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什么叫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这句话在清朝,尤其是在乾隆皇帝身上,那是完美的呈现了出来。乾隆皇帝没听说过什么割地赔款,可是你看完今天这些事,我觉得他甚至比割地赔款还可恨。
康乾盛世之下,老百姓的生活依旧是贫苦,吃不饱饭的那是比比皆是,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乾隆皇帝对素不相识的外国洋鬼子那却是礼遇有加。根据英国使团马戛尔尼的记载,当他们的船队还没有靠岸,清朝这边来迎接的船那就到了,总共七艘船上装满了清朝给英国使团的见面礼,都有什么呢?历史清单记录得很清楚:牛20头,羊130只,猪120头,鸡鸭各100只,米面各160袋,满洲面包14箱,茶叶十箱,小米一箱,红米、白米各十箱,蜡烛十箱,西瓜1000个,甜瓜3000个,蜜饯干果、蔬菜,还有腌制之类的蔬菜118箱,大号东瓜40篮,南瓜1000个,新鲜蔬菜40捆,豌豆荚20袋,陶器三篓。
英国使团这边连使者带水手,再加上黑奴,总共七八百人,这么多东西,马戛尔尼都感叹,也就是中国能拿得出这么大的手笔来对待使臣了。这多么多东西当时根本就吃不完,有很多猪羊在运送的过程当中就死了,英国人就把这些动物扔下船,这边刚把这些死了动物一扔,船下边马上就有清朝老百姓游过去争抢。
到了北京,乾隆皇帝给使团的接待标准是一天一千五百两白银的招待费,这一天的招待费,相当于当时50户中等农民一年的总收入。每天光是伺候这些英国人的清朝杂役奴仆都有上千人,等到英国使团回去的时候,因为途中坐船需要用到纤夫拉货船,乾隆皇帝规定每天补助五千两白银,如果不够的话,沿途地方官必须补齐。
有人疑问回家的英国使团怎么还用得着拉货物呢?这是乾隆皇帝赏赐太多的缘故。第一次见面就送给马戛尔尼一个见面礼,是一个一尺多长的玉如意,好东西吧。但是有意思的是马戛尔尼和欧洲人他不懂玉,他们就觉得这又不是什么宝石,应该不值什么钱。当然了,这只是针对马戛尔尼一个人第一次的一个赏赐,后续还有。不光马戛尔尼有赏,使团当中每个人都有赏赐,连什么水手黑奴都没落下,什么绸缎、瓷器、茶叶、缎袍、扇子、香料应有尽有。
马戛尔尼虽然没有统计这些礼物价值多少钱,但是他后来特意向中国官员要求换一间大的房子,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太多装不下。
乾隆皇帝对外国使臣这么大方,再反观当时的清朝人,衣衫褴褛,饥寒交迫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时呢就连马戛尔尼都产生了鄙夷,哪怕就是几百年后的我们,看起来都替乾隆皇帝脸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