没儿子就是绝户?66岁大姨冷笑:绝不绝户的,老了才晓得

葛大姨被妯娌的言论逗笑了,她索性不再回应,带上吴大叔和女儿回到市区。

不久后,小叔子打来电话,称父母年事已高,这些年都是他夫妻在照顾。他希望吴大叔和葛大姨也能尽一份孝心,作为儿子和儿媳。

吴大叔询问小叔子的想法,小叔子提出两家轮流养老或者每月吴大叔给500块钱,由他们夫妻负责照顾。

鉴于时间和工作的压力,吴大叔和葛大姨选择了提供经济支持。尽管说是每月500块,实际上支付的金额远不止。

小叔子经常找各种借口,频繁向吴大叔和葛大姨索要钱。有时说老父亲生病了需要看医生,有时又说老母亲腰骨疼需购买药物,或者要为老人买补品。

幸好吴大叔和葛大姨日子过得宽裕,不计较这些。一直到两位老人去世,这种经济支持才算告一段落。

然而,老人离世后,吴大叔和葛大姨更少回到乡下,与小叔子夫妻的联系也仅限于电话。

生闺女没儿子就是绝户?66岁大姨冷笑:绝不绝户的,老了才晓得

岁月流逝,吴大叔和葛大姨的女儿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女儿一直以来都表现出色,成功考入名牌大学,主修药理专业,并取得了研究生学位。毕业后,她选择回到葛大姨和吴大叔身边。

女儿顺利进入一家生物公司担任研究员,月薪超过两万。她也谈上了一位医生男友,是她在大学时的同窗,目前在市里的一家三甲医院担任副主任医师。

尽管男友比葛大姨的女儿大六岁,但他已经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两人交往一年多后,女儿怀孕,婚事随之展开。准女婿的家庭是医学世家,他父亲是医生,母亲则是卫生局干部已经退休。

两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热情周到,很快就商定了婚礼的事宜。原本葛大姨夫妻提出共同支付婚房首付,但亲家坚决拒绝,表示早已为小两口准备好了婚房,并决定自行负担费用。

亲家还在小两口婚房的小区购置了一套房,邀请吴大叔和葛大姨一同搬来,共同养老。两对父母甚至在同一层楼上购置了各自的房产。

吴大叔和葛大姨欣然接受了亲家的热情邀请,搬到了女儿和女婿的小区。随着小外孙的诞生,葛大姨和亲家母一同照顾女儿坐月子,之后共同分担起带娃的责任。

生闺女没儿子就是绝户?66岁大姨冷笑:绝不绝户的,老了才晓得

亲家母负责购物和烹饪,而葛大姨则专心带孩子。由于葛大姨曾是老师,对教育有心得,因此亲家母放心将孩子托付给她。

两家为小两口的未来共同发挥余热,过年时大家都欢聚一堂。女婿如果能请假,还会带着一家子外出旅游。

某年,女婿得知能在春节期间请到假,便提议一家子一同前往三亚度过新年。葛大姨在三亚的海滩上,享受着海风,喝着椰子汁,正畅快地度过时光,却接到了妯娌的电话。

妯娌询问葛大姨是否能帮助他们两口子找份工作。葛大姨有些愣住,毕竟她已经66岁了,而小叔子比她大两岁,已经68了。妯娌也不年轻,已经64岁。这个年纪竟还想着出去找工作,着实让葛大姨感到匪夷所思。

原来这些年,小叔子和妯娌的三个儿子经历了一系列的坎坷,可谓是备受折磨。

早些年,小叔子和妯娌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几个孩子都不喜欢读书。

生闺女没儿子就是绝户?66岁大姨冷笑:绝不绝户的,老了才晓得

他们的大儿子高中毕业后选择了放弃学业,走上了社会。不知道是在哪里结识了一帮社会青年,竟然卷入了赌博的偏门活动。虽然在前几年里挣了不少钱,但聚众赌博属于犯法行为。不久后,他们被人举报,由于大儿子是主犯且涉及金额巨大,最终被判了十几年的刑期。

二儿子也没有能让人放心,辍学后整天在外疯玩,与一帮朋友喝酒嬉戏。有一天,他喝醉驾驶摩托车飙车,结果车连人一同翻到山沟。由于事发在夜间,直到第二天才被人救出,但由于腿部严重受伤,不得不截肢。无法承受失去双腿的打击,二儿子选择了自杀。

尽管三儿子没有像大儿子和二儿子那样彻底迷失方向,但也没有表现出色。一直懒散在家,拒绝外出找工作,即便已经三十多岁,仍然依赖父母养活自己。

面对别人家孩子早已成家立业,有了一群子女,小叔子和妯娌的小儿子却还依附在父母身边,连自己都无法养活。

了解到他们家的情况,周围的人都远离他们,更别提有人愿意帮他们家小儿子找对象了。

这是多么大的悲哀,才让别人家的女儿落入如此困境。

为了维持小儿子的生计,小叔子和妯娌六旬之际还要考虑出去打工。

和妯娌寒暄了几句后,葛大姨不由得感叹。

生闺女没儿子就是绝户?66岁大姨冷笑:绝不绝户的,老了才晓得

当年她只有一个女儿,而妯娌却明里暗里地嘲讽他们是绝户。

然而现在,她享受着女儿带来的幸福晚年,家庭温馨和睦,儿孙围绕,生活美满。

相比之下,妯娌和小叔子虽然生了三个儿子,但晚年却沦为不得不外出打工养活儿子的境地。

所以说,究竟是不是绝户,并不是由于生儿子多寡而定。只要儿女孝顺有为,家风能够传承,就算只有女儿也不算是绝户。

长期以来,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

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有些人仍然认为只有儿子才能继承家族香火。

然而,如今时代已经不同。在封建时代,受制于封建思想,女性只能在家庭中充当相夫教子的角色,因此依赖于男性。

生闺女没儿子就是绝户?66岁大姨冷笑:绝不绝户的,老了才晓得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平等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女性也展现出在社会各个领域承担责任的能力。因此,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能够同样胜任照顾父母的责任。

最关键的问题是,父母是否教育孩子成为有担当和责任心的人。

有人可能会提到,按照传统的观念,死后需要儿子扫墓上香。如果没有儿子,墓地可能就会冷落,无人悼念。

然而,我想强调的是,活着的时候都不能好好过,何必考虑死后的事情呢?

