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晚期奢靡之风,官员与富商的饮食警示国家走向破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6 05:38:00 来源:戏说三国

众所周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家境贫寒,尽管后来当了皇帝,但赵元章并未因此奢靡无度,而是依旧勤俭朴素。在国家治理方面,他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奢侈之人。在这样一位皇帝的带领下,无论是皇宫还是民间都养成了朴素的饮食风气。就算是这样,明朝皇帝起到了带头作用,简朴的风气依旧没能一直流传下去。

明朝晚期奢靡之风,官员与富商的饮食警示国家走向破败

在有良好的领导者带领下,国家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有序发展,明朝时期的人们,生活逐渐变得富足了起来,农产品作物大量提升,沿海贸易也极度繁华。在这种背景下,却没能催生出好的品质。上到朝廷大夫,下到商贾百姓,大家越来越渴望物质上的满足,一直到后期,大明王朝的奢靡之风愈发严重。其中,浪费最可观的无疑是沿海富商和朝廷重臣。

那这些人究竟能奢侈到何种程度呢?在万历年间威名远扬,有着救世宰相之称的张居正,在朝堂上总是兢兢业业,步步为艰,但是在生活上,他的生活却是奢靡无度。要说长相,张居正绝对是当时的顶流,他外貌是仪表堂堂,身姿绰约,他也为此洋洋自得。也正是如此,他变得愈发重视自己的外貌特征,相传他每日必易一衣,无论何时,他所穿的衣服极度华丽,就连别人设宴时,主人家的衣着也不如他的华丽。

明朝晚期奢靡之风,官员与富商的饮食警示国家走向破败

如果你仅仅以为他只在意自己外表、重视穿着,那就错了。除了在衣着上的追求,在饮食上,他也格外讲究。张居正父亲去世那年,他奉旨回乡归葬,路过了很多地方,而他每每经过一处都有,当地官员都会为他精心准备饭食,甚至每顿饭都有上百道菜。然而,对于张居正来说,这还是太过简单,他居然说这些菜做的不好吃,而自己一道也看不上,都配不上他动一下筷子。

如果说一共有几道菜,而这些菜做的不好吃,倒也可以理解,可是上百道菜居然都不好吃,这就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了,后人将此归咎为张居正口味挑剔。难道这世间美食有那么多都不如张居正的眼吗?这不到了无锡的时候,无锡官员专门寻找名厨,为他准备了当地的美食,也就这一次,张居正对饭食提出了赞扬,说:“我到现在才能吃饱饭呀!”

明朝晚期奢靡之风,官员与富商的饮食警示国家走向破败

张居正这样的案例并不是个例,明朝晚期有两道菜,在中京城师大附宴会上非常受欢迎。这两道菜分别是火炙鹅和活割羊。这两道菜的做法也是极度残忍,所谓的火炙鹅,就是像大鹅内外清洗干净,然后往它肚子里灌满调料,将鹅放入铁笼,放到火上烧烤,肉已经熟了,鹅却没有死。

活割羊,有点类似于惩罚罪犯的凌迟,他们在养活着的时候直接割取羊身上的肉,然后将取下的肉放入烧烤架进行烧烤,而肉已经快割完了,羊却依旧没有死。这两道菜之所以流行,可能跟当时官员们追求“鲜”有关。

明朝晚期奢靡之风,官员与富商的饮食警示国家走向破败

从朝廷官员追溯到民间富商,他们的生活也一点不比官员们差。在小说《金瓶梅》中,有很多关于当时饮食的描写。第34回中,西门庆的一顿日常午餐,内容分别是四叠苹果四碟案鲜,另外还有油炸的香骨,辽东金虾,泰州的鸭蛋,烧鹅水晶蹄膀,暴炒的腰子和白炸的猪肉,除此之外后面还端上了入口即化的鱼肉。很明显,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而这却是西门庆的日常,可见当时民间浪费及其严重。

