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努力实现科技和产业“双向奔赴”(科技视点·走近优秀创新团队)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6-03 06:01: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团队研制生产出一系列世界领先的玻璃新材料

努力实现科技和产业“双向奔赴”(科技视点·走近优秀创新团队)

本报记者 谷业凯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3日 第 19 版)

努力实现科技和产业“双向奔赴”(科技视点·走近优秀创新团队)

彭寿(右一)在指导实验。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供图

熔融的玻璃液自由流淌到锡面上,均匀摊开,在拉边机作用下慢慢变薄。退火冷却后,经过裁切,最终形成原板宽近2米、厚6毫米的质量较好的玻璃……1971年9月,我国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建成投产。这种浮法玻璃工艺与英国“皮尔金顿浮法”、美国“匹兹堡浮法”齐名,成为全球三大浮法工艺之一。同年,100多名科研人员响应国家号召,从北京南迁至安徽蚌埠,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原国家建材局蚌埠工业设计研究院)自此在这里扎根。

到了本世纪初,产业发展对玻璃材料的要求迅速提升。20多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彭寿带领团队锚定先进玻璃材料“主赛道”,开展硅质原料提纯、玻璃成分及配方设计、新型熔化、超薄成型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工程化与产业化,研制生产出众多世界领先的玻璃新材料,实现全球高端玻璃技术工程与高端玻璃装备占有率均超65%,让中国浮法玻璃从追赶走向超越,推动中国建材集团由传统建材企业向无机非金属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转变。

一个信念

“一定要把中国的玻璃事业做上去”

走进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能够直观真切地感受到玻璃的“无处不在”和“千变万化”:厂房外墙上的玻璃,涂抹4微米厚的碲化镉光电薄膜后,就变成可导电、可发电、可回收的半导体材料,完成光电转换和电能供应,实现“有光就有电”;实验室里,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弯折寿命突破100万次,按照1天折叠100次计算,可供折叠屏手机使用超过27年;锥形瓶中盛放着中空的微米级玻璃粉体,粒径为5至150微米,密度最低仅为水的1/10,成为深海探测装置的关键浮力材料……

超薄电子玻璃、TFT—LCD(液晶显示器)超薄浮法玻璃基板、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铜铟镓硒发电玻璃、碲化镉发电玻璃、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管、空心玻璃微珠……这些成果都来自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作为一家1953年成立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它既见证了我国玻璃工业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自主创新的重要使命。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玻璃产量首次实现世界第一。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玻璃在技术和品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并且到了本世纪初,这种差距还有被进一步拉大的风险。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首席专家张冲回忆:“当时我国玻璃的产量比较大,但是像汽车玻璃原片、高等级建筑用玻璃都做不了。”

另一方面,随着产业发展进步,新的玻璃品种开始涌现,国民经济对高品质玻璃材料的需求日益提升。“整个行业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张冲举例,“当时,刚刚兴起的太阳能发电电池需要玻璃,显示产业由CRT(阴极射线显像管技术)向平板显示转换也需要玻璃,而这些高端玻璃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

当时作为国内玻璃材料方面的重要研究机构,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只能进行一些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设计,在高端玻璃领域基本上是“一张白纸”。面对转型要求,必须瞄准新兴领域,做高品质的玻璃。

这是一个必须“跳高”才能够得着的目标。院里不少人心有疑虑:“研发、工程进行转移缺乏基础”“新品种根本就没设计过”“人才、装备底子太薄”……彭寿就任院长后瞄准目标、毫不动摇:“没有资源我们去找,没有人才我们自己培养。但是大家要坚定信心,一定要把中国的玻璃事业做上去。”

在这个目标的牵引下,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招聘规模一下扩大了几倍,给研发人员提供可与北京、上海比肩的薪资待遇;同时开始筹划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承担各级课题任务。但是大家深知,要想把技术“跑通”,还是要靠项目带动,经受市场的检验。

三次跨越

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高端浮法玻璃一直依赖进口。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充分发挥科研开发以及工程化、产业化优势,在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上进行攻关,提出了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低能耗制备新方法,成功开发出世界最大规模日熔化量1200吨的玻璃生产线核心技术与成套装备,让我国第一次用自己的工艺生产出满足汽车和高等级建筑需求的玻璃。

经过持续攻关,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的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很快奠定了自身的市场地位,并为福耀集团等知名企业提供了汽车玻璃原片核心技术与成套装备。

太阳能事业同时也是玻璃事业。当时,太阳能多晶硅电池开始出现,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在广东东莞建设我国第一条光伏玻璃生产线。

