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西汉历史上有个短命的书生,叫贾谊。传说贾谊打小就是个聪明人,熟读诗书,对某一件事能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因此得到他的师父吴太守的赏识。后来,吴太守高升了,就像文帝举荐了贾谊,于是贾谊成了文帝时候的一个博士,就是类似于现在秘书的官位。
在这个秘书处,可谓人才济济,但是年纪最小的贾谊,却是最具有才华的,这点让吴太守很欣慰,总算没有给他丢人。文帝有事需要秘书处的时候,很多年老的秘书还在想怎么下笔怎么说,贾谊已经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贾谊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这些老臣们自叹不如。文帝也觉得贾谊确实是个人才,就升任他做了太中大夫。
或许是到了皇帝身边,贾谊太想着要表现自己了,就向文帝提出了许多的建议,比如《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等。《论积贮赋》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贾谊提出农业是国之根本,他还建议停止民间私铸造铜钱。这些凑表看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对于当时的政治情况来说,实施条件还不够成熟。但是既然贾谊提出来了,文帝也不想驳他的面子,笑呵呵的接受了他的提议,但是却并未实施。
贾谊没事了天天向皇帝写奏折和与皇帝议事,引起了有些大臣们的不满。这些大臣觉得贾谊太爱表现了,渐渐疏远了他。文帝还想着给贾谊升官,但是这些老臣却不同意了,他们都觉得贾谊就是个沽名钓誉之辈。文帝听了这些话也开始疏远贾谊了。
放着这么个有才华的大臣不用又有点可惜了,文帝就让贾谊去做了长沙王的老师。贾谊是个明白人,这是皇帝不需要自己了。在去长沙的路上,贾谊还写了一篇《屈原赋》,把自己比作屈原,怀才不遇。
又过了几年,文帝身边太安静了,他又想起整天在他耳边聒噪不停的贾谊了,随即召贾谊回京城。这次回京后,贾谊还是不改他喋喋不休的毛病,继续向文帝提出他认为的治国理念。这个时候的贾谊还提出了削藩的政策。削藩在当时看来是好事,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但也会让那些诸侯王寒心,不利于当时国家的安定。幸亏当时文帝头脑清醒,他的这个建议,文帝也就是听听罢了,从此后文帝也很少理这个话痨了。
贾谊从来不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这次回京,他依然得不到朝臣的支持和文帝的信任,心中郁郁寡欢。后来,长沙王骑马摔死了,贾谊觉得这是自己的重大过错,整天哭泣不止,忧郁而亡,去世时才三十岁岁。
贾谊这个人非常有才华,但是他老是看不清自己所处的环境,看不清周围的局势,我行我素,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缘不好,不能很好的和老板还有同事相处。不论如何,贾谊提出的建议,即便文帝没有实施,但也会文帝之后的治国方针提供了重要参考。司马迁感慨贾谊才子英年早逝,为他和屈原写了一篇合纪,后来把他和屈原并称为“屈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31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