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山东军阀李璮倍受蒙古礼遇,为何还要造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4 19:1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山东军阀李璮倍受蒙古礼遇,为何还要造反

蒙元将领 元朝是少民入主中原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方式较为简单粗暴,而蒙古人为了笼络汉人上层集团,就给与地方军阀全权,而地方军阀几乎就是翻版的西周诸侯,因此他们被称为世侯。但随着李璮之乱的发生,元朝改变了对汉人的态度,深刻影响到了元代民族关系一、红袄军的崛起 13世纪蒙古崛起,屡屡攻金,南宋也趁机北伐。华北又成了蒙、金、宋逐鹿的战场。华北乱局中,华北地主阶级纷纷结寨自保,形成了以地方地主为核心的武装集团。华北人民也因战乱而起义,起义军因穿红袄,所以称红袄军,他们主要活跃于山东、河北地区。今天公认的红袄军初代首领是杨安儿。其后红袄军为山东潍坊人李全吞并,李全也就成为红袄军二代首领。过去认为,在李全时期,红袄军还有农民军的性质,但今天随着进一步研究发现,李全时期的红袄军已经封建化,李全集团内部融入了大量地主、士大夫,红袄军已经脱离了义军性质,成为地方割据军阀。

山东军阀李璮倍受蒙古礼遇,为何还要造反

蒙元军营李全时期红袄军遭到金朝官军围剿,李全遂投靠宋朝。但南宋管不到山东,无法给红袄军提供支援。在1220-1227年红袄军遭到金军猛攻,李全只得选择投靠蒙古。李全又被蒙古封为“山东、淮南行省总管”。但蒙古不懂治理,他们实行包税制,即只要你能按时给我钱,领地怎么统治,我不管。至此李全取得了割据山东的法律依据,“得专制山东,而岁献金币”。像李全这样的割据军阀,就被称为世侯。二、李璮崛起1231年,李全死,红袄军分裂为杨妙真、国用安两支。其后国用安败亡,双方再度合流。1232年,杨妙真朝见了蒙古大汗。蒙古大汗令她继承李全职务,继续充当蒙古在山东的利益代表。不久杨妙真将权力移交给义子李璮,这样大名鼎鼎的李璮就登上了历史舞台。李璮继承义父李全、义母杨妙真遗志,苦心经营山东领地,甚至选择和蒙古黄金家族联姻维持权势。1236年,蒙古将宗室塔察儿分封在山东。李璮巴结上了塔察儿,迎娶了塔察儿的妹妹,因此李璮深受蒙古统治者信任。

山东军阀李璮倍受蒙古礼遇,为何还要造反

蒙元将领 李璮在山东结交儒生,笼络山东士大夫和地主,其占据的地盘已经有半个山东,约四、五十城。因为蒙古不善水战,南宋可以通过海路直取华北,所以李璮占据的山东更为重要。“益都乃宋航海要津”。忽必烈登基后,升李璮为江淮大都督,“赐山东行省大都督李璮金符二十、银符五,”“蒙古、汉军之在边者,咸听节制”。这种给汉人的赏赐不可谓不厚重。

山东军阀李璮倍受蒙古礼遇,为何还要造反

蒙元军议三、为什么要造反 蒙古对李璮的礼遇不可谓不重,加上李璮占据的乃是华北富庶地段,“煮盐涸海,铲铜夷山,地险物众 ”,如果他安安稳稳地当一方诸侯,日子可不是一般的潇洒。但为何他选择了造反呢? 根因还是蒙古侵犯了他的利益,当时已经改名为元朝的蒙古,在忽必烈登基后,强化了国家政权建设,开始向各地派遣蒙古人担任的“达鲁花赤”。这些达鲁花赤在地方为非作歹,加大剥削,并侵夺地方官长权力,又不负有政治责任。此外回回人利用羊羔利,对百姓敲骨吸髓。李璮所在的山东富地竟然因剥削而出现财政亏损。“回回利之……岁债倍偿,不足则易子为母”。加上元朝南下征伐南宋,山东也要出兵。而且蒙古崇尚“人质”,要求地方领主将嫡长子送入大都充当人质。李璮爱子李彦简就被送入大都,这一切都侵犯了李璮的切身利益。

山东军阀李璮倍受蒙古礼遇,为何还要造反

蒙古世侯 而李璮造反的直接导火索就是中统二年五月的严忠济事件。严忠济也是世侯,为东平路万户,但这年他被罢免,虽然万户职位由其弟严忠范继承,但仍给了李璮巨大震撼,他颇有唇亡齿寒之感,认为朝廷是要削藩的节奏。于是李璮开始活跃起来,四处串联,密谋造反。同年冬,阿里不哥占据和林造反,忽必烈将蒙汉军主力北调,中原权力出现真空,李璮遂加紧密谋。

