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再融资节奏放缓 券商加速发债补充流动性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10-13 07:21: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72家券商机构境内发债融资,合计金额超过万亿元,规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8%;6家机构境外发债融资,合计金额超20亿美元。但与此同时,券商再融资却陷入停滞,目前仍无上市券商完成定增募资,去年以来的多个大型配股方案目前也并未落地。业内人士表示,从业务发展来看,券商募资补充流动性仍存必要性,而在渠道选择上,发债成本、权益市场表现以及政策引导等因素均对其产生了影响。

超30家机构境内发债过百亿元

今年以来,债券发行批复有所加快,券商发债热情高涨。9月至今,又有多家券商发债获得监管批复。例如,国元证券获批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100亿元公司债,财通证券分别获批100亿元的小公募和80亿元的次级债,东方证券获批发行200亿元的小公募,招商证券获批发行200亿元的次级债等。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已有72家券商机构发行了境内债券进行融资,合计金额已超过万亿元,达10708.5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070.74亿元增长约18%。与此同时,还有6家券商通过境外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如海通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等,境外合计发债规模达27.36亿美元。

从具体机构来看,今年以来已有31家券商在境内发行超过100亿元债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和国信证券位居前三位,境内发债规模分别为885亿元、667亿元、640亿元。此外,中信建投今年以来的境内发债规模达到600亿元,广发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今年以来在境内发债规模超过500亿元。

与此同时,部分券商今年以来多次发行超百亿元大面额债券。例如,中金公司今年1月、4月、5月分别获批发行不超过200亿元永续次级公司债、不超过200亿元次级债、不超过100亿元公司债;中信建投获批发行两笔不超过200亿元的公司债。

从发行目的来看,多家券商在募集说明书中提及“补充流动资金”“保证营运资金供应”等目的。例如,近期中信证券发行短融的募集说明书称,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根据公司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需求,未来可能调整部分流动资金用于偿还有息债务。国联证券也曾表示,充足的资金供应是公司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提升营运效率的必要条件。随着发行人业务范围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股权衍生品等交易业务和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对营运资金的总体需求逐步增加。

券商再融资进程放缓

值得关注的是,在定增、配股等再融资方面,今年以来券商机构却动作寥寥。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中泰证券、浙商证券等6家券商发布定增预案,但目前尚无上市券商完成定增。此外,部分大型券商在去年公布的百亿级配股计划至今也均未落地。

还有部分券商宣告终止定增预案。今年7月,中原证券发布公告称,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并统筹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和融资安排等因素,经审慎分析与论证后,决定终止该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此前,中原证券曾对定增方案进行数次修订。而在今年上交所对其进行的三次问询中,多次问及融资必要性问题。

同样终止定增计划的还有华鑫证券母公司华鑫股份。根据此前的定增预案,华鑫股份拟募资不超过40亿元,用于对华鑫证券增资,以扩大两融业务规模、发展自营业务、加大信息化系统建设、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

今年8月,证监会公布了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的措施。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

而在此之前,部分券商便已经对定增方案进行了调整。例如,国联证券在对预案进行修订时,将定增规模由不超过70亿元缩减至不超过50亿元,其中信用交易业务规模投向资金大幅减少。南京证券、财达证券两家券商虽然维持定增规模不变,但更进一步细化了募资投向,并对财富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

目前来看,新三板挂牌券商粤开证券在9月底发布了定增发行说明书(发行对象确认稿),预计募集资金规模由2021年最初拟定的150亿元缩水至4.26亿元。如无其他突发因素影响,粤开证券这笔小额定增有望成为今年券商定增落地的“首单”。

机构补充流动性仍具必要性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券商机构发债踊跃,主要原因与市场利率下行、发债成本较低有关。而另一方面,受权益市场表现以及政策引导等因素影响,券商股权再融资遇冷也是原因之一。

此前,针对上市证券公司再融资行为,监管部门曾表示,倡导证券公司自身聚焦主责主业,树牢合规风控意识,坚持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作为已上市的证券公司,更应该为市场树立标杆,提高公司治理质效,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自身经营状况、市场发展战略等合理确定融资计划及方式。

