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霍强)2月15日,记者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获悉:该院严宏教授团队成功为一例超高度近视伴高度散光的儿童患者实施了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简称ICL术)。小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达0.8。这为难治性儿童超高度近视或屈光参差患者提供了有效治疗的新方法,开拓了儿童高度屈光不正或合并弱视患儿矫正的新途径,填补了西北地区在儿童高度屈光不正矫正屈光手术治疗领域的空白。
据了解,患者小泽(化名)今年10岁,6年前因视力不断下降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随后开始佩戴框架眼镜进行矫正,然而,由于小泽身体发育及不良用眼习惯,近视状态难以逆转。近视度数超过1000度,给他带来了诸多困扰,严重影响他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四处求医没有明显改善后,小泽父母带着孩子来到了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经过详细检查,严宏发现小泽的近视度数超过1000度,散光500—650度,眼轴长度超过26毫米。由于制作工艺及镜片固有特性的限制,小泽验配的传统框架眼镜存在镜片厚及成像质量差等弊端,矫正非常困难。
考虑到小泽眼部屈光状态的复杂性,严宏组织了多学科会诊,提出ICL术可以作为矫正小泽高度近视的有效手段。
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了。此外,保证术前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手术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严宏团队反复测量小泽眼部数据,并核验和比对,尽最大限度减少数据采集中的误差,同时进行手术优化设计,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由于儿童双眼仍处于发育期,晶状体等周围结构仍有变化,选择合适的ICL型号至关重要。最终,我们确定采用斜位植入方式设计和定制晶状体,为小泽从瑞士定制了两枚斜位45°和135°植入散光型ICL,以保证手术有良好的远期效果。”严宏说。
在麻醉医师和护理团队密切配合下,严宏和团队成员曲来强副主任医师、陈莉医师通力合作,成功在全麻状态下为患者眼内植入了两枚散光型ICL。
“我们只在角膜缘微创切开一个长约3毫米切口,使用推注器将ICL植入到虹膜后表面和晶状体之间,然后旋转人工晶体位置,使其到达预先标记好的位置。术中采用先进的前节OCT实时动态测量植入的ICL与自身晶状体的距离(拱高)。水密角膜切口,无缝线,一只眼睛手术仅用数分钟。”严宏介绍。
据了解,麻醉复苏后,患儿无明显不良主诉,第一天不戴眼镜视力就达到0.8。
“ICL手术不切削角膜组织,保留眼球完整结构,如果以后需做其他眼部手术,也可以随时取出或更换。ICL在眼内感觉不到,稳定的位置保证了它与眼睛的正常协调运动。矫正后视力可达到甚至超出矫正前预期的效果,恢复高清视觉质量。”严宏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2 0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