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夏朝被灭后后裔都去哪儿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8 16:30: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上古时期的各种礼仪,都和我们现在的礼仪大不相同,我们最能了解到的莫过于周朝的周礼。

因为这一时期的文人们已经养成了记录历史的习惯,而商代遗留下来的文字大多用于占卜。

在周朝,我们现在的爱国主义在当时可能并不存在,诸子百家在各诸侯国之间来回穿梭跳槽,甚至还能帮助其他国家攻打自己的母国,并且还青史留名(伍子胥)。

不得不让我们现在的人感到三观崩塌,除此之外,还有两军交战之时,对方战车坏了,己方派人去帮助维修后再进行打仗的荒唐事。

夏朝被灭后后裔都去哪儿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周礼的框架之下进行的日常操作,毕竟大家虽然分属不同的诸侯国,但始终是属于自家兄弟,打仗时要讲究国际条约。

人才嘛,也都不搞垄断政策,谁爱在哪儿就职就在哪儿就职,就像中原地区的一个小国卫国,就出了商鞅、吕不韦、吴起、子路、聂政等一系列改变历史进程的大名人。

他们几乎都不在卫国任职,而是在其他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其实在周礼之前,还有商朝的殷礼、夏朝的夏礼存在,只不过是周朝当政,这两个朝代的礼仪不再是主流而已。

其中,商朝的殷礼在辽东的箕子朝鲜、中原地区的卫国、以及孔子老家宋国都得以保留,这三个地方,都是商朝遗民的聚居地。

夏朝被灭后后裔都去哪儿了

商朝后裔的留存,一是周武王伐纣之后兵力不足,另一方面就是当时的华夏文明圈有着“亡国不绝祀”的传统。

既然商朝都有后裔留存,那么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是不是也没有被商朝断绝祭祀,而留下来了后裔呢?

一、北上称成匈奴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

司马迁认为夏朝灭亡之后,有一支夏朝后裔北上和游牧民族相结合,成为了匈奴人的祖先。

在今天人看来,司马迁的这个观点就和秦将王翦带着秦人到美洲建立了玛雅文明一样荒唐。但实际上,这一观点还是有些论据支撑的。

夏朝被灭后后裔都去哪儿了

我们首先要看的就是夏朝的民族起源,根据历史记载,夏朝是“羌人”建立的王朝。

这里的“羌”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少数民族羌族,而是在先秦时期对西方民族的统称,主要是商朝人对西边民族的称呼,甚至姬姓王朝都可以被称之为羌。

羌人早期是在黄土高原,以及内蒙古高原南部的黄河流域,进行游牧的一个部落群体。

大致在炎帝时期,这个部落活动区域不断南下,进入关中平原乃至华北平原,和黄帝所在的部落范围交融。在短暂冲突之后,两个部落融合,才有了后来的华夏文明。

夏朝被灭后后裔都去哪儿了

而大禹所在的羌人部落,大致也就是这支游牧转农耕的部落之一,不论是《史记》还是其他古籍,都有着“禹兴于西羌”之类的相似记载。

随着现代基因技术的发展,我们也从基因层面上证明了汉、羌同源。

所以夏人前身就是生活在北边的游牧民族,在建立王朝之后,对自己的老家也多半不会忘却。

商朝人箕子在商朝灭亡之后,就带着自己的族人部曲迁回了自己的老家——东北(辽东半岛),建立了箕子朝鲜。

而夏朝人在国破家亡之后,迁回自己的老家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和老家人继续生活在一起也不是没有可能。

就像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在创业失败,或者是在外打拼不得志之后也会返回老家一个性质。

夏朝被灭后后裔都去哪儿了

但夏朝毕竟是没有留存下来具体的文字记载,商朝的早期甲骨文也大多是巫蛊之事,直到周朝,中国人才开始有了记录历史的习惯。

所以在没有可靠的考古资料发现之前,这些通过古籍记载来进行的推测也只能是一种假设。

即使太史公司马迁距离夏朝要近很多,所能掌握的文字和历史资料也更加丰富,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也要秉持客观的态度,只能将古籍当做参考。

