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很同意微博上的一句话:“人性,无法以直线式思维去理解。”
如何读懂这句话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
女孩相亲认识一个男生,对方每次和她约会时,都会随手做一些善良的事,好比帮环卫工人推车,因为卖菜的可怜买他的菜,帮老奶奶带路等等。
女孩总觉得,男生如此善良,人品一定不会太差。
然而真的结婚,才发现男生对外人善良、热情,对亲近的人却苛刻、冷漠。
她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会如此,但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人人都善于伪装,人性不能通过某一方面来辨别。
尤其是一些大事上,伪装起来很简单,才无法看清一个人到底如何。
那么,该怎样看清人心呢?
哲学家帕斯卡曾说:“不要从特殊的行动中去估量一个人的美德,应从日常的生活行为中去观察。”
一个人的人品,最容易通过日常得以反映。
正如那些人品好的人,朋友圈里往往不会有这些人,他们身边的圈子,一定程度代表了他们的人品。
老友越多的人,人品越好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种人。
她们待人热情,情商极高,懂得如何快速与人打成一片,很容易就能融入到新环境中,但奇怪的一点是,她们没有老朋友。
最久的朋友,相交不过几年,身边围绕着的大多是才交的朋友,或者因利益捆绑在一起的人。
这样的人,看似不善于稳定关系,可事实上,当一个人连一个老朋友都没有,极有可能是自身人品不好,这才留不住身边的人。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分享过一段相关故事。
从某一天开始,他的课堂上一直有一个外班的学生旁听,对方不仅认真记笔记,下课后还和钱教授认真互动。
不过很短的一段时间,钱教授便对这个学生寄予厚望,也不止一次表示肯定。
于是,当这个学生需要钱教授写推荐信的时候,他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可从写完推荐信开始,他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学生。
后来钱教授才明白,曾经这个学生对课堂的热情,以及对学术的追求,其实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
这样的人,交朋友只在乎利益,在乎对方能不能帮自己,身边自然留不住人。
反而是那些人品有保障的人,哪怕和朋友在人生旅程中选择的路不同,也会因为彼此值得信任,从而友谊长存,也是他们,总是老友众多。
朋友品行硬,自身人品佳
曾看过一个说法:“一个人的财富,就是与其密切交往的5个朋友的财富平均值。”
刚开始,总觉得这个说法太过绝对。
可仔细想想,其实真的如此,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身边的人是什么样,自身大多也是什么样。
试想,一个天天忙着加班的人,会和一个每天混吃等死的人当朋友吗?
往往很难,毕竟两个人没有相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缺少共同话题的时候,连安慰都安慰不到点子上。
而这样的情况,也适用于人品。
总有人觉得,朋友的人品和自己无关,他们人品不好,底线不清,只要自己能恪守底线,就不会被影响。
事实上,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和人品差的人来往,自己的人品也会变差。
想起曾看过的一个新闻。
男人偷车被抓,他哭着说自己是第一次,只是只是误入歧途,警察询问才知道,他真的是第一次,而且是被朋友怂恿的。
那段时间,男人刚好丢了工作,朋友怂恿他偷车过渡一番,他这才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有些错事干得多了,身边的人评判对错的标准会变,人品好的人不可能和人品太差的人来往,所以一个人和什么样的人相处,往往就代表了他是什么样的人。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写道:
“在人的一生中,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人品就是这样一件事,从人生的某一阶段来看,人品对人造成的影响往往有限。
然而纵观一个人的全部人生,成年之后的路,大多都是人品决定的。
一念之间的善举,也许来日就能救自己于水火之中;一念之间的恶行,也许会成为未来的祸端。
到了最后才明白,人这一生最可贵的,是有一个好的人品。
而这样的人,必然老友众多,陪在他们身边的人,人品也值得信赖,这便是人和人之间互相成就的过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1 19: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