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五代十国的北汉立国28年,竟然是存续时间最长的政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2 16:44:00 来源:戏说三国

宋太宗在烛影斧声中继位,尽管皇位的得来受到质疑,但该干的活儿还得干,他要继续宋朝的统一大业。

太祖时期灭了南唐,南方现在就剩下两个弱小的割据势力了,一个是福建漳州、泉州的陈洪进,另一个是吴越国的钱俶(chù)。

陈洪进的政权原先是南唐的藩属,宋朝建立后归附了宋朝。后来看到统一是大势所趋,就在公元978年亲自入朝拜见宋太宗。第二年上表献出漳州和泉州的土地、人口,结束了自己的割据,彻底归附了朝廷。

吴越国是唐末五代时期建立起来的割据政权,建立者叫钱镠(liú),本来是个混江湖的私盐贩子,后来参军,投身到军阀混战当中。他这个人足智多谋、勇武过人,逐渐占据了杭州、绍兴这一带的地盘,成为一方诸侯。

虽然他把自己的辖区治理得不错,但也知道自己实力不够强大,一直非常注意跟中原政权搞好关系,所以他的割据政权一直都还比较稳定。到公元947年,政权传到了他孙子钱俶手里。

柴荣打南唐的时候,钱俶出过兵,宋朝建立后,他也每年朝贡,态度相当恭谨。南唐灭亡后,他应召带着妻、子入朝。大臣们都建议赵匡胤扣留他,然后灭了他的吴越国,但宋太祖对他相当礼遇,还把他放回去了,这让他一直很惶恐。

宋太宗上台后,他再一次应召入朝,赵光义依然对他十分礼遇,正好赶上陈洪进献出土地人口,他也认识到自己的吴越国很难再保持住了,干脆也献出了吴越国的13州86县,这样,南方的割据政权彻底没有了。

五代十国的北汉立国28年,竟然是存续时间最长的政权

宋太宗不像哥哥那样谨慎,他对政务、军事都缺乏赵匡胤的那种敬畏心理,他比较敢干。他虽然不是军人出身,但对军事很感兴趣,自己以为精通军事,经常检阅禁军,时不时搞盛大的军事演习,场面十分壮观。

他的目标就是北汉。

北汉虽然顶住了之前赵匡胤的几次进攻,没被灭,但军事和经济基础遭到了重创。之前赵匡胤撤兵时候,顺手迁走了北汉境内大量的居民,之后对北汉采取釜底抽薪的策略,打经济战。在上党常驻一支部队,不停骚扰北汉,“夏取其麦,秋取其禾”,就是庄稼一熟他们就来收割。

北汉本来就贫弱,全靠辽国帮忙,但每年要进贡给人家大量的钱财,加上宋朝这种消耗打法,让北汉相当虚弱,国势是一天不如一天。其实后来宋太宗能够灭掉北汉,也是当时宋太祖的这种长期消耗策略起了作用。

到公元979年,已经是宋太宗上台的第4年了,他看政权基本稳固了,就想通过攻灭北汉来实现太祖不能完成的功业,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威望。他任命战功赫赫的潘美为北路都招讨使,分4路攻打太原城。

宋朝这种咄咄逼人的架势,引起了辽国的担忧,派使者警告宋朝,不过宋太宗对帝国的武力很自信,说北汉违逆天命,理应被讨伐问罪,如果辽国插手这事,那咱就全面开战。

辽国也没打怵,派耶律沙统兵支援北汉。

对此宋太宗是有准备的,为鼓舞士气他御驾亲征,这一点他是值得称道的。他跟赵匡胤不一样,赵匡胤本就是武将,早习惯了在战场冲杀,赵光义可没那个经历,所以他还是很有勇气的,比后来的皇帝强多了,毕竟皇帝在战场上,很容易成为敌人攻击的目标。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宋太宗清楚,能不能灭了北汉,关键是看能不能阻击辽国的军队。他早就准备了一支精锐部队,任命郭进为太原石岭关都部署,任务就是扼守天险石岭关,挫败辽国的援军。

辽景宗也发现了即将到来的是一场硬仗,就增派了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领精锐部队,继续增援北汉。

辽军前部耶律沙的部队,在白马岭渡河的时候,遭到了郭进的猛烈进攻,伤亡惨重,陷入困境,连耶律沙都差点送命。危急时刻,耶律斜轸率部赶到,万箭齐发逼退宋军,才救了耶律沙一命。

不过遭到这样的重创,辽国也没能力救援北汉了,北汉一再告急,辽景宗也只能跟他说,你自己多努力吧。

五代十国的北汉立国28年,竟然是存续时间最长的政权

没有辽国救援的北汉,被灭也就是早晚的事。宋军围攻太原城,战斗进行得非常惨烈,潘美指挥部队昼夜攻城,宋太宗身披甲胄亲临前线,冒着枪林弹雨指挥作战。将士们大为感动,勇气倍增,加紧攻城,太原城几乎“城无完堞,城头箭集如猬。”堞就是城墙上防御用的墙垛,就是太原几乎没有完好的墙垛了,城头上插满的箭像刺猬一样。

