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年轻人入局中医养生 “血脉觉醒”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1-06 11:50:00 来源:极目新闻

2023年夏天,一股年轻人上中医院药房配“酸梅汤”的热潮突然袭来;进入冬天,又是一波年轻人,挤满了中医院的推拿科夜间门诊。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涌入中医院,或治病,或养生,他们还善于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自诩“新锐中医粉”。

跑步入局中医养生,是年轻人“血脉觉醒”了?老中医又是如何“拿捏”住年轻人的?潮新闻和几位“新锐中医粉”及中医“老法师”聊了聊。

“我是新锐中医粉”

临近中午,但浙江省中医院的推拿科门诊,几乎每个诊间仍有等待治疗的病人,其中年轻人占了大多数。

“年轻人开始喜欢中医了!”浙江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杜红根打趣说,现在的年轻人除了练瑜伽、去健身房,还爱上了打八段锦,看来是真的对中医很认可了。

周三中午,杜红根已不间断看完30位患者,其中年轻患者不少,搁在几十年前,属实罕见。“我1996年工作,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都是中老年患者,而且老年人居多,哪里能看到年轻人来我们推拿科看病。”杜红根回忆,以前给中青年患者开中药,对方都很犹豫,不想吃中药,现在给年轻人开中药,他们说,“没关系,我们能喝。”

80后的叶灵(化名)自喻是中医“老粉”,在同事的推荐下,她走上了看中医的道路,至今也有8年了。

叶灵笑称自己是“理智粉”,她坦言,中医和现代医学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她都不排斥。但一般没有具体病症的情况,以及需要调理身体的时候,中医对她而言就是首选。“就像这次感冒,发烧了我就先去医院检查,不是流感我就马上转到中医开调理方。”

让叶灵如此相信中医的原因,是因为中医缓解了她身上所谓的“不死癌症”。

五年前,叶灵患上子宫腺肌症,这对她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影响。通过就医叶灵了解到,目前现代医学临床上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宫内节育器等,但最终可能都需要手术摘除子宫。“我开始的时候就是经期血量大到导致贫血,经期疼痛异常,止痛药也吃了很多。这个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俗称‘不死的癌症’。”

“对这个病,其实中医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尝试摸索,因为每个人病情复杂且身体素质不同。”叶灵坦言,一开始她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医生。

通过中药配合针灸,叶灵和医生在治疗期间共同摸索,找到了针对她身体的最佳治疗方案。“吃了一个月的中药,就有了明显改善,不痛经,血量也不大了,子宫也没有再变大。”经过两年多的治疗,叶灵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她感慨:“终于可以正常活着了!”

中医是“玄学”吗?

火爆的中医诊室外,仍有不少年轻人对中医持保留态度。

年轻人入局中医养生 “血脉觉醒”了?

浙江省中医院候诊大厅的候诊患者于瓅摄

“把脉治病的根据,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把脉和总结脉象更像是医师们的独门绝技,换个人可能就不灵了。”今年35岁的陈董(化名)就并不热衷中医,有着标准工科思维的他认为:“任何现象的背后总有一个可以标准化的本质。”他说,自己对中医持中立态度,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医的本质很难标准化。

在陈董看来,中医有很多不可量化、无法“标准化”的诊疗方式。“比如上火,我们常听到说牙疼是上火,喉咙痛是上火,嘴角生疮是上火,便秘是上火,甚至有些认为发烧也是上火。”陈董说,没有明确标准的“上火”,更像是一种对综合症状的经验总结。

“药方也是。”陈董说,西药会写明药理成分,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也会写明对何种病症甚至何种器官、病灶、细胞、致病菌、或者是致病原理产生效果,同时也会写明副作用。“这都是药品在上市前,做过大量临床试验的结果。但在我看来,中药需要看疗效,根据疗效,医生再更换方子。”不过,陈董并不否认中医确实在某些病症上是有明显疗效的。

90后姑娘郑文静(化名)有多年看中医经历,她说自己算不上“中医粉”,但对中医仍是认可的。今年5月,郑文静“二阳”后,出现了气短咳嗽的症状,并持续了半年,“期间,我挂过呼吸内科、耳鼻喉科、心内科,做过哮喘、肺功能、过敏源、24小时心电图的检查,结果显示我的身体功能都是好的。”医生告诉郑文静,没法确定病因,他们就无法对症开药。

在无药可吃,气短的症状又逐步加重的情况下,郑文静开始求助中医。她说,第一个医生开的方子吃了一个月,有改善但效果并不显著,于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她转到第二个医生处开方,“这次第一周吃了就有明显改善,目前吃了一个月了,确实好了不少。”

即便亲身经历,郑文静仍认为中医挺“玄学”的,“我感觉看中医是需要看运气的,因为即便朋友试过再推荐的医生,对她来说效果很好,但可能到我身上就不好使了。”但郑文静认为,中医调理身体肯定是有用的,贵在坚持。

