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战国时期齐国名将匡章,在幼年时期母亲便被人杀死,遗体草草埋葬在马棚下。桑丘之战前,齐威王勉励匡章道:“将军此战如能得胜归来,我一定下令重新厚葬令堂。”谁知匡章居然一口回绝了齐威王的提议,坚决反对厚葬母亲。莫非真是匡章不孝吗?
提及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多数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战国四大名将”李牧、廉颇、白起和王翦,之后赵奢、乐毅的名字可能稍有知名度。至于匡章,在民间的知名度可以说小得可怜,如果不是对战国历史特别了解,甚至连此人是谁都不知道。但历史人物的民间知名度不总是和实力成正相关,匡章就是这样的“特例”。
他确实“默默无闻”,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猛将。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日强,据崤函之固而图谋天下,曾经不可一世的魏武卒被大秦锐士按在地上摩擦。随着秦国的势力不断向东扩张,与东方传统强国齐国之间的一战变得愈发不可避免。秦、齐两国之间并不直接接壤,按理说不应该有利益纠纷。但作为东方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的扩张必然直接挑战齐国在其他国家的影响力,甚至引起齐国的危机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秦国选择率先出击,去试探一下传统豪强究竟几斤几两。公元前323年,秦国军队借道韩国和魏国,齐国边境大军压境,桑丘之战就此爆发。
因为秦国属于“越国以鄙远”,时刻担心后方的韩国和魏国会背刺自己,因此迟迟屯兵齐国边境不敢出兵。当时齐国的主将正是匡章,他敏锐地察觉到了秦军指挥官的心理。于是,他刻意多次派遣使节与秦军交涉,互通有无,趁着使者来来回回的机会不断地让齐国军队改旗易帜混入秦军。当秦军内部已经打入足够多的齐国“奸细”,匡章见时机成熟,下令发动总攻。本身就战意不足的秦军惊讶地发现内部的“假秦军”突然发难,和齐军内外夹击,立刻作鸟兽散,仓皇逃走。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与齐国的第一次正面交手,以齐国大胜而告终,匡章一战成名。接下来的日子里,匡章仿佛成为了秦国的克星。齐闵王时期,韩国、魏国、齐国三国合纵伐秦,匡章担任联军主帅。三国联军来势汹汹,秦国军队虽然英勇但也不敢与之战。后来,赵国和宋国的军队也加入了联军,匡章再也不装了,率军与秦军决战。此战,秦军大败,其门户函谷关被攻破,不可一世的秦昭襄王狼狈地向匡章割地求和,以割地并归还侵占韩魏两国的土地为条件哀求匡章撤军。匡章也见好就收,和议达成后主动退兵。
这是自商鞅变法起直到陈胜吴广起义,函谷关唯一一次被攻破。仅凭这一条,匡章就应该被纳入战国时代顶级名将的讨论之中。桑丘之战前,齐威王曾经许诺匡章,如果能击退秦军则下令给他的母亲风光大葬。本以为匡章会满心欢喜地答应,不成想却被坚决地拒绝。齐王大为不解,认为匡章并非孝子。匡章随后解释道:“臣母因得罪臣父而被杀害,遗体被埋在马棚底也是我父亲一手所为。直到父亲去世,他都没有要原谅母亲的意思。如果今天大王非要为我风光大葬,那就是逼我违背父亲的意愿,这让我有何颜面面对亡父?”这个逻辑在现代人看来相当可笑,任何错误都不是你动用死刑的借口,何况私自剥夺他人生命。这在任何朝代至少在道德上都是不被允许的。再者,从孝道的原则,母亲无论犯了何种错误,作为儿子至少应该在她生命结束后给予她最后的体面。但匡章却以“对父亲的孝道优先于对母亲的孝道”为借口,坚决让母亲永世长眠于肮脏的马棚下,实属机械地理解孝道。作为君主的齐威王却从中看到了匡章的忠心。桑丘之战中,尽管前线探子多次报告说匡章指使齐国士兵加入秦军,很可能会联合秦军一同造反,齐威王却丝毫不理会,继续无条件地支持匡章。最终战役的结果证明了齐威王用人不疑的正确性,大臣们纷纷询问为何齐威王能如此自信,威王得意地回答:“匡章这个人,连已逝的父亲都不会背叛,更何况是活着的君主?”不得不说,君王看问题的角度确实犀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2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