北汉也很顽强,士兵拔下城墙上的箭射回宋军,皇帝刘继元下令,百姓捡到箭支可以拿来换钱,一支箭可以换10个铜钱。

不过再顽强也挽救不了败局,宋军在皇帝的鼓舞下都拼命了,刘继元无奈,投降了。宋太宗接受了投降,收获了10州、41县、3万5千户,户口是挺少,一个县都不到1千户。

北汉,这个死硬的弹丸小国,跟宋朝死磕了20多年,竟然成为五代十国中最后一个被灭亡的政权,从公元951年立国,到公元979年被灭,存续了28年。

咱还得说一个人,就是之前提到过的那个北汉大将刘继业。

在太原城陷落、刘继元投降后,刘继业居然还不肯投降,继续顽强地跟宋军作战。宋太宗特别喜爱他的骁勇和忠诚,不忍心杀他,就让刘继元去招抚他。还是因为忠诚,让他最后在旧主的招抚下,归降了大宋帝国。

五代十国的北汉立国28年,竟然是存续时间最长的政权

刘继业,原名叫杨重贵,从小随父亲归附河东节度使刘崇,就是北汉的开国皇帝,刘崇特别喜欢他,把他当自己孩子一样看待,后来干脆让他跟自己孙子一起排字,改名叫刘继业。

他骁勇善战,武力值非常高,在北汉和辽国有个特别响亮的名头,叫“无敌将军”。

收降了刘继业,宋太宗非常高兴,封他为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使,相当于上将、郑州军区司令员。同时,让他恢复了原来的“杨”姓,改名为“杨业”。他就是评书小说杨家将里鼎鼎大名的金刀老令公杨业,习惯上还叫他杨继业。

至此,宋朝实现了不完全统一,说他不完全统一,是因为当时云南以前的南诏国那地方已经独立出去了,建立了大理国,原来归附汉、唐王朝的藩属交趾也分离出去了。但毕竟宋朝结束了五代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又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

现在,宋太宗将直面北方强大的辽国,如何应对这样一个对峙的局面就成为他的当务之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2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汉历史: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割据政权
...救援,与北汉军合力与宋军激战。谁料宋太祖突然驾崩,宋太宗继位后召回了北伐之师,北汉由危转安。公元978年,吴越纳土归降,宋朝彻底统一南方,可以专心对付最后的割据政权北汉了。宋
2023-09-28 12:01:00
赵匡胤南征北战渴望统一天下,为何宋真宗频繁避战求和?
...梗,西部党项方面则给予“因其酋豪,许以世袭”政策。宋太宗继位之后,沿袭太祖赵匡胤的战略继续收复失地,多次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由发动对辽的战争,宋辽由和平共处重新变为战争对立状态
2023-05-05 17:42:00
辽与中原的纷争:从唐朝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冲突
...是辽国正式开国的一年。唐朝灭亡之后,中原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战时期。因为中原内部常年混战,这就给了契丹政权扩张的机会。此后的20年时间里,耶律阿保机铲除了契丹内部的诸多反对势力
2023-12-19 22:15:00
五代十国时期河东地区的战略重要性
...弟刘崇在河东地区建立了北汉政权,北汉政权一直存在到宋太宗赵光义的时代,直至979年被宋朝灭亡,存在了整整28年。在五代十国时期,河东地区作为一个核心区域,成为后唐、后晋、后汉
2023-09-30 07:36:00
宋太宗征讨辽国时,为何差点丢了皇位
...泉、吴越等政权的灭亡后,宋太祖赵匡胤去世,让位给了宋太宗赵光义。此后,北汉政权也被彻底击败,中原终于统一。然而,在统一战争的最后一战中,宋太宗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失败。背后是对
2024-04-19 15:23:00
聊聊北宋初期武将的整体战力,可与汉朝持平
...北汉是十国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主要依靠辽经常南侵,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由于之前征北汉都是因为辽支援而失败,所以宋太宗就决定在北汉周围部署大军阻止辽支援,最终大军包围太原,北
2023-06-06 11:00:00
宋朝三百年,都没有收回的燕云十六州,朱元璋一年就收回了
...战争,赵匡胤就已经意外的去世了,而这个任务就交到了宋太宗的身上。于是,宋太宗一上任,他没有对付辽国,而是和他的邻居北汉打了起来。北汉和辽国的关系可以说是唇亡齿寒,所以辽国自然
2024-10-18 10:11:00
北汉为何能让柴荣和赵匡胤两位雄主都铩羽而归
...的硬茬,其更是从后周太祖郭威一直撑到了北宋“二代”宋太宗赵光义,其中更连后周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都在其身上多次碰了钉子。上图_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
2023-02-26 10:38:00
宋太祖重文轻武,其实也并非一无是处
...高看了,毕竟没有真正发生战争,谁也不知道结果如何,宋太宗制定这一计划必定是经过了深思熟了的考虑的。其三、对于宋朝而言,要想防住北边辽国,西边夏州政权的侵袭,必须先要完成大体上
2023-05-07 18: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