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20世纪40年代遵义的一部百科全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09:5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20世纪40年代遵义的一部百科全书

——读竺可桢日记有感

石永言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领导的浙江大学,于抗日战争中内迁遵义、湄潭办学,1940年1月29日由贵阳抵达遵义,至1946年5月16日离开遵义至桐梓而去重庆。期间,在西南一隅的遵义、湄潭居住六年多时间,而主要时间是在遵义。先生在这六年多的时光里,写下三百余万字日记,一日不辍。

在他皇皇巨著《竺可桢全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七集至第十集里,呈现出他波澜壮阔不平凡的一段人生旅程。历史因细节而生动,往事因亲历而鲜活。这是浙江大学不可或缺的一段重要历史,同时也反映出遵义这段时期的历史若干情况,对于研究当年遵义的历史现状、政治经济、民生民俗、社会形态、风物特产、山川形胜、街头巷尾、人生百态等诸多方面,均有记述。这些日记,堪称20世纪40年代遵义的一部百科全书。

竺可桢先生用他历年来连续不断的记述,既反映出作为科学家的人生轨迹,展示出他不平凡的心路历程,更为我们描绘了他在遵六年有余的光阴里、20世纪40年代遵义的一幅幅画图。

竺可桢先生在他的日记里,除主要记述浙大的教学活动以及与同事交往,往来贵阳、湄潭、重庆等地出差诸事外,他客居的遵义这座小城,在他笔下,亦得到生动呈现。

当年,遵义的商店、酒楼、银行、旅店、理发铺、眼镜店、药店以及遵义土生土长的水果杨梅、地瓜、桃子、梨子,还有遵义的鸟类如寿带鸟、白头翁、黄莺、百舌、八哥儿、乌鸦、喜鹊等等都进入他的日记。遵义过大年、过端午、过重阳等节令的风俗,也不忘描绘一番。遵义的名胜桃溪寺、大觉寺、桃源洞等地的优美风光,亦呈现在他的笔下,甚至连“湘江(竺先生在日记里称‘穆家川’)涨大水”的情况,也不放过。就连当时的物价:大米、豆类、菜油等的价格,每年每月都有记载。遵义的气候、每日的温度,从早晨、上午、下午到晚上、子夜都分别记之,从不懈怠。

竺可桢先生多次写遵义的风景名胜,如在1940年2月4日的日记里,有这么一段文字:“桃源(山)[洞]在湘山北山腰,石囊幽通,中广丈许,南山修百步,壁上多石刻。明统志所谓仿佛桃源者也。”“洞上会仙亭(按宜山之北山名会仙山,此山名当因谪仙故)建自元大德二年。明永乐重修,至郑子尹时尚存。”2月26日的日记又写道:“下午五点至桃源山巅,上有观音堂,再上最高点乃城墙也,遵义新旧二城一望在目。”

1943年3月22日的日记写新城南部风光云:“闻近来丰乐桥边,即新城南门外狮子桥东西花径一带,桃李梨开花极盛,两溪相夹成林,实为此间佳景云。”

竺可桢先生在遵期间,对地方人士以及文化教育界人士、商界人士等广泛接触,留下许多记录。如在1943年2月9日的日记里写道:“午后五点半至子尹路姚家巷蹇先艾寓晚膳,到迪生、洽周、士生、晓峰、振公、郑兰茂、孔福民、孙必仁诸人。蹇之祖父辈与郑子尹、黎庶昌有旧,故家中藏有黎庶昌来往信札及子尹墨迹。蹇之父亲与梁启超为挚友云。”

有趣的是,竺可桢先生在1943年6月20日的日记中还留下参与遵义一个百岁老人寿宴的一段文字:

