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
黔西南州兴义汕昆高速马岭河大桥 (来源:黔西南日报社图库)
5月5日至9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指导,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中共黔西南州委宣传部主办,黔西南州新闻工作者协会、黔西南日报社承办的全国地市媒体内容建设推进会暨“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乡村振兴调研采访活动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举行。
连日来,记者先后深入黔西南州部分市、县进行调研采访,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美景。
兴义
康养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兴义市立足地理、气候等资源禀赋,把建设“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作为全面落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的实践要求,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推动“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品牌建设,让兴义旅游优势更优、强势更强。
兴义市则戎镇纳具村是一个有着600年历史的布依族村寨,寨内人文历史古迹众多,民族文化厚重,植被覆盖率达到85%,是得天独厚的康养旅居福地。
2019年7月,黔西南州和兴义市两级政府启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纳具·和园”康养小镇建设,总投资约8.5亿元,规划面积6000亩,分三期建设。
小镇依托布依族古村寨建设,将当地闲置的老式民居流转后进行整体修复提升性改造,尽可能保留原有结构,还原古寨百年的风貌与韵味,又保证了现代舒适感,屋里设施则应有尽有,“闲置屋”华丽变身为一批独具特色的民宿古老院落,为当地村民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入。
目前,小镇顺利完成了项目一期投资2.5亿元,已建成4栋酒店、69栋民宿共130余间房可办理入住,民宿都为独立院落,根据院落特色,内部设有卧房、书画室、室外茶室等。还建成了膳食房、会议室、健康管理中心、中医康养诊疗中心以及10公里森林康养步道等配套设施项目。漫步小镇,古朴清幽的乡村小道边上,一栋栋独具布依族风情的特色小院星罗棋布,古榕树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纳具·和园疗休养公司总经理刘伯辉介绍说:“我们打造‘纳具·和园’康养小镇的初心是想为家乡作贡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盘活闲置资产,希望能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坚持保护性开发,让更多的人能回归到田园生活。”
“纳具·和园”康养小镇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环境优美与致富共赢的发展之路,积极融入兴义市经济发展大局,立足城乡建设格局,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发展康养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纳具·和园”为当地提供了包含保卫、保洁、餐饮、客房等服务和管理岗位150多个,对则戎镇有关村组进行结对帮扶,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0余万人次,有效解决了人居环境提质改造、农村闲置房屋有效利用和土地抛荒等问题,累计收入345万元,直接或间接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5000万元以上。
册亨
编织乡村振兴“民族产业”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黔西南州科学布局,精心谋划乡村振兴发展,多措并举发展富农产业,让各族群众在小康路上快马加鞭,乐享发展成果。
黔西南州册亨县县委、县政府深入推进“锦绣计划”,将全县各级非遗传承人、高级绣娘200多人整合起来,在搬迁安置点新锦家园二期打造集休闲、旅游、购物、传统工艺生产体验、就业培训为一体的布依族特色服饰、盘扣、香包等手工制作、布依族传统手工印染的就业园配套项目——布依锦绣苑。
易地搬迁户梁香在布依锦绣苑经营一家商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美好愿望。“制作一套民族服装大约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通过抖音、淘宝平台销售,可以卖到3000多元,收入还是很不错的。”梁香高兴地说。
据了解,布依锦绣苑项目紧紧围绕乡村发展倍增目标,多方拓展民族、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民族民间技艺”变为群众自力更生的“民族产业”。
布依锦绣苑仅是册亨县盘活闲置资产、增加创业就业岗位的一个惠民项目,自2022年以来,该县通过订单培训、人社部门组织、企业自主开展培训等方式,累计培训易地搬迁群众20659人次,工种涵盖电工、缝纫工、贵州蜡染、家政服务、刺绣、网络直播等。全县实现了搬迁有效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2022年,搬迁群众就业率达95.85%,基本实现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就近就业目标。
贞丰
“菌”助力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贞丰县作为贵州省30个食用菌产业重点县(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县域特色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建设黑牛肝菌工厂化生产园区及红托竹荪、黑皮鸡枞等珍稀菇产业园,大力培育本土食用菌企业,初步形成以珍稀菇为主导、工厂化为突破、大众菇为带动的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发展格局,让更多群众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走向富裕。
走进位于黔西南州贞丰县龙兴街道的贵州宏臻菌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装瓶车间紧张忙碌,养菌车间按部就班,修菇工人娴熟快捷,包装外运周而复始……在公司出菇房外的电子显示屏上,房间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风量大小参数等数据可实时监测和调控,该公司通过模拟野外生长环境,确保黑牛肝菌在工厂化生产中能够正常生长、保证品质。
贵州宏臻菌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炯介绍,该公司从2013年开始,将黑牛肝菌的生产技术从实验室向工厂化转化,2019年完成了黑牛肝菌野生种人工驯化、品种改良、种质保藏、良种培育及工厂化栽培全套技术体系的研发。“当前,公司在稳定一期工厂正常生产的同时,扩大产能,进行二期工厂建设。公司将以黑牛肝菌为主导产品,附带发展菌渣利用及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食用菌综合产业园,解决当地群众300余人长期稳定就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黔西南州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不断探索符合实际、彰显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因地制宜发展茶叶、食用菌、蔬菜、薏仁米、中药材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山地经济产业体系,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开新局奠定坚实基础。
(原载于《河池日报》2023年5月16日8版)
贞丰茶山韵 郭泽玉 摄
贵州宏臻菌业公司生产车间 姚宁 摄
布依族群众歌唱幸福生活 毛如远 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2 14:45:3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