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黄侃
林语堂
⊙唐宝民 文 弘艺 供图
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和我们现行的高等教育一样要进行考试。考试就要给学生打分,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最普遍的打分方法,就是依据学生所答试卷中题的对错多少来进行评判,这算是目前最公正的一种方法了,所以应用也最广泛。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民国时期有那么两个教授,他们给学生打分的方法特别奇葩,让我们大开了眼界。这两个教授,就是黄侃和林语堂。
黄侃曾在“国立中央大学”担任教授,开设了“文学研究法”课程,是用《文心雕龙》作为课本进行授课的。黄侃课讲得十分认真,但他很少给学生们留作业。不但如此,到了期末考试之后,他还不肯给学生们看卷子、打分数。但学校教务处那边需要学生的成绩,于是便接连几回催促黄侃赶快给学生看卷子、打分数,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黄侃最终也被逼急了,就给教务处写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每人八十分”五个大字。他的意思是:学生既然听了我一个学期的课,总得得甲等成绩。给九十分有点太多,给七十分又不够甲等,所以,给八十分正合适。教务处的人一看这张纸条,鼻子差点没气歪!这是什么逻辑呀?但黄侃是出了名的狂人,教务处也拿他没办法,只好就这么办了。
大作家林语堂担任大学教授时,也发明了一个奇葩的打分绝招——相面打分。林语堂教的是英文课程,他从来不组织这门课程的考试。但按照校方的规定,每学期结束的时候,都要给学生评定成绩。于是,每当学期结束之前,林语堂就坐到讲台上,拿出学生花名册,对在座的学生一一进行点名,点到谁谁就站起来,林语堂就像相面先生一样,看了看这个学生,并随手写下了分数。然后再叫下一个。对个别他不太熟悉没有十分把握的学生,他会把他们叫到讲台上来,随便问上几句话,再写下他们的分数。你还别说,林语堂的这个近乎胡闹式的打分方法,还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肯定,曾有学生事后回忆说:“林教授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所以同学们心中无不佩服。”
两位教授奇葩的打分方法看上去近乎胡闹,但其实自有他们的道理。以笔试命题的方法考核学生成绩,虽然被广泛接受,但也并非完美无缺。因为它常常会因为几分之差就决定了一个学生的命运。就这一点来说,黄侃和林语堂的打分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8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