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沈怡
最近哈尔滨旅游大热,南方人哪怕被戏谑为“小土豆”,也不以为然,争先恐后赶往哈尔滨,体验冰城魅力。喜欢旅游的嘉兴人肯定不会落下这波流量,在这股南方人北游“大军”中,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就有不少已游和计划去游的嘉兴人。
这就对了,我们嘉兴人,都应该去哈尔滨一游,因为哈尔滨,跟嘉兴有很深的渊源。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嘉兴人,才有了哈尔滨这座远东国际大都市。
1896年,李鸿章作为清帝国代表,去往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这倒霉的末代沙皇彼时还野心十足,一心想着扩张,觊觎东三省的广袤土地。他拉着李鸿章到密室约谈,签了一份《中俄密约》,议定修建一条穿越东北腹地的铁路。
李鸿章回国后,当时的清廷驻俄使臣许景澄作为具体执行人,与沙俄就条约内容一一谈判。
当时的许景澄已经51岁。1845年,他出生在嘉兴甪里街,1868年参加会试考中进士后,进入翰林院十年有余,直至1884年作为外交使节出使外洋。
对于《密约》允许俄国在自己土地上修建铁路这个事,许景澄没有权力拒绝,他能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尽力保证国家利益不被俄国据此尽攥。当时俄国拿到东北土地修路权后,一心想完全由自己主导,就此打造一个东北小俄国。许景澄哪能让俄国这么干,他力争清国共建,要掌握铁路的所有权。他电告朝廷:我们可以效仿“泰西诸邦”成立公司,入股参与其中,那么如何拟定合同、如何取得和分配收益、如何防止亏损……这些我们都有了话语权和掌控权,这与借地并完全授权于俄筑路相比,我们损失的利益和受到的羞辱,就少很多了。
当时清廷一心只想“以夷制夷”通过俄国牵制日本,催促许景澄“就按你说的办”,从国库拨款五百万两,参与筑路工程,同时任命他为中东铁路首任总办。许景澄为此专门拟定细致合同,就是为了在国资参股建设问题上,不想主权和国家利益受到损失。
在成立“中国东省铁路公司”后,虽然俄人参与铁路建设,但许景澄力主公司所有进出的文书账目等,都要有中国政府核发的钤记。清政府在雇用人工、运送料件等方面会提供便利,但是进出关口一定要有许景澄派人监督……
在规划中,沙俄想把铁路尽量往东南深入,以利未来有机会控制更多的中国国土。许景澄一眼识破沙俄阴谋,他极力阻止铁路南移,让中东铁路的枢纽总站最终定址于哈尔滨。
1898年8月,中东铁路正式动工。同年,为配合费时日久的铁路建设,许景澄以中东铁路公司总办的身份,颁发许可证,允许中东铁路工程局开始对哈尔滨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垦荒建设。从此,曾经只是满洲渔民江滩晒网的渔村,因为与外部世界相连的铁路修建和远东枢纽车站的建成,在短短几年时间,成长为一座人口众多的远东国际大都市——哈尔滨。
而这位出生、成长于禾城里巷、求学于新塍小镇的许景澄,在1900年庚子之夏,因极力反对慈禧向列强宣战,在上书中痛陈“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被慈禧以“任意妄奏、莠言乱政”的罪名砍头,时年55岁。
1923年,哈尔滨在市山街(今南岗区一曼街)竖起了一座许公纪念碑,还修建了一条许公路,这是哈尔滨最早以中国人名命名的街道。1924年,又创办一所许公实业学校(许公纪念中学),就是为了纪念许景澄为哈尔滨作出的贡献。在“文革”中,许公碑被毁;在后来的城市改建中,许公路被改名。不过,许公纪念中学仍在,在高德地图中搜索,它位于哈尔滨南岗区邮政街341号。
嘉兴人去往冰城,记得要找去这里,缅怀一下我们这位命运悲壮的老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