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刘文光在特色瓜果园查看玉女果苗长势。人民网记者 寇雅楠摄
人民网鄂尔多斯10月12日电 (记者 寇雅楠)呼和浩特秋收之季,记者跟随“千秋一河大潮阔”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广汇·绿沃川现代数字农业科技产业园,进入园区后,被眼前一幅幅科技范儿景象所吸引。
走进智能蔬菜工厂,一朵朵新鲜的花叶生菜,正在通过智能传送带从养殖大棚里传送到负责包装的工人面前,包装好后发往上海。
“我们的生菜都是水培,从育苗到生长都是数字化自动控制,你看到的这些机器人都是我们的员工。”内蒙古现代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刘文光介绍说,蔬菜工厂是全年不间断生产,每天约产出2万多斤。此外,整个园区都是物联网系统,可以实时勘测各个车间的情况,对于相对应的情况,调整环境的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从而进一步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达拉特旗广汇·绿沃川现代数字农业科技产业园位于王爱召镇生成永村,项目总规划占地2600多亩,已流转回土地1203亩,一期投资2.4亿元,占地约330亩,主要建设空中草莓温室、智能蔬菜工厂、特色瓜果温室、水果玉米加工车间。其中,空中草莓园已于2023年12月20日开园上市,预计年产约240吨;智能蔬菜工厂于今年6月正式开始运行,预计年产约750吨。“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90%以上,可有效节水省肥增产,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刘文光说。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站在园区内厚厚的人造草皮上,会泛出不均匀的白色盐渍,询问原因后,刘文光解释道:“这块土地本来是盐碱地,种啥都不行,时间长了也没有人去种植,成了一片荒地,我们园区的生产对于土地质量没有要求,正好‘变废为宝’,便从老百姓手中把这块土地流转。此外产业园还能与当地农民进行订单合作,拓宽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带动周围老百姓就业约500人。”
据刘文光介绍,产业园同时还开展了休闲观光、文旅体验、研学教育等内容,不仅拓宽了产业,还丰富了周围居民的生活。
机械臂正在转移蔬菜苗。人民网记者 寇雅楠摄
蔬菜工厂的生菜苗正在被自动化运输到下一个环节。人民网记者 寇雅楠摄
正在水培的生菜大棚。人民网记者 寇雅楠摄
在传送带上新鲜的生菜。人民网记者 寇雅楠摄
工人正在打包成熟的生菜。人民网记者 寇雅楠摄
“空中草莓”园。人民网记者 寇雅楠摄
“空中草莓”园的温度传感器。人民网记者 寇雅楠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2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