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好少年”变身种姜“小专家”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1-24 10:0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铜陵日报

研究“回南天”现象,摸索白姜提产技术——

“好少年”变身种姜“小专家”

■ 李莉 杨竹青

科技强国,少年兴国。义安区天门镇董店中心学校学生朱晴雨结合“回南天”现象,研究铜陵白姜提产技术,为村民们带去丰收喜悦的同时,入选2023年度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全省唯一。“希望今天的新农人,能成为明天的兴农人,用劳动和智慧创造更幸福的生活!”这是颁奖活动现场,带领村民致富、续写山乡巨变的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对朱晴雨的寄语。

11月22日,初冬的天门镇新华村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空气中散发着丰收后的谷香与恬静。姜阁中,整齐摆放的姜种,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姜田里,姜地冬耕,每一寸土地里都饱含着姜农的期盼。

这里,很多村民祖祖辈辈都种姜。偏酸性的疏松土壤、适宜的气候为白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铜陵白姜纤维少、口感脆嫩,2009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种植系统还于今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没想到给孩子捣鼓一下,白姜还真增产了不少。都说姜是老的辣,我看啊,还是嫩的吃香啊。”谈到女儿朱晴雨,爸爸朱胜旺脸上充满了自豪。

“‘回南天’俗称‘返潮’,是南方地区一种天气现象,就是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猛烈回升的现象。白姜喜欢温暖且湿润的气候,这时候播种,出芽率高……”脚沾泥土的“小姜农”朱晴雨说起白姜种植头头是道,好似一位种姜“小专家”。

在姜田里长大的朱晴雨,从小就跟着父母一起催姜芽、挖姜田、踩姜垄……“一到种姜的时候,爸妈凌晨四点就起床了,一直要忙到深夜。”朱晴雨心疼地说,即便这样,家里白姜收成有时也不如意。

正是这份“心疼”,让朱晴雨2021年开始认真琢磨如何提升白姜产量。随身携带笔记本,蹲在姜田里记录白姜的特性、种植气候、生长环境,绘制姜阁构成图、踩姜垄示范图……朱晴雨详细地写着、记着、画着,不断学习、探索。

“如果种植过早,因为温度低,很容易出现白姜发芽缓慢甚至不发芽的情况。如果土壤水分过多,也很容易出现烂芽的情况。”朱晴雨发现白姜在播种时,如果没有踩准“回南天”气候的“点”,就可能出芽率低,出现老姜农所说的“好两年坏两年,不好不坏又两年”,产量起伏不定的情况。

“难道真的跟‘回南天’现象有关?”想要验证必须做实验。朱晴雨从爸妈那里争取到一块“巴掌地”进行试种。在别的姜田“静悄悄”时,小晴雨就开始开姜垄、放姜种。此后每天放学,朱晴雨总是飞奔到她的“巴掌地”,悉心照料姜田。很快,出现了“回南天”现象,气温迅速回升,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地面冒水“湿漉漉”的。

对“回南天”气候特性的掌握,还得益于学校的气象科技兴趣小组。那段时间,朱晴雨在校内气象站、市气象台之间来回转,实地测量、收集记录、制作统计月报表、曲线图和折线图,并带领小组成员撰写《探究当地“回南天”现象产生条件气象科技实践活动报告》。这篇报告还获得第九届安徽省中小学生气象科普竞赛中学组一等奖。

从春种到秋收,时间在大地颜色变换中很快过去,朱晴雨“巴掌地”里的白姜也迎来了丰收。一称一算一比较,小姑娘的白姜还真增产不少。

“试验田里的姜种出芽率提升了10%,算下来一亩姜的产量就能达到3000多斤,那一亩就能增收4000多元。”为此,“姜把式”爸爸也来到她的地里仔细地又称又算,不禁竖起大拇指。

2022年,爸爸把女儿的技术也用了起来,果不其然,在别人“不好不坏又一年”的光景下,他们家却迎来丰收。

朱晴雨助力自家白姜增产的事迹传遍四里八乡。在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下,朱晴雨结合“回南天”现象研究“姜阁催芽、深翻高垅、遮阴搭棚”等白姜提产技术,并将其制作成课件、“明白纸”和手抄报,依托思政课堂、田间地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广科学白姜种植技术,宣传白姜文化。“希望通过多学习、多探索,提高家乡白姜的产量和质量,传承、守护、创新白姜文化,让白姜家喻户晓。”朱晴雨自豪地说。

