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一女子学花木兰参军,最后结局怎么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22 14:2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每一个青少年心中都会有一个偶像,都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活成偶像的样子,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我们自小就听说,中学课本还要求背诵全文,在古代那个只有男子才能当兵的时代,花木兰一个女子,女扮男装从军,还立下赫赫战功,成了无数女子心中的偶像。而清朝同治年间,也有这么一个女子,她也女扮男装入了军营,而她的结局却与花木兰完全不同。

清朝一女子学花木兰参军,最后结局怎么样

电影花木兰(剧照)

初入军营得重用,官至“记名提督”

据《清代野记-女统领》记录:同治年间,清朝内忧外患,腹背受敌,为了能够稳定局面于是大量征兵,当朝大将多隆阿负责在陕西督办军务,他招募了一批长期为军队服务的后备兵,其中有一个姓陈的小伙子,皮肤黝黑,个子高大,满脸麻子,虽然长得不好,但是他做事认真,为军队负责养军马,他的军马养得又肥又壮,于是军队长官将他正式征召入武,成了正式的士兵。

陈姓小伙子当兵后,不仅踏实肯干,而且作战勇猛,在军中混得如鱼得水,经过多年的征战,他获得了“巴图鲁“的称号,巴图鲁是满语中“勇士”的意思,在清朝时期,专门用来奖赏战功卓越之人,官至记名提督,属于晚清名臣左宗棠麾下。提督在清朝属于从一品武官,掌管一省的绿营官兵,而记名提督其实就是候补提督的意思,是虚职,这也是晚清时的一个奇葩发明,有功名的人奖励一个虚职,当时清军中记名提督有5000多人,记名名总兵有20000多人。

清朝一女子学花木兰参军,最后结局怎么样

为情所动,怀孕后,与夫换名

而这个陈姓小伙子其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女人,只因长得又黑才又丑,所以与军队的中男子同吃同住多年,都不曾被发现。在军队中呆了多年的陈氏,早已被磨砺得如同男人一般粗糙,但女人到底是女人,无论什么样的性格,总有动情的时候。陈氏的手下有一个姓朱的书记官,长得秀气,屡试不第愤而投笔从戎,他长得文文静静,与军中常见的糙汉子完全不一样,因此很受陈某的喜欢。

有一天,陈某将朱书记叫到自己的营帐中喝酒,朱书记也想巴结一下自己的上司,所以屁颠屁颠地就去了,酒过三巡,陈某已是微醉,越看朱书记越帅气,于是他便向朱书记说:自己其实是女儿身,想和他在一起。朱书记,断然拒绝。陈某一看朱书记不同意,就威胁他说:“既然你已经知道我的秘密了,那我就只能杀了你。为了保命,朱书记只得答应了。

“及登床,孰知统领乃女子,犹处女也,大乐。朱由是夜夜皆宿统领所,同僚皆鄙之,皆以朱为统领龙阳矣。”--《清代野记》

清朝一女子学花木兰参军,最后结局怎么样

从此以后,二人经营在帐中相会,朱书记还经常被士兵撞见在帐中过夜,整个军营都以为二人有不良癖好,一时谣言传得沸沸扬扬,还没有等谣言掀起惊天巨浪,陈某自己却先暴露了。原来陈某怀孕了,二人又不敢打胎,怕泄露秘密,但是日渐隆起的腹部是纸包不住火,无奈之下,陈某只得向左宗棠坦白了自己女扮男装的真相。

左宗棠得知此事也是大吃一惊,平日里只在戏文中听到花木兰的故事,今日却在自己军中亲眼见到了,左宗棠决定将此事上报朝廷,由朝廷定夺。这时左宗棠的幕僚制止他说:“这事一旦暴露,那就是欺君之罪,朝廷怪罪下来,大人也脱不了干系,不如私下处理算了,左宗棠的幕僚建议让二人互换身份,于是朱书记摇身一变,成了立下战功的提督陈某,而陈氏则名正言顺的成了朱书记的妻子。