人生短暂,死后归于尘土,即便是儿子为你扫墓上香,也无法使你从坟墓中复活。

珍惜生命,过好活着的每一天,这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3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吃5斤猪肉,公公打了儿媳妇,她却让公公成为了“绝户”
...还使他失去了延续家族香火的机会,最终成为了村中的“绝户”。这位公公在村中颇有些才华,年轻时是大队的干部,过得颇为优越。他能言善辩,思维敏捷,常常在言谈之间施展智谋,因此被村人
2024-03-12 10:47:00
太过份!好心借房子给堂哥结婚,他们却想据为己有
...面临很多的意外。有的人把城里的独生女家庭,叫作“吃绝户”,有的家庭特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娶上这样的“吃绝户”家庭,可见人心难测呀。这是老一辈的想法,年轻的人不觉得这叫吃绝户,
2024-02-27 09:35:00
大姨去姥爷的坟头求他把姥姥带走,原以为这是不孝,实际别有用心
整理:大葱妈唠家常继父跟大姨给姥爷上坟回来,夜里悄悄对母亲说:“大姐不孝顺啊,在孩子姥爷的坟前使劲磕头,嘴里还念叨着让他把老太太带走,这是希望孩子姥姥早点去吗?”母亲对继父的话半
2024-04-26 12:42:00
明朝盛行的“吃绝户”是一种可怕的封建陋习,何为吃绝户?
...依附于丈夫,待在家中相夫教子。然而,明朝盛行的“吃绝户”也是一种可怕的封建陋习,何为吃绝户?就是这户人家的男人年纪轻轻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而当时的社会又提倡女子守节,结果就
2023-02-03 21:12:00
寻找我身边的温暖|潍坊诸城管兰兰:八年走遍千村,暖万名老人心
...“前两天刚来过,今天又来啦!别再拿东西了!”李玉兰大姨说,“兰兰照顾我们这么多年,早就是‘亲闺女’了。”在诸城乡村,像这样亲切喊她“闺女”的老人还有很多。69岁的王海从201
2025-10-25 00:03:00
凡人歌|29位老人的“公交闺女”带起一支敬老队伍
...集的老人正费力地想将装满蔬菜的小拖车搬上公交车。“大姨,别着急,我来帮您!”话音未落,一个身影已利落地上前。她就是青岛真情巴士集团6路驾驶员薛冰洁,一个总是带着亲切笑容的“8
2025-10-17 17:55:00
我没儿子,当年大家都笑话我“绝户”,除夕夜,家里比谁家都热闹
...此,我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笑柄,他们背地里都叫我“绝户”。那些年,我背负着这个难听的绰号,忍受着无数人的冷眼和嘲笑。每当看到邻居们抱着儿子炫耀时,我心里就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
2024-03-10 16:24:00
难道生儿子真的比生女儿要好?听听以下说法
...算好的,如果是一些宗族势力盘踞的地区,还会出现“吃绝户”的惨剧。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如果这个人家很富裕,但是没有男丁继承香火,等到家主死后,其他的亲戚比如什么叔叔伯伯、堂哥
2023-06-11 10:26:00
60、70后最大的悲哀,是看着自己的儿女,活成"绝户"!
...越演越烈,我们60、70后们的儿女,一部分正逐渐走向“绝户”的边缘。所谓“绝户”,在老一辈人眼中,就是指没有后人了,在早年间这样的家庭会被众人的唾沫星子淹死。可如今人们见怪不
2024-10-13 15:08: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
外卖小哥“耳尖”识电诈 保住女子12万元孩子读书钱
南报网讯(通讯员秦公轩刘叙麟记者王茸)近日,一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听到一名女子在打视频电话,对方疑似教她如何转账,热心的外卖小哥赶紧报了警
2025-11-01 09:44:00
【天眼快评】女儿为留学欲卖病父唯一住房,一纸判决见温度
10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则由广东珠海香洲法院审理的家庭纠纷案件。2008年,小美的父母购入一套房产,两年后登记在时年仅6岁的小美名下
2025-11-01 19:44:00
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分享润初心 文字力量伴成长
鲁网11月1日讯10月28日,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团队的各位老师们齐聚一堂,将教学里的细碎故事、教育中的点滴思考,融进阅读的时光里
2025-11-01 20:41:00
“黄昏恋”她向他大额转账 这样的借款,可讨回吗?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海法宣)“恋爱期间钱款来往需谨慎。”这话不只对年轻人适用。厦门中院近日二审判决的一起因“装修垫资”引发的老人恋爱金钱纠纷案
2025-10-31 08:16:00
每天3块钱买的保险,出事了到底管不管?丨“法式”生活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每天接单前被扣3块钱,说是买了保险,真出事了,到底能不能赔?本期“法式”生活,我们通过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判的一起保险纠纷案件
2025-10-31 1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