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百万大军”,倾全国之力打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8 19:12: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古代打仗,似乎大家都有虚报人数吓唬对手的习惯。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百万大军”,倾全国之力打造

中国的先不说,先说日本。日本人常将他们的战国时期跟中国的战国、三国时期做对比,说他们的战国时期是如何的惨烈,如何的英豪辈出,但其实应仁之乱前期日战大多就是呼朋唤友,凑了百十来号人就敢称国战,死了三四个或者负伤八九个就算得上“大败”或是前线崩溃。

而日本也经常用他们的“军神”跟中国的白起、项羽、关羽等人相比,甚至搞出一个什么亚洲军神排行榜。但其实这些绰号牛逼到炸的什么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啦,越后之龙上杉兼信啦,东海道第一弓取今川义元啦等等,根据考古数据推测,其真实身高大都只有一米三到一米五左右。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百万大军”,倾全国之力打造

言归正传,古代打仗大家都喜欢虚报人数,数百人就敢说上千,三四千就敢说上万,两三万就更不得了,拉出来就敢说20万大军眼睛不带眨一下的。

这样一方面可以鼓舞己方的士气,另一方面还可以打击敌军,可谓是一举两得。

那难道历史上说的那些百万大军都是假的嘛?

我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假的,至于原因倒不是因为士兵凑不够百万的原因,而是因为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士兵的集结跟粮草的运送需要的人力物力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把一百万人放到一起就可以的。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百万大军”,倾全国之力打造

理论上在古代东西方,都能拉得出百万大军,但是理论跟实际操作还是两回事。

毕竟军队的集结需要很长时间,有其是在古代。

《汉书·王莽传》:

莽将严尤谏曰......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东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后乃备。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弊,势不可用,此一难也。

从《汉书》的记载里可以看出,一年的时间拉起三十万的队伍来都困难,更别说百万之众了。

从朝廷发布军令,传达到各地,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地方郡县接到命令筹粮拉丁,又是几个月的时间,而等到士卒上路,赶到集结地点,又要数个月的时间。

而且这还不算在这一过程中壮丁的逃跑、疾病等的减员情况,那时间更是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从这里面分析可知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大战兵力上都是有一定水分的。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百万大军”,倾全国之力打造

公元23年,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王莽号称四十二万大军,而其实十万不到。

《后汉书·光武帝纪》:

三月,光武别与诸将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多得牛、马、财物,谷数十万斛,转以馈宛下。莽闻阜、赐死,汉帝立,大惧,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五月,到颍川,复与严尤、陈茂合......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

由此可知,王莽仓促应战,本打算的百万大军,甲兵四十二万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之聚集了不到十万。

而我们再来看历史上著名的号称有百万大军的淝水之战。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

秋,七月,郭铨及冠军将军桓石虔败张崇于武当,掠二千户以归......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八月,戊午,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馀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百万大军”,倾全国之力打造

我们再结合《晋书》分析可得时间表:

公元383年七月:苻坚下令,10丁抽1。

公元383年八月二日:先锋部队出发,合计25万人。

公元383年八月八日:苻坚出发,账面兵力60万。

公元383年十月二十日:谢玄在淝水大破苻坚。

公元383年11月:苻坚逃回洛阳。

而在这一过程中,苻坚统率后续大军抵达项城时,引发水路堵塞,军队只能停滞不前。但他听闻苻融攻克寿春后,就“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把大军抛在项城,只率领8000轻骑兵,改走陆路,强行军600里,赶到寿春。

因此,淝水之战,苻坚所谓的百万大军满打满算不到30万,令人尴尬的是,在他战败后后续大军还在赶来的路上。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百万大军”,倾全国之力打造

那中国历史上就真的没有聚集起百万大军过吗?