清朝一女子学花木兰参军,最后结局怎么样

都说强扭的瓜不甜,依靠陈某当年的战功,朱书记很快得到了升职,自然是越看这个又黑才丑的妻子不顺眼,便又娶了两个年轻的小妾回家。这陈某也是刚烈之人,自己虽是黄脸婆,但是也绝对不是逆来顺受的小媳妇,陈大怒,挟其资财与所生之子居甘肃省城,遂与朱绝。“此事若付之管弦,播之声歌,安见红氍(hū)(指舞台)上不演出一刚健婀娜之佳人哉!谁复忆其黑而且麻之蠢女也。--《清代野记》

这段历史,在《清史稿》这样的正史材料中,并没有记载。但却在当时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被收录在《清代野记》中,作者署名梁溪坐观老人,也有说作者是安徽桐城张祖翼。这本书中多处都透露出作者与京城八旗名士唱和交游,可见作者的身份必然不低,而且书中记载朝廷、社会、京师、外省大事无大小,皆据所闻所见录之,是研究晚清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2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有位女子模仿花木兰从军,结果不久就怀孕了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描述了一个勇敢的女子代替她年迈的父亲,假扮男装投身军旅,坚持了整整十二年的故事。尽管历史学者对花木兰的真实性争议重重,但这个故事仍然深深地
2023-08-30 14:50:00
清朝一女子效仿花木兰从军,升官后逼迫下属就寝,最后结局如何?清朝有一女子效仿花木兰,升官后逼迫下属侍寝,结果在军营中怀孕,这位清代花木兰战功赫赫,她最后结局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聊
2023-01-17 15:31:00
清朝女子陈氏效仿花木兰从军,没想到后来怀孕了,其结局很是凄凉
...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老说话巾帼不让须眉,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仿佛仍历历在目。作为杰出女性的代表人物,花木兰能在那个女性社会地位如此低下的环境中闯出一番天地,成就生前
2024-11-16 10:29:00
清代“花木兰”:上阵杀敌战功赫赫时突然怀孕,被人抛弃结局悲惨
清代有一位像花木兰一样的女子,装扮成男子模样,混进队伍参军打仗,竟然立下不少战功。然而,就在她平步青云、前程无限之时,却突然怀孕了,最终,一切都成为泡影,她也落得个凄惨的下场。这
2025-05-07 16:04:00
清朝女子学花木兰上战场,最后结局怎样
...皇武则天,比如说挂帅出征的穆桂英,还有带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我们小时候在语文课本上都曾经学过《木兰辞》,也知道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对于花木兰也是非常佩服的。古代皇权统治下,在
2024-03-22 21:17:00
清朝女子陈氏效仿花木兰从军,结果怎么样
提起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她对父亲尽孝,为国尽忠,一度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女性楷模。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出生年代等,史书无确载,因此,对花木兰的争论历代有之,众说纷
2023-04-21 10:59:00
她是左宗棠麾下的女将,逼手下同房因怀孕丢失兵权
...商朝的妇好,不过最著名的,莫过于《木兰辞》中描述的花木兰,她英姿飒爽,替父从军的事迹被人津津乐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花木兰是一个虚构的文学形象,在离我们不远的清朝一位女
2023-01-18 11:49:00
清朝有一个女子效仿花木兰,女扮男装去从军,结果很让人意外
...也出现过一些女将军,她们战斗力超强立下很多的战功,花木兰就是典型的代表,现代人也对她非常的熟悉。在清朝时期也有一个女子效仿花木兰,女扮男装去从军,但最后的结果却让我们非常意外
2025-04-05 18:22:00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听说过花木兰从军的故事,在明朝有花木兰从军的故事,清朝也有一位“花木兰”,女扮男装进军营。这位女子叫做陈氏,因为她皮肤黝黑,其貌不扬,再加上自幼习武,所以很容易就
2023-07-21 21: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