午后至子尹路333号罗声荣寓,祝其百岁大庆。查罗系遵义乡下团溪尚稽乡附近人,生于道光二十三年八月七日,今年适值百年高龄,林主席特赐“兴国人瑞”匾。其长孙家在子尹路,在丁字口开布店,浙大易养泉即住其家。自本月十日起每日请客三次,每次二桌,今日为最后一天,特专函邀余往。中膳后余以好奇心所动,前至其寓。遇梦秋、李仲明、王筑生、刘肇基、柏健生诸人。老人坐床上,行走虽须人扶,但甚康健。惟耳聋,目则近年始不明。九十五岁时尚可步行七八十里,自乡走至城。惟尚健饭。其第八、第九子(世华、世显)均年只二十余,乃七十岁以后出生。余于民二七年见马相老于广西,时年九十八九,虽能言语,但坐椅中不能行动,尚不及罗之健康。闻罗记忆力甚强,亦胜于马。罗声荣不嗜烟酒,居乡时多躬自操作,从不服药。其至高龄,非偶然也。

这真是一段遵义关于人情民俗的美文。

竺可桢先生的日记,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它的历史跨度长,涉及的范围广,笔下的人物多,就在遵义居住期间,除与浙大的教授们频频交往外,遵义的官员、社会名流甚至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都出现在他笔下。在他一生中,无论主持何种事业都深入基层,每到一地都体察民情,也会随时随地记下相偕相遇之人的谈话与印象,由此,当可透视出当时中国底层社会之种种。

竺可桢先生日记的即时性与原生性,无可置疑地保证了它作为史料的真实性。那么,在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竺可桢先生在每日辛劳之余的宝贵时间里,除了记述他大量的有关教学活动外,也留下了遵义这座小城的种种,无疑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史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4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月球是彩色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讲述最新月球“地质百科全书”如何编制
4月21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一个色彩丰富的月球亮相。发布会现场据悉,图集包括《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
2024-04-21 13:54:00
荣获国家奖项及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图书(部分)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学百科全书:语文Ⅰ、Ⅱ卷》《中学百科全书:学校管理卷》《中学百科全书:地理卷》《中学百科全书:音乐美术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1995)《大学生思想
2023-12-06 19:40:00
赵汀阳:文明对话的路径和跨文明条件
...够在更高维度中相会。我的想象是,或可以建立一种“新百科全书”的全域知识系统来建构跨文明维度。新百科全书是一个概念,不是实体,在这个概念里,所有知识体系都有在场的合法性,每种知
2023-06-08 15:07:00
短视频带火的硬核图书,《中国儿童军事百科全书》发行50万册
...博会上,“童心向国防,共筑强军梦——《中国儿童军事百科全书》发行50万册纪念暨陈洪教授军事科普讲座”举办。《中国儿童军事百科全书》特邀军事顾问陈洪做了军事主题科普讲座,分享的
2023-07-27 18:24:00
《中国儿童海洋百科全书》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
...月11日,“向海图强 守护蓝色家园”——《中国儿童海洋百科全书》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举办。《中国儿童海洋百科全书》由“深潜院士”汪品先担任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合
2024-01-11 18:32:00
...自:荆门日报首次实现纸质版与网络版关联互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首批图书面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纸质版首批图书近日面世,这标志着在中国百科全书出版史上,首次实现纸质版与
2024-02-19 08:38:00
用好属于乡村的“百科全书”
...层声音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用好属于乡村的“百科全书”王金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一些自然村的消失让“回不去的故乡”成了现代人的伤痛。为了及时抢救、保护
2024-04-24 05:23:00
本文转自:承德日报“读”好劳动这本“百科全书”□ 刘玉红为推动劳动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建设,增强以劳树德、以劳育智、以劳育美的育人成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有责任担当、团结乐
2023-06-27 09:04:00
此书被称为“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如今仅存百分之四
我们都知道《大英百科全书》是当今世界上最权威最有名的百科全书,可中国有一本书却比《大英百科全书》还要大,出版时间也更早,在《大英百科全书》中称它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这
2023-04-23 18: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