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江南时报讯 苏州已于近日入梅,马上就会迎来连绵不绝的梅雨季。潮湿的空气不仅让人感觉黏腻不适,还容易让身体“受潮”。中医认为,湿气分为“内湿”和“外湿”,内外夹击会诱发各种健康问题。让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彬来为大家讲讲湿气,传授大家几个祛湿妙招,帮大家安然度过梅雨季。
一、湿气从哪里来?
1.外湿:环境“惹的祸”
梅雨季空气湿度高达80%以上,连绵阴雨让衣物、被褥难以晾干,室内霉菌滋生。长时间待在潮湿环境,或淋雨、涉水后没有及时擦干,湿气就会像无形的小虫子,顺着皮肤毛孔钻进身体。
2.内湿:生活习惯“养出来”
现代人常吃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冰饮)、偏爱油腻甜食(炸鸡、蛋糕),久坐不动,导致脾胃功能减弱。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当脾胃“罢工”,吃进去的水液无法正常代谢,就会在体内堆积成内湿。
二、中医祛湿的智慧
中医祛湿的核心在于“健脾化湿”。脾就像身体的“运输队长”,只有脾的功能强健,才能把多余的湿气运出去。常用的祛湿方法包括健脾补气(如用党参、白术)、利水渗湿(如茯苓、薏苡仁),以及通过出汗、排尿等方式排出湿气。
三、实用祛湿妙招
1. 起居调摄:让身体远离潮湿
保持室内干爽:巧用除湿机、空调除湿功能,定期开窗通风(选择晴朗时段);衣柜、鞋柜里放置干燥剂,避免衣物发霉。
避免“寒湿入侵”:雨天穿防水鞋,回家后及时擦干双脚;不穿未干透的衣服,洗澡后吹干头发,睡觉时注意腹部保暖。
2. 运动调摄:让阳气“赶走”湿气
微微出汗是关键:选择快走、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每天3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宜。运动能激发阳气,加速湿气排出。
雨天室内动起来:若无法外出,可尝试瑜伽、拉伸或爬楼梯,避免久坐导致气血不畅。
3. 穴位按摩:随身的“祛湿开关”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约4指宽处,每天早晚按揉10-15分钟,能健脾和胃、增强免疫力。
阴陵泉穴:小腿内侧,膝盖下方凹陷处,按摩此穴可促进体内水液代谢,缓解下肢水肿。
4. 食疗建议:一碗粥汤祛湿气
经典祛湿粥:薏苡仁30克、芡实20克、赤小豆20克、红枣3颗,煮粥食用,每周3次,健脾利水效果显著。
健脾祛湿茶:用陈皮3克、茯苓5克、荷叶2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帮助理气祛湿。
禁忌食物:梅雨季少吃西瓜、苦瓜等寒凉食物,以及糯米、年糕等黏腻不易消化的食品,减轻脾胃负担。(张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6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