有,中国历史上真的有那么一次破天荒的聚集起了百万大军,不过效果却差强人意,不但大败,打完整个帝国还直接崩溃了,这场大战就是杨广征高句丽。

大家不要以为这里面的数据还有水分,还算上了农夫后勤的数量,但这次是真的实打实的百万大军。

隋炀帝初征高句丽,动员兵马功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精确到百计,而隋炀帝也确实爱吹逼,因此他直接号称二百万大军,这么多人就这样气势汹汹的奔着高句丽去了。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百万大军”,倾全国之力打造

你说集结后勤都有问题,但人家直接从初秋就征发民夫运送粮食,“船只想次千里”,“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按道理说,对付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高句丽这样的大敌,先小规模的派兵骚扰,消耗其国力,待到时机成熟再派精兵一战奠定胜负方是正理,但是隋炀帝偏偏就是针对高句丽制定了这样一个空前绝后的军事计划。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百万大军”,倾全国之力打造

倾国之力,从岭南到涿郡,整个天下都有自己的任务,动员军队百万,制造军械无数,直接间接参与其中的民夫多达百万,按道理来说这是赌上国运的一站。

但他偏偏打的跟儿戏一般。为了跟属下争功,他要求任何军事行动都要向他汇报,且要善待降卒,这就导致高句丽一旦处于劣势就立马诈降。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百万大军”,倾全国之力打造

最终,这场大战以隋军大败作为结束,度过辽河的30万大军只有2700人得以返回,且集全国之力制造的军械都被高句丽缴获,而隋朝经此一役,也彻底元气大伤,强盛的隋朝到杨广的手里只用了13年就给玩没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8 2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杨广举全国之力,征讨辽东,为何无功而返
一征辽东,那个破碎在辽东的妄想一征高句丽,隋炀帝妄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打仗前,隋炀帝对如何接受投降做了安排。隋炀帝给每一路大军都配备了一位受降使者,称为慰抚使,慰抚使直接隶属于隋炀
2024-06-19 19:55:00
历史上最可悲的王朝,因太强盛而导致灭亡
...吧。首先说一下隋朝的强盛,隋朝的强盛主要体现在三征高句丽方面,大家可不要小看隋炀帝的三征高句丽,虽然高句丽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弹丸之地,但是隋炀帝征战高句丽可是动用的百万大军。很
2022-12-18 13:36:00
隋炀帝与高句丽之战的历史背景与背后原因
...三征高丽多次受挫,依然“不知悔改”,隋炀帝为何对征高句丽念念不忘?一、朝鲜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隋炀帝为何对征高句丽念念不忘?那是因为朝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根据《汉书》记
2024-01-09 18:29:00
隋朝对高句丽的战争:一场历史的悲壮交锋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隋朝和高句丽之间那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历史。这段历史不仅仅是兵戎相见的故事,更是文化碰撞、战略较量和人性考验的缩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看看这场战争
2024-12-18 09:26:00
哪个王朝在“强大”中灭亡了
...荣光。为此他不惜血本,频繁用兵四方。一登基便多次伐高句丽,期望夺回汉武帝当年丢失的辽东、朝鲜之地。然而高句丽人深谙山地防守之术,隋军屡战屡败。第一次杨广亲率10万大军,北伐,
2024-02-20 21:15:00
此却连续被中原两朝四帝征伐,最终灭国
...后持续时间超过七十年,最终在唐高宗时被灭国。它就是高句丽,喜欢隋唐历史的朋友,肯定都知道这个国家,隋朝的灭亡与它有很大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隋唐两朝矢志不渝地征伐高句丽呢?
2023-05-11 13:09:00
薛仁贵的巅峰之战:2天3夜内,率3000虎贲,杀透高句丽15万大军
...,她一直认为薛仁贵不应当在田地里蹉跎一生。正好此时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弑君擅权,不但视唐太宗诏令于无物出兵大唐的附属国新罗,还挑拨大唐与邻国的关系,导致大唐边疆动荡。唐太宗震怒
2023-11-09 18:27:00
大唐被高估的名将,三箭让10万大军请降
...薛仁贵就这样被李世民看中了。贞观之治的末年,勃辽的高句丽造反,唐太宗准备亲自征讨,期间他发布征兵令,全国各地招募兵勇。薛仁贵当时投靠的是将军张士贵旗下,需要说明一点,张士贵是
2023-07-03 14:04:00
历史上一个王朝最鼎盛的时期,可以养多少兵马?
...维持在百万之上了。最典型的一次战争,就是隋炀帝征讨高句丽。当时大运河刚刚建造完成,补给运输的难度骤减,国家也可以养更多的军队。所以在这之后,隋炀帝为了征讨高句丽,直接从全国征
2023-02-16 21: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