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揭秘古代春节的习俗的由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1 15:11:00 来源:戏说三国

年来啦,年来啦,穿新衣,贴春联,拿着压岁钱买爆竹,放完爆竹吃饺子,浪了一天还不能睡,因为还要去守岁,过年为啥就这么折腾呢,这些习俗又有什么寓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细数一下这些习俗的由来。

揭秘古代春节的习俗的由来

从古至今,过年最开心的要数孩子们了,因为他们有大量的压岁钱可以拿,虽然最终这些压岁钱大多数会被父母用各种理由收走,但还是开心的不得了。其实最早的压岁钱,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当时的“岁”是这个“祟”可不是指年龄,而是一种好吓人的大怪兽,据说这种怪兽专门吸小孩子的智商,古人为了不让孩子变傻,大人就把铜钱放在孩子的枕边用于辟邪。后来因为“祟”与岁谐音,渐渐地就变成了现在的压岁钱的说法,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揭秘古代春节的习俗的由来

过年穿新衣服的习俗,现如今已经不是很流行了,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人想穿新衣服实在是太简单了,根本就不需要等到过年了。穿新衣服的习俗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梁超,没错就是琅琊榜梅长苏那个时代,换上新衣服代表去旧迎新,色彩鲜艳的新衣服,还能给新年添加几分喜庆。

揭秘古代春节的习俗的由来

守岁的习俗,最早出现在西晋时期的四川等地,据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叫做年,每到大年三十的晚上它就要出来吃人,一年没吃肉了,年过年也要吃个肉,这可把人们吓坏了,就怕年趁着自己睡着的时候,把自己给吃了,因此他们不但不睡觉,还得放爆竹,把年兽给吓跑。

揭秘古代春节的习俗的由来

春联又叫门对、春贴等,最早的春联虽然是贴在门上的,但却不是纸做的。五代十国的时候,后蜀的国君孟昶最先研制出了春联,因为人们觉得桃木要辟邪的功效,所以他就在桃木上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第一幅春联,并且贴在了自己的卧室门口。因为是用桃木制作的,所以最早的春联也叫做桃符。

揭秘古代春节的习俗的由来

现在大多数城市禁止燃放爆竹烟火,这年真的是没法过了,过年放爆竹的习俗历史悠久,凭啥不让放呀!不过最早的爆竹并不是火药和纸做成的,而是直接用火烧竹子发出的爆裂声,噼噼啪啪,所以叫做爆竹。直到宋代的时候,火药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除夕、春节放爆竹也就流行起来了。其实不管是烧竹子,还是放爆竹,都是为了驱逐瘟神给新的一年带来好的兆头。

揭秘古代春节的习俗的由来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饺子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过年吃饺子这一习俗,是直到明朝才出现的,当时的人们选择在午夜十二点吃饺子,是因为他们认为子时是新一年的开始,吃饺子意味着更岁交子,这饺子的“子”指的是就是子时,而“交”与“饺”谐音,叫着叫着,就成了“饺子”。

揭秘古代春节的习俗的由来

虽然春节的这些习俗,看起来复杂、繁琐,但是也正因为它们的复杂、繁琐,才让我们的春节变得更有年味,就让我们在这些习俗中,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1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团圆年|正月初一,给您拜年了
...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幸福。拜年是正月初一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拜年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是亲自上门拜访,有的是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重要是人们互送祝福,祝愿对方身体健康
2024-02-10 10:26:00
...人团聚、吃年夜饭、拜年、走亲访友……许多看似普通的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期盼。“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贺少雅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广义
2024-02-10 17:59:00
...的传承复兴与民众的自然选择有关系,也要接受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影响。也不是说一定要恢复放鞭炮烟花才行,毕竟要遵守政府出于安全与环保的考虑制定的地方法规。这里只是对年味浓淡的构成
2024-02-15 15:36:00
手工制作——舞动的“饺子”
...十九个节气——立冬。为了让孩子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感知立冬节气的特点、了解立冬习俗以及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依云水岸社区联合众泾社区、娄北社区、凌浜社区走进启迪幼儿园开展了
2023-11-10 10:23:00
我市各学校开展冬至主题教育活动
...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曲令敏为学生们讲解冬至节气的由来、习俗等知识,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该校校长李学功寄语学生: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熬过寒冬,终得春光
2023-12-27 01:38:00
盐城射阳:立冬里的“阳光”
...种形式迎接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吃水饺是立冬当天的标配习俗。在大班的教室里,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系上围裙、戴上套袖,有模有样地学习起包饺子。和面、擀饺皮、拌馅料、包饺子,孩子
2023-11-08 18:12:00
福泉:萌娃欢乐过冬至
...文化的魅力。“小朋友们,今天是冬至,你们知道有什么习俗吗?”“吃汤圆、吃饺子……”在福泉市第二幼儿园中(3)班教室里,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萌娃们讲解冬至的由来和风俗习惯,
2023-12-27 16:06:00
立冬吃饺子中的中医养生智慧
...冬天的交替之时,因此饺子(交子)不能不吃。吃饺子的习俗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东汉末年,各地遭受严重灾害和流行病,南阳的名医张仲景以医术高超闻名遐迩,救治众多患者,深受百姓爱戴。
2023-11-08 00:47:00
...味和欢乐的气氛。我们这里,还有一个独特而有趣的除夕习俗:小孩子们出生后,家人们会为他们选择一棵大树作为“干妈”,寓意着孩子们能像树一样茁壮成长,拥有强健的体魄。我记得小时候,
2024-02-09 15: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