并且匈奴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民族,而是很多民族部落的统称,不论是后来的契丹、鲜卑、蒙古都是匈奴制下的小民族。

所以我们只能推测说夏人在夏朝灭亡之后和北方游牧民族融合,而不能单独的以华夏为主体,随随便便说我们是谁的祖先。

夏朝被灭后后裔都去哪儿了

二、忧天杞人,夹缝生存

相比于看似荒诞不经的北上成匈奴的传说故事,杞国的来源就相当的根正苗红了。

杞国是大禹的直系后裔,在商汤灭夏朝之后,也是没有亡国绝祀,将夏朝王室贵族的遗民迁到如今的河南杞县一代,建立了方国杞国。

但商王朝并不是像周朝那样的分封制度,而是类似现在的邦联一样的方国联盟,各个方国以商王朝为共主,但是又各自保持着各自独立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实力。

也许是杞国人在后面有了什么不当的举动,又或许单纯是商王恐惧夏朝的残余势力,商王朝曾经多次废除了杞国的国号。

夏朝被灭后后裔都去哪儿了

除了敌对之外,商王朝还和夏朝后裔的杞国有过联姻。曾经开创武丁中兴的商王武丁就曾娶了一个杞国的贵族为妃。

值得一提的是,杞国的王室后裔并不像其他的夏朝后人一样姓姒,而是改姓为娄。据查是为了避祸而改姓,就像满清灭亡之后,很多爱新觉罗都改姓为金一样。

后来周朝灭商之后,由于自己也是从西边发家的民族,相比于久居中原的商朝,自己在中原各大势力的眼中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夷狄”的意思。

所以就和唐朝的李氏家族追溯老子李耳为先祖类似,周人也想继承夏朝的文化地位,来彰显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夏朝被灭后后裔都去哪儿了

周武王在文字上恢复“夏篆”,在礼法上简化殷礼,采用周礼。

并且还到处寻找夏朝的后裔,最终找到了东楼公,帮助其在河南杞县附近重新建立杞国,以继续供奉夏禹的先祖祭祀。

值得注意的是,东楼公的爵位是公爵,是周朝除了王室之外的最高爵位,即使是大功臣姜子牙也不过是个侯爵而已。可见周武王对夏朝后裔的重视。

虽然杞国很受重视,但毕竟是地处中原四战之地,虽然没有夷狄的侵扰,但周边的诸侯国稍微有个战争,杞国就得遭殃。

尤其是后来的春秋战国诸侯混战时代,杞国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先是从河南杞县迁到了山东新泰一带。

后又受到世仇商人的封国宋国打压,又继续东迁到了山东昌乐。最后又因为齐鲁争霸势力扩张,又不得已迁到了潍坊的杞城村。

夏朝被灭后后裔都去哪儿了

而正是这种流离失所的经历,让杞国的国民常常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生怕哪一天又要经历战争,国破家亡了。

所以“杞人忧天”地典故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相应的现实基础的。

到了最后,杞国被楚国所灭,杞国人担心的天没有塌下来,但是国祚也就自此而止了,自夏朝开始,多经周转、绝祀后又复国,历时1500多年的时间,也算是相当长寿的一个国家了。

三、夏启之弟,受封汉水

在大禹治水之时,儿子有褒氏就在父亲身旁辅佐父亲治水,后来治水成功之后,夏禹凭借自己所在的羌人部族势力建立了夏朝。

在大禹死后,夏启作为羌人部族的首领,自然是不满父亲将天下共主之位让于一个外人,于是就发动政变杀死益,开启了家天下的世袭制朝代。

夏朝被灭后后裔都去哪儿了

掌握了大权以后,自然是要对自己的亲信多加封赏,于是夏启就将自己的弟弟有褒氏分封到了羌人聚居较多的汉中平原附近,建立了褒国。

但由于褒国的地理位置相较于中原文明圈实在是太过偏僻,所以在夏商周三朝都只是安安静静的在汉中平原种地,很少有记载。

在仅有的几次记载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周幽王为博取美人“褒姒”的一笑而烽火戏诸侯了,虽然这故事只是因为王位之争而杜撰出来的,但褒姒是却有其人的。