玻璃性能的不同,使得研制生产几乎又要“从头开始”。玻璃液的黏度跟以前不一样,铁含量低,玻璃透光率高,原来设计的一套东西就难以适应。经常是原料投不进去,熔化后又到处都是玻璃液,板拉出来质量没有保证,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当时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工艺,但国内才刚刚起步。面对压力,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创新性地开发出了更具前景的工艺路线。东莞产线建成投产后,又经过多次迭代,团队建成了全球首条日熔化量120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推动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

几年间,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的年销售额增长至上百亿元。实力壮大起来,“研发、工程化、产业化”也形成了良性循环。但团队并没有止步,这一次,他们的目光瞄向了性能要求更苛刻、生产技术更复杂、工艺难度更高的显示玻璃,并且决心用中国自己的浮法工艺来生产。

起步晚,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团队又一次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攻关历程:2014年,0.33毫米;2016年,0.15毫米;2018年,0.12毫米,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薄的触控玻璃……在超薄电子触控玻璃领域不断突破,团队将中国浮法工艺再次带到了产业前沿。短短4年,他们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就增长到40%。

面对显示玻璃由厚到薄、由小到大、由薄到柔、由有到精的发展趋势,团队意识到,要想真正取得显示玻璃领域的“话语权”,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是必须攻克的技术难关。

作为液晶面板上游的关键战略材料,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核心技术及其市场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面对这条最有发展潜力也是最艰难的新赛道,团队全力以赴、分秒必争,要的是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科技攻关的过程就是与颗粒“战斗”的过程。所谓颗粒,指的是玻璃表面2至10微米的极微缺陷。产品刚下线时,每片玻璃的颗粒多达上万个。团队在几十个参数变量中,寻求多个参数的匹配。他们早上讨论工艺和参数,夜里出结果,每天分析、总结参数变化,寻找规律、提出对策建议,进行改善,再分析下步如何走,最终硬是将每片玻璃的颗粒数量降到40个以内。

2019年8月,我国首条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在蚌埠一次性引板成功,项目也由烤窑升温、联动调试阶段正式转入试生产阶段,为产品批量下线奠定了坚实基础。自此,我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掌握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技术的国家之一。

三链融合

让科技和产业“双向奔赴”

多年来,团队规模越来越大,产值、营收不断提升,但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仍然在玻璃领域保持着专注。在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曹欣看来,深厚积累和有序传承始终是这个团队的特色,正是有了长期的沉淀,才能不断延长研究链条、拓展研究覆盖面。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还坚持面向产业优化浮法工艺,让科技和产业“双向奔赴”。“材料是产业的重要支撑,材料只有面向产业、与下游产业‘适配’,才能不断迭代优化,越做越好。”曹欣说,该院通过构建创新链、工程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新模式,有效支撑了信息显示、新能源、半导体和高端装备等领域对先进玻璃材料的需求。

在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科研人员既可以选择从事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承担产业转化任务。“我们建立了分门别类的考核评价体系,允许双向选择。”曹欣说,“对于偏基础的研究,我们设置了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考核标准,给予自由度,鼓励‘试错’;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我们也有诸如‘生产线要拉起来’‘哪些指标要验证通过’等标准。此外,我们还推出了项目跟投、超额利润分红等新措施,来鼓励创新创造。”

玻璃是典型的热工生产过程,贸然停工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玻璃生产线经常需要“连轴转”。这也是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科研人员多年来的工作状态。“我们保持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坐得住‘冷板凳’,多问几个‘为什么’。”6年前,在重点实验室做基础研究的朱明柳转岗到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一线,在攻关过程中眼镜甚至被烤化了两副。