“给,尝一口。”采访中,朱晴雨拿出自家腌制的白姜邀请记者品尝,天真纯朴的笑容里蕴含着对一个又一个丰收年的期盼。

“朱晴雨爱家、爱家乡。她把姜田作为思政课堂,是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是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体系的创新举措。”市初中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于淑宏表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市在教育“双减”中,通过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方式,把思政教育和本土文化有机结合,把课堂从教室搬到户外,将家国情怀融入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4 11: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白姜田边的少年
...帮着父母种姜,在劳动中收获成长和幸福——白姜田边的少年■ 本报记者 张 岳朱晴雨和家人一起,为白姜铺塑料膜。 本报通讯员 赵 睿 摄朱晴雨在姜田边观察“种姜”。 本报记者 张
2023-11-08 03:27:00
...测显示,平均降水量48.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为偏少年份。并没有出现雨水偏多的情况。再说气温,截至7月8日,西安市国家气象站监测显示,西安最高气温40.3℃,出现在7月
2025-07-08 20:27:00
“回南天”墙面“霉”完没了怎么办?
...擦掉,但大多数地方很难擦掉。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专家诊断后给出解决办法。案例2地板缝隙大小不一影响美观家住西乡塘某小区的周女士向记者反映,她的房子已经装修两年了,客厅、卧室
2023-02-17 06:56:00
...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的现象。气象专家表示,受偏南暖湿气流影响,1日至2日,广东省气温迅速回升,粤北和粤东市县最低气温升至16℃以上,其余市县升至18℃以上;
2025-03-02 13:57:00
...解决机制,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见转变,探索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全新模式——一条热线串起“家校社”连心桥 全媒体记者 吴志斌通讯员 逄仁霞学生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有什么烦心
2023-05-12 16:33:00
...显,湿度较大,部分地区还将出现“回南天”现象。气象专家表示,广东未来两天将处于高空槽前西南气流的影响下,相对暖湿的水汽由南往北“输送”,部分市县有弱降水,全省大部市县和粤西海
2025-02-28 11:48:00
...了科普之路。与一般科普活动不同,该志愿服务队聚焦青少年正处在“拔节孕穗期”的特点,主动挖掘科普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常态化推进“融科普+思政教育”活动形式,向青少年播撒爱党爱国爱
2023-09-26 09:10:00
湿漉漉的回南天是如何形成的
...是如何形成的?它会带来哪些危害?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满足两个条件才出现资料显示,每年2月至4月,回南天常“造访”我国南方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是“重灾区”。此外
2024-03-14 05:09:00
防潮除湿通风 科学应对回南天
...脑中风等疾病。如出现症状加重,要及时就医。 另外,专家提醒“倒春寒”的天气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疾病,而潮湿的天气也是湿疹、皲裂、皮炎、脚气等皮肤疾病多发的时节,
2024-02-02 06:4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这碗“肥坨坨”唤起多少人的思乡情
今天这碗“肥坨坨”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州,是布依八大碗中必不可少的一碗——红烧肉炖豆腐。“肥坨坨”虽说是五花肉,实际上它们并不是标准的三线五花肉
2025-09-05 18:19:00
药膳饮、烘焙品火出圈!潍坊市中医院解锁养生新方式
大众网记者 牛鞠榕 潍坊报道你点的不只是一杯普通茶饮,而是中医师为你精心配制的“养生方案”。近日,潍坊市中医院西院区门诊大厅设立了“杏林水铺”与“杏林烘焙”专柜
2025-09-05 15:44:00
助力非遗少年走向世界,inne因你以科学营养守护文化传承之光
近日,一组中国少年的主题海报登录纽约、东京、首尔地标大屏,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引发广泛热议。画面中,来自广东的7岁英歌舞传承人陈楷铭
2025-09-05 12:31:00
第17届闻景古中医文化大会在贵阳落幕,共探传统医学创新发展之路
2025年8月25日至27日,第十七届闻景古中医文化交流大会在贵州省贵阳市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国际非药物疗法协会古中医文化与技术传承分会主办
2025-09-04 11:00:00
四川友谊医院免疫靶向治疗受关注
近日,四川友谊医院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持续探索引起多方关注。该院通过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诊疗服务
2025-09-04 11:32:00
四川友谊医院获CSCO“省市级优秀单位”称号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治疗过程中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生活质量,更与治疗质量密切相关。近日,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科因其在肿瘤营养支持方面的系统性实践
2025-09-04 11:32:00
既减重又拿奖 河北省2025健康体重管理大赛正式启动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河北行动(2020-2030年)》《河北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
2025-09-04 11:32:00
假体形状怎么选?圆形还是水滴形?厦门美莱解码隆胸美学
当女性站在镜子前审视自己的身体曲线时,胸部形态往往承载着超越生理层面的审美期待。随着医美技术的成熟,假体隆胸已成为重塑自信的重要方式
2025-09-04 15:09:00
尖峰眼科:年轻人热捧的“个性化近视手术”靠谱吗?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摘镜,并对术后视觉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郑州尖峰眼科医院积极推出个性化近视矫正方案,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量眼定制”优视力
2025-09-04 15:10:00
成都军建医院:20余年专业见证,颅面神经疾病患者首选
在西南地区,颅面神经疾病一直是困扰许多患者的难治疾病。疼痛、面部抽搐或麻木等症状不仅影响日常生活,更对心理健康造成长期困扰
2025-09-04 15:43:00
总要来一次曹县|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曹县特色旅游消费提示
曹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公元前1700年,商汤建都于此之后,陆续孕育了商朝名相伊尹、战国军事家吴起
2025-09-04 16:41:00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推出“便捷配药”,中药特饮扫码直邮到家
大众网记者 胡方圆 通讯员 张倩 青岛报道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正式推出“便捷配药”服务。该服务依托成熟移动支付系统
2025-09-04 17:37:00
健康向黔·医者仁心——群众身边医卫工作者故事 梁文琴:“十年追虫人” 一位女博士的显微镜战争
早晨八点,当贵阳这座山城还笼罩在薄雾中,贵州省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已经亮起了灯光。梁文琴轻轻推开实验室的门,熟练地穿上实验服
2025-09-04 23:31:00
疾控部门提醒近期注意预防这些传染性疾病
东南网9月4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随着新学期全面开启,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学生集中返校、探亲出游交织,人群流动与聚集明显增加
2025-09-05 02:27:00
赤水市白云乡平滩村:让“沉睡”资产再生金
近年来,赤水市白云乡平滩村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借力白云山风景区发展优势,成功将一座废旧电站打造为集餐饮
2025-09-05 0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