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夜雨丨余启红:小人物的“命运之歌”——浅谈李燕燕的非虚构作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2 11:16:00 来源:重庆晚报

夜雨丨余启红:小人物的“命运之歌”——浅谈李燕燕的非虚构作品

小人物的“命运之歌”

——浅谈李燕燕的非虚构作品

熟悉重庆作家李燕燕的读者会发现,她非虚构作品的主角其实都是小人物,像《无声之辩》里为聋哑人辩护的律师唐帅,《社区现场》里服务百姓的社区工作者,《我的声音,唤你回头》里那些不甘命运摆弄的女性,此次结集出版的非虚构集《食味人间成百年》里的二舅妈、房东老太太、老辈子、赵叔、杨大萍等等。这些人物一般不会出现在传统的报告文学里,除非他们做出了让世人刮目相看的突出事迹,也常常作为先进人物的陪衬而存在。

传统报告文学里的主人公一般是在大灾大难面前方显本色的英雄烈士,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或众所周知的“时代楷模”等。许多作品的重心在彰显典型人物的风采上,有时便无意抽离了典型人物的不寻常面,令读者只看到了典型人物极其高光的一面。看惯了太多“端庄”的纪实文学,当我读到李燕燕的非虚构作品时,顿时耳目一新。这些小人物活灵活现,鲜活生动,《食味人间成百年》里的二舅妈,菜做得很好,勤劳坚韧,但却斤斤计较;《老厂记》和《杂病记》里的赵叔,技术精湛,为人热情,但是坚守“徒弟学到手师傅去讨口”的传统,就是不将关键技术传给徒弟们;《师范生》里的杨大萍,成为师范生,初衷只为跳出农门成为领工资的国家干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只为教好书在城里站稳脚跟,没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李燕燕的非虚构作品,还出现了纪实文学里一般不会出现的不确定性,比如《老大姐传》里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老大姐,她为什么终身未嫁?作者以“听说”为据,讲了两个“传说”,但并未交代究竟真相如何。这样的留白,也算有意思。

这些特质,就让李燕燕的作品显得可感可信,读来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或者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李燕燕的非虚构写作,之于传统式报告文学,是一种开拓新路的尝试。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李燕燕的非虚构写作是对传统的回归。

我觉得,第一本为人物立传的非虚构作品当属《史记》。在两千多年前,太史公写了七十篇列传,开启人物传记的先河。这七十篇传记中,主人公不乏建功立业的王侯将相,但是它的第一篇写的是伯夷和叔齐。伯夷和叔齐建过什么大功大业吗?没有。有什么英雄事迹吗?没有。但是他们有值得书写的精神。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一书中,把《史记》注重人物精神的传统,归结为人本传统。他在耶鲁大学讲学时,与一个教授辩论。这个教授说,“历史应拿人作为中心,但人也得有事业表现,才够资格上历史。”钱穆把这个教授的历史观归结为西方文化的事本历史观。“人本”注重内在的精神,“事本”注重外在的表现。钱穆甚至把这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精神,上升到一个特别的高度,人本精神成为中国五千年文化得以源远流长的密码之一,事本精神成为其他古代文明因此不见踪影的缘由之一。儒家传统将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三大任务,首要的,是看不见的德要立起来。

在人本观念里,人人皆可以成佛,只要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那就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我自己也觉得不错。读了李燕燕以小人物为主要角色的非虚构作品,我产生了一种感觉,就是我也有可能成为李燕燕非虚构作品的主角,只要我尽力做尽心活,不一定要做出惊人的事迹突出的业绩。

这种读者心态的产生,这种平和心态的普及,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而言,是重要的。

写小人物最多的,是一个叫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人,这个前苏联、现在白俄罗斯的作家,是唯一一个获得诺奖的非虚构写作者。她的五部经典非虚构作品我读了两遍,差不多有一千个小人物,我没有记住一个人物。因为她的作品重心不在人物身上,而在人物所说的话上,她用各种声音(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来立体地呈现——诺奖的颁奖词称之为复调。尽管各种声音在陈述中,也展现了小人物的命运,但是她的关注点在这些声音共同的指向上,大时代大事件上。比如,《战争中没有女性》(从女性的角度)《最后一个见证者》(从儿童的角度)呈现的是二战时期苏联的卫国战争,《切尔诺贝利的祭祷》呈现的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著名作家何建明先生《何建明国家报告精选集》里的作品,都是有关移民、扶贫、高考等大时代的大事件。尽管作品也有小人物,但是他的落脚点不在小人物身上,而在解决问题的探索上,在解决问题的思考上,在解决问题的建议上。他的这本书,确实起到了推动问题解决的作用。

