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老照片:1972年一批在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12 04:3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次大规模地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迁徙的对象是刚毕业和就读中学的知识青年(知青)。这就是俗称的“上山下乡”运动。

(喜欢请给个关注,谢谢!)

老照片:1972年一批在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最早我国是借鉴了苏联的经验,在五十年代最先组织一批人去边疆和海岛进行垦荒。在后面到了1968年至1978年,这十年时间是参与运动高峰期,人数达到了1600多万人。今天我们就看一看他们其中一些人在运动中工作与生活的场景。

老照片:1972年一批在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对于这些来自城市里的青年们,下乡就是“大材小用”,会认为自己来到这有种优越感。但是现实给了这些年轻人狠狠地上了一课。

老照片:1972年一批在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远离了城市,远离了电灯和自来水,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点起煤油灯,打井挑水,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他们是真的非常不适应。有些比较娇气的女孩子哭着闹着要回到城市里去。在一些缺水的地区,洗澡成为一种奢侈。

老照片:1972年一批在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他们来的时候都是兴高采烈的,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有办法,只能去顺应时代的号召。

老照片:1972年一批在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他们克服困难,学会了挑水,伐木,修理机器。淡然地承受逆境,韬光养晦,不断磨练意志,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老照片:1972年一批在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经过他们的努力,东北的荒原变成了巨大的粮仓沃土。

老照片:1972年一批在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在他们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光辉的足迹。

老照片:1972年一批在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认真工作的男青年。

老照片:1972年一批在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那时候的水是真的很甜。

老照片:1972年一批在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女青年学会了伐木。

老照片:1972年一批在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他们把体育项目引入到了落后的地区。

老照片:1972年一批在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当时文盲群体普遍存在,知青们把知识文化传递给了当地人民。

老照片:1972年一批在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知青们下放到乡下,在休息的时候开展唱红歌、打快板等多种方式娱乐,同时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照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2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只要不服输就永远年轻
...老知青的退休燃情岁月只要不服输就永远年轻55年前,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上山下乡;50年后,在网上多方联系想重返草原继续发挥余热……这个半个世纪的梦想,就来自于72岁的上
2023-06-07 02:45:00
重温峥嵘岁月  再续知青情谊
...年代氛围感瞬间拉满。那些曾经的姑娘、小伙站在泛黄的老照片前寻找着自己当初的青涩面庞,感慨万千,难掩内心的激动:“几回梦里常遇见,想念你们啊,我的朋友们。”在叙旧的过程中,他们
2023-05-05 07:28:00
老知青与同龄人怀旧室:追忆激情燃烧的岁月
...充满了快乐。”据了解,怀旧室内不仅陈列着不同年代的老照片,还有52幅经典的老“知青宣传画”,以及近20幅风格各异的知青书画作品。此外,室内还珍藏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献资料,
2025-05-14 23:51:00
水韵江苏·美好乡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侯冲社区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馆、知青民俗屋”六大主题进行布展,陈列着各类珍贵的老照片和实物藏品,还原和再现了知青们“上山下乡”的生活风貌。煤油灯、熊猫牌缝纫机、老式手摇电话机、搪瓷脸盆、铁皮水瓶、梅花牌
2023-09-06 12:26:00
...走进清波派出所。大伯姓王,74岁,他说自己40多年前在黑龙江下乡当知青,结识了一位来自杭州姓丁的知青,两人经常互相帮助,生活中无话不谈成了知心好友,后来自己回到北京,他回到杭
2025-03-28 09:02:00
红色筑梦 青春有为——临沂大学物流学院延安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实践团成员看着一件件简朴的木制家具、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听着讲解员讲述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故事,大家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艰辛,体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义
2023-08-22 16:44:00
拍出《繁花》的王家卫,根本不懂他
...宇澄16岁,初中毕业,恰逢“上山下乡”开始。在云南和黑龙江之间,金宇澄果断选择了后者,因为“云南一年四季种地,东北冬天不用干活”。而实际上,东北的生活也异常“惨烈”,他在这里
2024-01-10 10:54:00
钟楚曦剪短发美出新高度,穿复古衬衣配单车裤,美得像70年代知青
...,配上复古感十足的衬衫和高腰单车裤,感觉真就像是从老照片里走出来的知青,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和文艺气息。而且整个人不是刻意的模仿,而是浑然天成的气质,十分自然舒服,让人忍不住感
2025-03-06 21:04:00
《小巷人家》:看到这5对夫妻的故事,除了感动,更懂爱情的珍贵
...奉献则是支撑家庭的重要力量。04 李佳的父母作为插队黑龙江的上海知青,他们的婚姻同样充满了艰辛与不易。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回到上海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不得不将孩子送到上海父母家
2024-11-14 20: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