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20世纪40年代遵义的一部百科全书
——读竺可桢日记有感
石永言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领导的浙江大学,于抗日战争中内迁遵义、湄潭办学,1940年1月29日由贵阳抵达遵义,至1946年5月16日离开遵义至桐梓而去重庆。期间,在西南一隅的遵义、湄潭居住六年多时间,而主要时间是在遵义。先生在这六年多的时光里,写下三百余万字日记,一日不辍。
在他皇皇巨著《竺可桢全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七集至第十集里,呈现出他波澜壮阔不平凡的一段人生旅程。历史因细节而生动,往事因亲历而鲜活。这是浙江大学不可或缺的一段重要历史,同时也反映出遵义这段时期的历史若干情况,对于研究当年遵义的历史现状、政治经济、民生民俗、社会形态、风物特产、山川形胜、街头巷尾、人生百态等诸多方面,均有记述。这些日记,堪称20世纪40年代遵义的一部百科全书。
竺可桢先生用他历年来连续不断的记述,既反映出作为科学家的人生轨迹,展示出他不平凡的心路历程,更为我们描绘了他在遵六年有余的光阴里、20世纪40年代遵义的一幅幅画图。
竺可桢先生在他的日记里,除主要记述浙大的教学活动以及与同事交往,往来贵阳、湄潭、重庆等地出差诸事外,他客居的遵义这座小城,在他笔下,亦得到生动呈现。
当年,遵义的商店、酒楼、银行、旅店、理发铺、眼镜店、药店以及遵义土生土长的水果杨梅、地瓜、桃子、梨子,还有遵义的鸟类如寿带鸟、白头翁、黄莺、百舌、八哥儿、乌鸦、喜鹊等等都进入他的日记。遵义过大年、过端午、过重阳等节令的风俗,也不忘描绘一番。遵义的名胜桃溪寺、大觉寺、桃源洞等地的优美风光,亦呈现在他的笔下,甚至连“湘江(竺先生在日记里称‘穆家川’)涨大水”的情况,也不放过。就连当时的物价:大米、豆类、菜油等的价格,每年每月都有记载。遵义的气候、每日的温度,从早晨、上午、下午到晚上、子夜都分别记之,从不懈怠。
竺可桢先生多次写遵义的风景名胜,如在1940年2月4日的日记里,有这么一段文字:“桃源(山)[洞]在湘山北山腰,石囊幽通,中广丈许,南山修百步,壁上多石刻。明统志所谓仿佛桃源者也。”“洞上会仙亭(按宜山之北山名会仙山,此山名当因谪仙故)建自元大德二年。明永乐重修,至郑子尹时尚存。”2月26日的日记又写道:“下午五点至桃源山巅,上有观音堂,再上最高点乃城墙也,遵义新旧二城一望在目。”
1943年3月22日的日记写新城南部风光云:“闻近来丰乐桥边,即新城南门外狮子桥东西花径一带,桃李梨开花极盛,两溪相夹成林,实为此间佳景云。”
竺可桢先生在遵期间,对地方人士以及文化教育界人士、商界人士等广泛接触,留下许多记录。如在1943年2月9日的日记里写道:“午后五点半至子尹路姚家巷蹇先艾寓晚膳,到迪生、洽周、士生、晓峰、振公、郑兰茂、孔福民、孙必仁诸人。蹇之祖父辈与郑子尹、黎庶昌有旧,故家中藏有黎庶昌来往信札及子尹墨迹。蹇之父亲与梁启超为挚友云。”
有趣的是,竺可桢先生在1943年6月20日的日记中还留下参与遵义一个百岁老人寿宴的一段文字:
午后至子尹路333号罗声荣寓,祝其百岁大庆。查罗系遵义乡下团溪尚稽乡附近人,生于道光二十三年八月七日,今年适值百年高龄,林主席特赐“兴国人瑞”匾。其长孙家在子尹路,在丁字口开布店,浙大易养泉即住其家。自本月十日起每日请客三次,每次二桌,今日为最后一天,特专函邀余往。中膳后余以好奇心所动,前至其寓。遇梦秋、李仲明、王筑生、刘肇基、柏健生诸人。老人坐床上,行走虽须人扶,但甚康健。惟耳聋,目则近年始不明。九十五岁时尚可步行七八十里,自乡走至城。惟尚健饭。其第八、第九子(世华、世显)均年只二十余,乃七十岁以后出生。余于民二七年见马相老于广西,时年九十八九,虽能言语,但坐椅中不能行动,尚不及罗之健康。闻罗记忆力甚强,亦胜于马。罗声荣不嗜烟酒,居乡时多躬自操作,从不服药。其至高龄,非偶然也。
这真是一段遵义关于人情民俗的美文。
竺可桢先生的日记,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它的历史跨度长,涉及的范围广,笔下的人物多,就在遵义居住期间,除与浙大的教授们频频交往外,遵义的官员、社会名流甚至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都出现在他笔下。在他一生中,无论主持何种事业都深入基层,每到一地都体察民情,也会随时随地记下相偕相遇之人的谈话与印象,由此,当可透视出当时中国底层社会之种种。
竺可桢先生日记的即时性与原生性,无可置疑地保证了它作为史料的真实性。那么,在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竺可桢先生在每日辛劳之余的宝贵时间里,除了记述他大量的有关教学活动外,也留下了遵义这座小城的种种,无疑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史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4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