当年的周幽王宠幸褒姒,想废除太子伯服之位,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结果遭到了正牌王后娘家人申侯的反对,勾结犬戎攻破了西周镐京,灭亡了西周。

夏朝被灭后后裔都去哪儿了

而这个褒姒就是褒国的公主,褒就是以国为姓,而姒就是夏朝人的国君之姓。这是褒国在历史上少有的几次记载之一,一出场就是闹得个国破家亡。

但是褒国的寿命确是非常长的,从夏朝建国开始,一直到战国时期才被日益强大的秦国所灭,存在了一千多年。

结语:

事到如今,仍然有很多夏朝的后人。在明朝之前,鲁南苏北附近的杞国后人以夏侯(意思是夏朝的侯爵)为姓,到后来的东汉末年追随曹操打天下,也在全国开枝散叶了。

后来由于明太祖一声令下,将复姓改为单姓,夏侯家族很多人都改成了夏,所以现在很多夏姓都是夏朝后代,除此之外还有姒姓、杞、娄、楼等姓氏,都是夏禹的后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20:45:3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周武王灭亡后,周朝分封的8个公爵国后来都怎样了?
...朝时就有了,周武王灭商后,还没来得及下车就将黄帝的后裔封于蓟。其位置基本上位于现在的北京市广安门一带。但是周天子还在他的旁边封了一个侯爵国——燕国,让自己人召公奭当燕国的国君
2022-12-27 16:03:00
揭秘夏朝失踪真相
...大梁,所以魏国又被叫梁国。而夏朝这一称呼,是自称夏后裔的周人追记,但周人说自己是夏朝后裔,本身就存在一个矛盾。因为周人是姬姓,夏人却是姒姓,姓氏不同。《国语》有云:“异姓则异
2023-01-07 14:16:00
楚国:从蛮荒之地到子爵封国的崛起历程
...之一的楚国,其王族是上古五帝之一——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帝喾高辛氏的火正祝融的直系后代。楚国的始祖季连,是祝融的孙子,得姓为芈。季连的后裔大约在夏商更替时期,为了躲避中原地区
2024-05-11 20:59:00
古代新王朝建立后,如何对待前朝皇族的?结局可能出乎你的预料
...在了陈国、杞国和宋国(周武王于牧野之战后,即以虞舜后裔封陈国,夏朝后裔封杞国,商代后裔宋国为三恪)。这些被加封之后的前代王族,对周天子行礼的时候,是不需要行君臣礼的,而是可以
2024-11-08 09:31:00
春秋战国时期,国祚最长的十个诸侯国揭秘
...的,在夏代之初就已经建国,国君为姒姓,是大禹的直系后裔。商汤灭夏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杞国,但后来曾数次废掉杞国封号。杞国位置 周武王灭亡商朝后,寻找夏朝开国君主夏
2024-02-13 20:12:00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王、公都有什么命名规则?
...王的弟弟,其中六国的开国君主都是之前王朝君主的直系后裔,其中夏禹的后裔被分封在杞国,商汤的后裔被分封在宋国,黄帝的后裔被分封在蓟国、炎帝的后裔被分封在焦国、尧的后裔被分封在祝
2023-07-02 16:59:00
聊聊齐桓公时代,郑文公与宋襄公的不同选择
...是夏后少康次子曲烈的封国,非姬姓国)。宋国,是商朝后裔;当初周武王灭商时,帝辛(纣王)的庶兄微子启投降武王,被封在了商丘,建立宋国,成为周室的‘二王三恪’之一;宋国与周王室之
2024-05-18 19:43:00
以杞为姓 安危在心得永年
...遗族迁到杞国,国君为姒姓,是夏朝开国君主大禹的直系后裔。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建立西周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他辗转寻找到大禹的后裔东楼公,封他到杞地,延续
2023-01-04 14:09:00
火神祝融的后裔--楚国
导读:关于楚国或楚地的成语有很多:筚路蓝缕、楚材晋用、惟楚有才、一鸣惊人、楚随三户亡秦必楚等等,生活习俗甚至是现在的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依然和楚人有关。再说历史地位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
2024-06-16 20: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