我们从李燕燕非虚构作品里,尽管也可以看出一些时代的背影,比如三线建设、企业改制、改革开放、国家师范生政策变化、民法典的颁布等等,但是她的关注点却在小人物本身的命运上。

李燕燕非虚构作品给我的另一个印象是,“我”的痕迹很重。在李燕燕作品里,“我”经常出现,“我”的情感“我”的观点时常直接呈现,这样的参与,让人感到很亲切。毛姆的小说常用第一人称“我”,杰克·伦敦的小说也常用第一人称。虽然小说与非虚构不同,但相同的是,用第一人称叙述,代入感很强。从维熙仅有的非虚构作品《走出混沌》也用了第一人称,文中, “我”是一个深度参与者、经历者。

李燕燕作品中的“我”,不是主角,只是一个采访者,一个叙述者,或者是一个旁观者。但却随着自己的视线或脚步移动,最终深入走进了人物命运或事件本身。

(作者供职于石柱县委统战部)

版面欣赏

夜雨丨余启红:小人物的“命运之歌”——浅谈李燕燕的非虚构作品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夜雨丨余启红:小人物的“命运之歌”——浅谈李燕燕的非虚构作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2 14: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虚构作品,目标指向小史,而小史不便于宏大叙事,于是小人物就成了不二之选。在我看来,奔着小史去的非虚构,有点类似于舞台艺术中的演员,非角色化而不能代入。也就是说,要写好小人物,
2023-08-04 06:14:00
编剧谈《边水往事》:在虚构的“三边坡”展现真善美的“因果循环”
...矿山、伐木等奇观景象,定点式深入描绘整个生态中每个小人物的命运,让观众从题材环境中得到陌生化的审美体验,又能够在人物身上共情价值和情感”。崔小雪。主办方供图崔小雪提到,《边水
2024-09-16 13:02:00
星夜再长 终见流光
...签的、缺乏外界关怀的、在人生局限与生活困境中挣扎的小人物,我渴望为他们树碑立传,让深埋于地下的枯骨,绽放生命的华彩,让暗夜中的独行者,点燃心中的炽热。他们或许是在拥挤的地铁车
2022-12-18 13:29:00
我们期待的历史剧,到底什么样?
...死》、孔飞力的 《叫魂》。 《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美] 史景迁 著,李孝恺 译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马伯庸选取的这六起案件,也恰恰是在
2023-03-17 13:07:00
关晓彤年代剧《小巷人家》:演绎小人物的命运人生!
...近日,关晓彤年代剧《小巷人家》受期待,她在剧中演绎小人物的命运人生!关晓彤该剧由正午阳光出品,由张开宙执导,原著作者大米担任编剧,由演技派演员闫妮搭档李光洁、蒋欣、范丞丞、关
2024-10-11 22:50:00
...秦腔传承映照时代之变该剧秉承现实主义的创作思路,以小人物的跌宕命运为切入点,通过主角忆秦娥曲折起伏的人生轨迹生动映照出时代的沧桑巨变,深度挖掘了生活本真与社会万象。而剧中主角
2025-03-04 12:15:00
新剧初评|《边水往事》的真实感可信吗?
...现实,是其完成创新的关键所在。 从内容层面上来说,小人物视角是讲述宿命论的最好抓手,也是彰显人性幽暗最合适的注解,《边水往事》不局限于塑造主线故事“沈星救亲”,还用不少笔墨
2024-08-21 11:42:00
《破晓东方》:两个混血儿子的近况,引发不少热议
...样的感觉——我们被骗了!可是,我刚才说了,我只是个小人物,小得不能再小了,我不能容忍又能怎样?被骗了又能怎么样!只好不看了,如果我继续看下去,就是继续被欺骗!只好回过头去,把
2023-01-05 17:44:00
于历史浪潮拾起小人物的鲜活生命,《王氏之死》独家上线掌阅科技
...那些非士绅阶层的平民身上发生的故事,再现动荡时代下小人物的命途祸福。作者简介史景迁(JonathanDermotSpence
2024-09-26 18: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