明朝晚期奢靡之风,官员与富商的饮食警示国家走向破败

在明朝,如果有人请客,还有相应的习俗,这种宴会一般以“五割三汤”开始,其中五割是指由家畜做成的五道大菜,而三汤就是三道汤菜。但其实他们真正吃的并不是这些,这些只是摆摆样子,宴会上真吃的是后面的珍馐美味。参加宴会时,吃了饭打上灯,听着戏文,好不享受。

明朝晚期奢靡之风,官员与富商的饮食警示国家走向破败

就是这样,以勤俭朴素为师的朝代,却在荒谬无度中走向破败,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浪费,促成了明朝的终结,对比官员和富商的浪费奢侈,他们如何能体会底层百姓的民间疾苦?在他们浪费上百道菜时,必然没有想到还有百姓食不果腹。清朝的到来,他们的好日子也终究到头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6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是绝不能容忍的。他三令五申遵纪守法,苦心经营廉政之风,到头来底下却猖狂,遂将以郭桓为首的贪污集团,即六部侍郎以下全部处死。这期间,在大牢中有数万人被折磨致死。由于赃款已经散
2023-03-12 14:59:00
明朝兴起的奢靡之风是怎么来的?
...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朝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奢靡之风的形成原因明朝兴起的奢靡之风,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经济和社会背景。明朝初期,经济和社会繁荣,农业生产、商业贸
2023-05-14 21:28:00
明朝恶霸王爷朱典楧:强抢民女无恶不作
...是有一些却会纵容那些皇族势力,导致百姓深受其迫害。明朝所实行的厚养宗室的政策,也让一些藩王们在舒适的生活状态里忘却了自己的初心。明朝头号恶霸王爷,强抢民女、人妻上千人,无恶不
2024-02-26 05:52:00
朱元璋的铁血治贪:明朝官场清廉之风的兴起与衰落
...世后,连下葬的钱都是友人们凑齐的,而明朝官场的清廉之风,虽然因为朱元璋的严加治理愈发盛行,但是在他之后情况可就不一样了。朱元璋时期,虽然他对待官员十分严格,但是对于自身,朱元
2024-05-06 20:22:00
中国历史上这三位帝王零容忍贪腐,揭秘他们的反贪策略与成效
...一人贪污的数目就相当于清朝15年的财政收入总和。贪污之风极其可怕,所以治理贪腐是每位皇帝和当权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历史上有三位皇帝治理贪腐极其严格,以其铁腕手段将贪官一个
2024-02-08 13:59:00
明朝前期实行“禁轿令”,为何中后期“触底反弹”,兴起乘轿之风?
...时中央派出的巡查使,大多都违规乘轿,这个时候的乘轿之风为以后乘轿的风尚做了铺垫。3.明朝中期的乘轿禁令又开始了成化十三年,明朝的乘轿制度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从景泰年间松懈的乘轿
2025-05-04 20:48:00
明朝的东林党被阉党打压,东林党人的下场有多惨?
...党争开始成为朝堂间争权夺利的一种形式,从未间断。那明朝的党争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比较统一的观点是万历年间。众所周知,比较有个性的万历皇帝能三十余年不理朝政,任凭百官叩头哭闹,都
2023-01-08 14:37:00
聊聊朱元璋的洪武新政,他发明的“梳洗之刑”有多恐怖?
...很少见的。但这样的严令也没有能够完全杜绝官员的贪腐之风。于是朱元璋大发雷霆后发布了更加严厉的政令,所有官员不管贪污多少全部判刑,同时在刑法中加入了扒皮和梳洗两种刑法。所谓的扒
2023-05-16 18:39:00
明朝末年四个阶层对立,国家力量如何瓦解
明朝末年,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国家粮食减产,辽东战争不断,明政权迎来了空前困难的时期。崇祯帝在明朝困难的时期,曾经丢下帝王的脸面,去问臣下要钱,反被那些贪财的庭臣暗自诅咒,说他违反
2023-09-06 05: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