圈粉在于“确有疗效”

在杜红根的门诊,年轻人占了大多数,碰到周末和夜门诊,年轻患者就更多了,“现在20岁到40岁的病人在我们科室大概要占到80%这么多。”浙江省中医院相关负责人向潮新闻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医院2023年300余万门诊患者中,15岁到44岁的患者占比49.70%,远超其他年龄段患者,即便是45岁至65岁的患者,占比也仅有25.75%。

在温州医科大学附一医中医科的门诊,年轻患者比例也明显增多,温州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温州医科大学附一医中医科主任中医师、副教授袁拯忠告诉潮新闻记者:“以1月3日的门诊为例,我个人接诊40岁以下患者20人,占患者总量的20%,科室接诊40岁以下患者155人,占科室患者总量的23.5%。”

就医患者年轻化,究其原因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离不开电脑,放不下手机”的生活方式,袁拯忠说,这样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侵蚀年轻人的身心健康,“年轻人因为气血旺盛,多数是功能性疾病,现代医学缺乏很好的治疗手段,中医药的各种治疗方法,恰恰可以截断机体向病态发展,恢复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

所以,在袁拯忠看来,中医吸引年轻人的还是“确有疗效”,接受中医药治疗后,能吃得香、看得清、睡得酣、排得畅,“活动自如无疼痛,就能圈粉无数。”

此外,在袁拯忠的科室,40周岁以下的中医师占了半壁江山,“中医是古老的中国传统医学,但是现在很多的中医师可不老,所以和年轻人更有共同语言。”而且中医可不是慢郎中,袁拯忠说,只要辨证准确,用药精当,中医可以效如桴鼓,“中医看病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掌握更多病人的外在表现,推测人体内在的经络脏腑的病变,施以精准的对症治疗。”

以把脉为例,袁拯忠说这是中医诊断的一种方式,且有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各种脉象与机体病态的联系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杜红根有着同样的看法,中医通过对患者“望闻问切”来诊断,更强调的是一个整体的,人的状态。“所以中医里把人的体质分为‘九大体质’,实际上‘九大体质’就是我们治疗的依据。”

杜红根认为:“中医注重的是整体观念,我不管你是生什么病,辨证了你是什么体质,遣方用药就有了方向。比如这个患者是痰湿体质,这个体质下有很多的疾病,中医的原则就是把他调到一个平和质,这样就能降低他得病的可能性。”

年轻人入局中医养生 “血脉觉醒”了?

杜红根的诊间于瓅摄

在中医诊断方法不能丢的情况下,现代的理化检查作为传统诊断的延伸和补充,“包括AI技术等人工智能,都是为了更精准的辨证,以期提高临床疗效。”袁拯忠说,现在推出的煎药机、颗粒剂、胶囊、膏方等,就是希望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前提下,改善口感,更加便捷,增加患者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接受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接受《中国中医药报》专访时曾表示,中医药传承数千载靠的是切实疗效,而中医药疗效之所以经得起实践考验,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理论支撑,中医学本质上是一种理论医学。

在叶灵眼中的中医,不光能治病,还能调整心态,让人心态平和。杜红根说,中医里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医关注的不仅仅只是人得的疾病本身,我们更关注人,中医是看‘有病的人’。”