“当前股权资产估值在低位,拥有流动性的券商将能够更快地扩张业务规模,无论是自营投资还是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境内发债方面,由于人民币利率低,资金成本较低,比较有利于券商等金融机构发债;境外发债方面,由于利率较高,可能只是为了满足部分特殊的境外发债需求,如公司债新旧切换等。

存量数据显示,债券融资正在日渐成为券商机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目前共有76家券商机构存在存续债券,其中境内债券合计1214只,存续债券规模为25354.72亿元;境外债券合计40只,存续规模为143.61亿美元。

从机构来看,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目前境内存续债券规模位居各券商机构前两位,分别为1555亿元、1552亿元。除此之外,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8家机构的存续债券规模均在千亿元以上。

整体来看,机构人士认为,伴随着证券行业在资本中介业务等领域规模的扩张,借助再融资渠道补充资本金仍具有必要性,未来或将加强。开源证券表示,随着业务创新和机构业务需求大幅增长,以两融、衍生品、直投跟投等资本金推动型业务的需求持续增加。

盘和林认为,能够以低利率获得融资对券商机构来说是件好事。当前,券商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充裕的流动性有利于券商未来发展。随着流动性进一步改善和投资者信心回升,未来券商融资或不断加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3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券商再融资收紧,华鑫股份“知难而退”
...股经历两年熊市,券商自营业务业绩表现多不理想,券商流动性面临压力,所以纷纷抛出融资计划。但与此同时,今年多家券商定增计划在审核问询过程中调整计划、缩减规模甚至取消融资,与往年
2023-08-09 00:12:00
华泰证券:资本中介业务的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驱动,属“看天吃饭”;而在2018年后差点酿成“全市场流动性危机”的股票质押业务,规模也较之前明显缩水,市场普遍认为该业务未来增长空间十分有限。也就是说,券商不断重金投入的资
2023-01-08 13:57:00
融资火热! 年初以来券商发债融资已超8000亿元
...负债规模和结构,保持合理稳健的杠杆水平,做好负债与流动性管理。就在中信建投证券宣布发债获准的3个交易日前,7月20日,一日之内,光大证券、海通证券纷纷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向专业
2023-07-26 20:19:00
机构重金\\\
...币政策执行后,经济的吸水能力有限,导致了大量的剩余流动性。这时,在实体经济没有太大起色时,股票市场未必表现良好,但这些剩余流动性基于收益考虑,只能在债券市场去博取一些相对合适
2024-02-07 00:08:00
龙头券商激辩明年A股行情:机会大于风险,有望保持震荡上行的结构牛态势
...素共振下,A股有望保持震荡上行的结构牛态势。其中,流动性方面综合供需测算,明年A股资金或净流入3000多亿元。不过,国泰君安证券和申万宏源证券提醒投资者,2024年震荡或仍是
2023-11-23 22:10:00
刘春生:券商股再受险资“青睐”或出于收益与策略考量
...,在区域市场或特色业务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对资本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而言,短期险资举牌可能吸引市场关注,吸引部分投资者买入券商股,增加交易活跃度,促进资本市场流动性。但也应注意到
2024-12-06 08:07:00
朱华雷:央行创设互换便利,券商保险板块迎机遇
...SF)”机制,旨在为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及保险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该机制允许这些机构以债券、股票ETF及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央行换取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
2024-10-10 15:23:00
十大券商看后市|A股风险偏好有望继续修复,结构性机会显现
...结构性机会仍不断显现。“经济数据、政策应对以及海外流动性三大右侧信号将在二季度陆续得到检验,预计市场生态的三大变化推动A股呈现整体上移、杠铃占优和小票修复三大特征。”中信证券
2024-03-18 09:05:00
十大券商看后市|A股修复行情仍有望延续,波动或将明显加大
...构机遇。中信证券表示,当前正处于国内经济预期和全球流动性预期的修正期,A股市场正从增量资金推动转变为存量资金博弈,随着经济数据、一季报和机构持仓数据密集披露,市场博弈趋于复杂
2024-04-08 09:11: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