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姜泓冰 曾玉竹
近日,在中国残联主办的“科技助残 共享美好生活”展会上,一款“六条腿”导盲机器人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它能准确识别盲人语音,响应速度在1秒之内;行走时最大速度达3m/s,且可以保持低噪声稳定行走状态;具有视觉环境感知功能,可自主导航至目的地、动态躲避障碍、识别红绿灯等。不仅如此,通过后台建立完整的互联网服务体系,它还能为盲人担任居家陪护、应急处理等职能。
这款导盲机器人的研发者,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峰教授团队。
根据中国盲协相关数据,我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这意味着每一百人中就至少有一位视障者。他们对物体、方向、位置感知比较差,出行中还可能面临盲道走不通、电梯没有语音提示等诸多不便。视障群体想要参加演唱会、逛街、逛公园,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往往都需要陪同与帮助。目前,能陪伴盲人出行、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是导盲犬,但因培育成本高、训练周期长,其数量有限。据悉,全国现役导盲犬数量仅400多只,即每四万多名视障人士才配有一只导盲犬,加上许多场合能否允许工作中的导盲犬进入尚处于讨论当中。
如今,有了“六条腿”导盲机器人。
“和盲人建立有效沟通,让导盲机器人理解使用者意图,同时维持机器人自身动作协调,是导盲机器人的首要任务。”高峰教授说。
导盲机器人采用“望闻问切”多元感知,通过自然语言听说和力觉盲杖结合,实现机器人与盲人得交互协同控制。该款机器人采用3-3步态和先进机器学习智能算法,可自动规避静态、动态障碍,具有高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导盲六足机器人采用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感知环境,提升了复杂环境的感知精度,可实现机器人对不同地形的自适应动态敏捷柔顺行走与无网络环境室内外导盲,从而让盲人“用得易”“行得稳”“信得过”。
目前,导盲机器人已进入实地测试阶段。在整个研究推进过程中,均有视障人士参与线下展示与功能测试,未来团队也将根据视障人士的实时反馈,对机器人持续研发、调试。“目前已收到20台的订单需求,相信很快能推向市场。”高峰介绍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2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