“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成为材料研究和创新的重要趋势,不断催生新的学科前沿、科技领域和创新形态。”彭寿表示,“现有的团队要不断提升壮大,不断适应深化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的交叉创新,开展前沿技术探索,为集成电路、显示技术、智慧医疗、空间科技等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08: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些创新秘诀,助力向“新”而行(科技视点)
...报胡旭晖(左)与徐敏讨论假肢手改进方案。深圳嘉立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图全球首座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发电实验电站。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供图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
2025-04-01 06:54:00
追梦星海 捕捉宇宙“焰火”(科技视点·走近优秀创新团队)
...团队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追梦星海 捕捉宇宙“焰火”(科技视点·走近优秀创新团队)本报记者 吴月辉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效果图。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欧洲航天局供图今年1月9日15时0
2024-05-27 06:28:00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1月18日 第 08 版)在21世纪的科技浪潮中,自动驾驶技术应用正逐步改变我们的城市生活图景,引领着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新方向。无论是科技
2024-11-18 04:36:00
武进:基金版“飞地”助力“大招商”
...果和高端人才导入武进。9月底的一天上午10点,位于复旦科技园大厦的武进(上海)国际创新中心里,江苏国经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陆建松、产业协同部负责人黄山群、驻沪专员
2023-10-18 09:33:00
河南微珠逐梦世界舞台(全力拼经济 校企牵手 双向赋能)
...的话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推动高校与规上工业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是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速
2024-01-10 06:26:00
科技成果加速落地生“金”(科技视点·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点改革等重要举措“架桥铺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成果加速落地生“金”(科技视点·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本报记者 吴月辉《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5日 第
2024-08-05 06:13:00
牵线又搭桥  对接更高效(科技视点·走进科技成果转化一线)
...才等方式破解“不会转”难题牵线又搭桥 对接更高效(科技视点·走进科技成果转化一线)本报记者 喻思南 范昊天安徽中科热仪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正在组装多通道微量热量仪热模块。赵
2025-03-03 05:50:00
让科技成果真正实现创新价值(科技视点·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制度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让科技成果真正实现创新价值(科技视点·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本报记者 刘诗瑶赵桂苹(左一
2024-08-26 06:46:00
...们把孩子的教育和自己的事业都嵌入了滨江的未来。20年双向奔赴,让人才和城市血脉相连。到2022年底,浙江人才总量达到1481万人
2024-02-17 20:55: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京东11.11直播技术全面升级,立影3D技术、JoyAI大模型重构沉浸式购物体验
随着京东 11.11 大促的火热进行,京东直播再度升级技术布局,以 “立影 3D 技术”“JoyAI大模型”等创新技术
2025-10-27 15:39:00
电机能效提升领域再添标杆!25 项产品 / 技术入选全国节能降碳示范名单
为深入贯彻国家 “双碳” 战略,加快电机领域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此前启动 “全国节能降碳示范产品 / 技术推荐” 征集工作
2025-10-27 15:42:00
吉刻现场|硬核登场!吉林选手角逐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10月26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福建泉州(晋江)开幕。本届大赛,吉林省派出23个项目团队组成的参赛队伍角逐三个大赛道
2025-10-27 14:09:00
厦心医院实现手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许良友 付磊 刘云芳)10月23日,一项载入医学史册的创新手术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厦心医院”)圆满完成
2025-10-27 08:11:00
新闻纵深·解码钢铁大模型|邯钢构建六大领域全链条智能大模型:“聪明大脑”带来极致能效
邯钢构建六大领域全链条智能大模型“聪明大脑”带来极致能效编者按当钢铁遇上人工智能,一场“智变”正悄然发生。为生动展现人工智能为钢铁产业生产
2025-10-27 08:12:00
第十一届NJSD软件开发者会议在软件谷举行江苏规模最大,1400名软件工程师在宁“聚会”南报网讯(记者于洁尘通讯员林园园)70多位业界“大咖”登台演讲
2025-10-27 08:20:00
南报网讯(通讯员郑瑞于品华杨刚记者徐宁)近日,南化公司自主研发的橡胶防老剂中间产品RT培司(4-氨基二苯胺)除盐技术取得突破
2025-10-27 08:21:00
南报网讯(通讯员杨淏涵记者张希)日前,南京林业大学与乐惠国际南京基地签署《校企全面合作协议》《产业研究院共建协议》,全面开启校企战略合作
2025-10-27 08:22:00
高效,是都市青年的通行证:InstaShake以“一杯营养”重塑健康生活方式 —— 新锐品牌以“零添加、无预制、纯手工”的坚守,为上海都市人群注入鲜活能量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速的上海,追求健康与追求效率似乎成为一道单选题。然而,新锐健康饮品品牌InstaShake正以其独特的“零添加
2025-10-27 08:39:00
济宁银行锚定金融“五篇大文章” 多维发力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鲁网10月27日讯近年来,济宁银行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入洞察科技企业、中小微企业以及重点产业链金融需求,以产品创新破解融资难题
2025-10-27 11:07:00
汪昌莲据《经济日报》报道,“两三元就能买品牌饼干薯片”“上百种散装零食任意挑选”……从县城到乡镇,在街角与量贩零食店不期而遇已成逛街“标配”
2025-10-27 11:10:00
受冷空气影响,气温先降后升,27日早晨气温较低。26日夜间到27日白天晴间多云,北风转南风2~3级,最低气温市区4℃左右
2025-10-27 11:28:00
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将启,雷神科技聚焦信创生态构建
鲁网10月27日讯虚实无界,智享未来。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即将在崂山区拉开帷幕。2017年以来,由崂山区成功承办的虚拟现实创新大会
2025-10-27 11:48: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近日,北京一市民反映有陌生男子在她家中无人时,通过指纹解锁智能门锁多次进入她家。当事人焦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
2025-10-27 13:38:00
“生物制药工艺与设备发展新趋势研讨会”于10月16日下午举行,麦济生物、艾捷博雅科技、碧博生物等企业的代表,就生物制药工艺优化与设备选型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责编:卢思宇、姚凯红
2025-10-27 1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