山东军阀李璮倍受蒙古礼遇,为何还要造反

元军 四、李璮之乱 中统三年初,他秘密接回被当作人质的爱子李彦简,又联络南宋。至同年二月三日,李璮正式反元,发布讨虏檄文,杀蒙古镇守军,打开府库犒赏军士,占领济南,并要求南宋出兵配合。当时的南宋执政宰相贾似道对李璮之事十分慎重。贾似道提出,只有李璮归还曾经侵占的南宋涟水、海州,才能得到朝廷支援。李璮对宋朝的要求一概允准,他献出了涟水、海州并向宋朝纳贡,所以宋朝封他为“特授李璮保信武宁军节度使,督视京东河北等路军马、齐郡王”,追赐李璮义父李全官爵。

山东军阀李璮倍受蒙古礼遇,为何还要造反

攻打南宋忽必烈听闻李璮造反,震怒不已,并调集蒙汉军南下。随即李璮在济南遭到十几路元军围攻,被困死在济南城。而南宋淮西军将夏贵则趁机北上策应,占领七州四县之地,但这并不能真正救援李璮。李璮逐渐陷入绝境,他的部下每日都有投降者。至七月二十,李璮吩咐部下各自逃命,自己则杀死妻妾,欲投水而死,却被元军俘虏。元军统帅令“黄眼回回砍去两臂,次除两足,开食其心肝,割其 肉,方斩首”。至此,历时半年,震动华北的李璮之乱终于结束。镇压李璮,忽必烈调集了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的所有军队,占全部元军的十分之七,其规模和人数远超镇压阿里不哥之乱。可见忽必烈对李璮的重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4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被忽必烈尊称为董大哥的董文炳
...世所自出”。他家突然崛起于金宣宗时期,当时金国面临蒙古的入侵,为了抵抗蒙古,金国下令各地组建团练,1215年,藁城县令刘成选拔团练头目,只有董家家主董俊通过了武力测试,董俊遂
2024-05-23 10:20:00
八旗最后的精锐死得有多憋屈
...对称战争,虽然从炮声响起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发起冲锋的蒙古骑兵不会取得任何战果,但那种有死无生的冲锋也算维护了以弓马夺取天下的八旗骑兵的最后尊严,对于僧格林沁这个蒙古王爷来说,如
2024-05-15 13:16:00
明朝为何未能继承元朝全部疆域?深入剖析历史原因与制度缺陷
...京的元顺帝见势不妙,已经放弃了大都而向北逃窜,逃亡蒙古人兴起的荒漠草原地区。徐达和常遇春,面对的大都,早已是一座空城,可谓不费吹灰之力。然而,元朝虽然灭亡,但实际上朱元璋的威
2024-04-17 16:40:00
文天祥与张弘范:一对历史宿敌的交锋与命运对比
...忽必烈扫灭南宋,建立了元朝帝国。他身为中原人,却为蒙古奋斗一生,而且在诗词歌赋方面,也有着一定的造诣。张弘范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注定会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那么该如何评价他呢?
2024-02-16 14:24:00
徐树铮为何死于冯玉祥之手
...绩与徐树铮密不可分。徐树铮一生最大功绩就是迫使外,蒙古撤销自治,使得外蒙重新纳入中央政府管辖。沙俄政府趁辛亥革命,中央政府混乱的时候,唆使以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外蒙高层脱
2024-04-10 19:40:00
晚清猛将僧格林沁2年参百战尽数殄灭,西方人称他为“巴图鲁”
...站了出来。这里面的核心人物就是曾国藩。与汉人不同,蒙古人几百年来一直和满族人很亲密,在国难当头之际,也有一个蒙古亲王以身作则,南征太平天国,北战捻军。他征战一生,不惜用生命的
2023-01-02 14:14:00
内蒙古农信女篮主场负于山东赤水河酒女篮
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人民网呼和浩特12月20日电 (记者 齐浩男)12月20日晚,WCBA联赛第十三轮展开角逐,内蒙古农信女篮主场迎战山东赤水河酒女篮。开场后内蒙古农信女
2024-12-20 23:15:00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3月16日讯 (记者 李永桃 阿妮尔)3月16日,第四届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在泰安举办,来自北京、天津、内蒙古等16个省、市、自治区及全国重点粮油企
2023-03-17 04:36:00
蒙古国记协参访团山东行:行走中感知中国
...电 (王娇妮 杨馥宁) “我们要把此行看到的山东,介绍给蒙古国的民众,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发展。”19日至22日,蒙古国记协参访团山东行活动举行,60余名媒体记者来到山东烟
2023-09-22 18: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