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太原日报
160人的11个夜晚
——500千伏侯阳线跨越石太高铁改造施工小记 国网山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500千伏侯阳Ⅰ线跨越石太高铁客运专线技术改造工程,是山西电网首条智慧输电线路。工程位于阳曲县大方山村境内,全长102.394千米,作业内容为拆除原有的5座输电铁塔,新建4座输电铁塔和2.685千米的输电线路,新建铁塔优化了基础定位和线路设计,进一步保障铁路的行车安全以及电力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个由160人组成的技术改造项目部,承揽了改造任务。架线跨越高铁作业有别于一般跨越施工,全部作业只能在夜间高铁停运的“天窗点”进行,每晚有效作业时间仅有3小时,工期最多13天。为了把时间利用到极致,项目部组建起安全技术巡查组,白天对每日凌晨的作业内容进行系统检查、对次日凌晨作业进行技术验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白+黑”的作业模式是常态,这对项目部的组织协调能力、施工专业程度以及参建人员的耐力,都是考验。
经过反复演练,跨越架监护点负责人刘杰和同事们确定了夜间施工时采用可视化放线设备拆除导线的方案,这种有别于传统站在导线下由人工肉眼监测的方法,不仅突破了夜间视野限制,同时提高了拆旧施工的可靠性。
夜晚的大方山静谧无声,寒风依然凛冽。1公里以内的跨石太高铁封网现场被30台应急灯照得亮如白昼,像一块在黑色幕布上闪闪发光的宝石。石太高铁两端架起了24米高的跨越架,3张绝缘防护网和输电线路将通过两个跨越架,安全飞越,横跨铁路。
接到停电命令后,封网作业全面展开,吆喝声、机器声,打破了夜的沉寂。“起飞。”施工负责人郝加云一声令下,一架六旋翼无人机带着导引绳向跨越架顶飞去,无人机精准投线,把导引绳展放到跨越架的指定位置,地下的施工人员紧密协作,三张绝缘防护网缓缓在铁路上方铺开,像天网一样,为接下来导线展放作业筑牢了安全“防火墙”。
盘旋在空中的无人机沿着线路飞行,地面的监护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密切观测着导线与铁路运行线的安全距离。160名作业人员分布在沿线1公里的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在他们的娴熟操作下,放线设备快速转动,粗实的导线顺着滑轮缓缓前进,塔上施工人员戴着头灯,仔细检查导线是否传送到指定位置。
“过去只能用望远镜观察放线导引绳是否卡线,不仅受距离限制,效率也不高。无人机的应用,为现场监督管理、实时监护创造了更好条件,也为施工人员安全、跨越设备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我们今后夜间作业提供了新思路。”负责该工程的分公司经理杨建明说。
历时11天的技改工程比原计划提前2天完成。“可以回去好好睡一觉了。”郝加云和同事们长长地松了口气。
记者 张秀丽 通讯员 吴凡姝 王 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5 09: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