(来源:潮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6 15: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届年轻人的中华血脉,开始觉醒
...易上流(ID:heyupflow)作者:子葳这两天,酱香拿铁刷屏,年轻人也纷纷喝上了第一杯“茅台”,但实际上,这届Z世代的中华血脉早已觉醒。江湖传言,一旦过了20岁,年轻人就
2023-09-14 16:28:00
雪晴带你看雄安丨第十六期:养生血脉觉醒之青年夜校学中医
...到三伏天晒背……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接受、喜爱上了中医养生。前不久,雄安新区雄县青年夜校开设的中医养生课吸引了记者的兴趣,记者报名前去学习中医养生。“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
2024-12-20 16:03:00
...的中医院积极推荐药膳食谱,引来不少人争相打卡……当中医养生用更加多元的方式迎合年轻人生活,备受年轻人青睐便也在情理之中了。“新中式养生”走红的背后,更有中医药博大精深的文化作
2024-07-22 04:36:00
养生面包走红,新中式烘焙香在哪里?(健谈)
...”,里面的荷叶消暑包、黄芪养生包、麦冬吐司等,颇受年轻人喜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医食堂”售卖起兼具地方和医院双重特色的“折耳根面包”……最近,不少医院推出的养生面包走红
2025-05-16 04:02:00
三伏贴,广州新中产的血脉觉醒
... 广东的三伏天,地表温度将近40℃,这样的天气之下能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一同为之出门,还大排长龙的,也就只有三伏贴了。当你以为这是什么小众养生流派,医院的长龙会告诉你,这正是老广
2023-07-21 12:39:00
“豫健”二十四节气•小雪丨听“电子中药” 享“赛博人生”
...严重,还是建议到正规医院寻求专业治疗。”侯俊林说。中医养生已成为一种社交符号据2022年《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身体力行地成为当下养生消费主力军,平均每位城市
2023-11-21 20:50:00
...日常中传递着中医药的养生智慧,被观众点赞为“行走的中医养生指南”。
2024-11-15 13:11:00
从质疑到真香,中医馆让当代“脆皮打工人”成功去“班味”
...、“八段锦”、“五禽戏”、“拍八虚”,越来越多传统中医养生方式被年轻人喜爱和接受,这到底是为什么?从美容院到中医馆,仿佛打开了新世界00后小张是一名设计师,由于长期画图制图用
2024-09-18 16:57:00
让人们的舌尖品尝更多“中医味”
...股热潮,多家中医院的酸梅汤茶包脱销。这既说明了当代年轻人对健康饮食和中医传统文化的关注,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要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活,不妨先让药膳文化“走入
2023-11-30 02:2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合众和你在一起:风雨中守护每一份希望
在生活的起伏跌宕中,保险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近日,合众人寿江苏宿迁中支以一次迅速而贴心的理赔服务,再次展现了其在客户面临困境时的坚定守护
2025-10-09 22:19:00
万余名优秀学子“职”等您来!临沂大学毕业生双选会即将启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其峰10月9日,临沂大学面向社会发布“临沂大学2026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活动”邀请函,邀请各用人单位莅临选才
2025-10-09 21:39:00
深耕党史廿九载!蒙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王铭铎守好“红色家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蒙阴县,有一位深耕党史领域的“老黄牛”。他以笔为犁,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红色脉络;以心为灯
2025-10-09 21:39:00
听力下降后第一选择,90%的人搞错了!
45岁的张先生(化名),是一家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每天在会议室、客户现场来回穿梭,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某个周一早晨,他忽然觉得左耳像是被棉花塞住
2025-10-09 18:15:00
嫦娥之快,可越九天;天问之远,已巡星火。北斗之明,导航寰宇;神舟之捷,往返苍穹。人类探索的脚步,正以加速度迈向那浩瀚星海的深处
2025-10-09 18:51:00
青岛平度:“00后”截瘫女孩李子萱55小时自主登顶泰山 以生命韧性书写无障碍出行新篇章
鲁网10月9日讯(记者 潘亚妮 实习记者 刘悦)10月7日晚9时许,山东泰山南天门见证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突破:青岛平度00后女孩李子萱
2025-10-09 18:16:00
鲁医健康说|睡不好非小事,睡眠障碍易缠上这些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关系着大众的健康幸福,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2025-10-09 18:15:00
国庆我在岗|国庆“警”色浓 忠诚护平安
多彩贵州网讯国庆假期,当大多数人沉浸在与家人团聚、外出游玩的欢乐中时,黔东南公安广大民警辅警始终坚守岗位,用一件件暖心警事
2025-10-09 17:03:00
临沂圣陶高级中学魏冰玉老师、张晓双老师获评高新区“表现突出教师/班主任”荣誉
鲁网10月9日讯近日,临沂高新区教育体育工作办公室公布2025年表现突出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结果,临沂圣陶高级中学喜讯传来——魏冰玉老师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与突出的育人成效
2025-10-09 17:03:00
Ddrops滴卓思全球宝宝第一口营养纪录片重磅发布,以全球视野探寻宝宝营养的关键
近日,全球知名营养品品牌Ddrops滴卓思发布了《全球宝宝第一口营养》系列纪录片。该系列包含9部短片,深入全球9个国家
2025-10-09 17:04:00
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发生5.4级地震 初步研判:近几日原震区发生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
大皖新闻讯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9日13时17分在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0
2025-10-09 16:34:00
微光成炬!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里的这些暖心故事想讲给你听……
在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时间似乎总在两种节奏里流转:急诊、门诊通道的脚步急促而紧迫,病房里的话语却温柔又绵长。这里不仅有与病痛赛跑的紧张时刻
2025-10-09 16:32:00
一面锦旗映初心 一颗诚心育桃李——记莒南县西城小学张宏老师平凡而温暖的善举
鲁网10月9日讯近日,莒南县西城小学老师张宏用一次拾金不昧的平凡善举,生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她在外出途中捡到一部崭新手机后
2025-10-09 16:29:00
“日薪5000元,急招‘霸总爹’”等极具吸引力的短剧、群演招募信息在社交平台热传,吸引银发族及兼职人群。但《法治日报》调查显示
2025-10-09 16:13:00
东南网10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10月1日,《泉州与中国当代艺术》讲座在位于泉州鲤城区的小山丛竹书院举行。小山丛竹书院
2025-10-09 15: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