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汲黯多次当面顶撞汉武帝,为什么可以得到善终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2 22:4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汲黯,西汉著名的直臣,为什么说他是直臣呢?他敢在朝堂上直接反对汉武帝的提议,还可以和丞相公孙弘、廷尉张汤争的面红耳赤,但就是这样头铁的一个人,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却可以善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今天就让我从他的出身说起。

出身:官宦世家,太子洗马。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於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史记》

汲黯多次当面顶撞汉武帝,为什么可以得到善终呢

汲黯,虽然不是将门之后,却是官宦世家出身,祖上一直其当官的。到了汲黯这代人,已经有七代,都在朝廷做卿大夫的高官。因为父亲的保举,汲黯做了汉景帝身边的太子洗马,这个位置很重要,汉景帝的老师晁错,就曾经做过太子洗马的职务。到了汉景帝去世,汉武帝继位后,汲黯就做了汉武帝身边的使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史记》

东越国发生战乱,汉武帝让他去查看,他走到半路上就折返了,然后对汉武帝汇报说:“越国人互相攻伐,是他们国内自己的事情没谈好引起的纷争,根本不需要大汉的使者去解决,去了是有辱大汉国体的事情!”汲黯连皇帝命令都敢违抗,可见他自视极高。

河内失火,延烧千馀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史记》

汲黯多次当面顶撞汉武帝,为什么可以得到善终呢

河内失火,上千人受到牵连,汉武帝又派汲黯去查看。汲黯回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寻常的着火,没什么可以担心的。但我路过河南的时候,发现那里正在遭灾,加上大旱粮食歉收,达到了父子相食的地步。于是我利用陛下给我的符节直接开仓赈灾,尽管这件事做的没错,但是因为没有请示您,所以还是有罪的,请求您处罚我!”上次是不好好干活,这次是直接矫诏,这可是欺君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史记》

汉武帝没直接处罚汲黯,而是让他去做荥阳令,但汲黯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就说自己有病去不了,回到家乡去养病。汉武帝知道汲黯嫌官小,就拜他为中大夫,但是汲黯总是和汉武帝对着干,没办法只好继续外派,让他去做东海太守。

主张:推崇黄老,无为而治。

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史记》

汲黯推崇“黄老之术”,因此在做东海太守的时候,只抓大事要事,很多小的问题都不去追究。在汲黯这种“无为”的管理模式下,东海郡得到了大治,也就是说汲黯是无为而治的支持者和践行人。

召以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史记》

汲黯多次当面顶撞汉武帝,为什么可以得到善终呢

汉武帝把汲黯又召回京城,让他做了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之位,仅次于三公。汲黯为官推崇“无为”,不拘于具体的法律。

直谏:岂止是大臣,汉武帝也是被批评的对象!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史记》

汲黯推崇无为,但不是个没脾气的人,他不仅不拘泥于礼数,还经常方面指出别人的过失,见不得别人犯错误。自己看得上的人就结交,看不上的人理都不理,因此尽管贵为九卿,却没有人愿意去依附他。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史记》

汲黯多次当面顶撞汉武帝,为什么可以得到善终呢

汲黯这个人好学,有游侠之风,看不惯的事情就要说,因此多次顶撞皇帝。那么究竟哪些人能被汲黯看得上呢?袁盎是汲黯仰慕的人,而灌夫、郑当时是汲黯能够被善待的。因为汲黯喜欢直谏,所以经常被皇帝调任或下放,没办法干的长久。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史记》

汉武帝招募天下儒生,对他们说自己想做很多很多事,别人听了都不说话,只有汲黯听了后说:“陛下你的仁义是假的,你的内心欲望很多,想效仿唐尧虞舜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这些话算是说到汉武帝的心里了,说自己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也只有汲黯有这个胆子,“散朝!散朝!”汉武帝拂袖而去,大家都为汲黯捏了一把汗,但汲黯自己却毫不在意。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於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柰辱朝廷何!”——《史记》

汲黯多次当面顶撞汉武帝,为什么可以得到善终呢

退朝后,汉武帝对左右的近臣说:“这个汲黯真的是太放肆了,我恨不得杀了他才能消心头之恨!”左右都随声附和说:“是呀!陛下说得对!”汲黯知道了这些话后,对人说:“天子手下的大臣们,都趋炎附势阿谀奉承,那不是要陷皇帝于不义吗?且我们做官的人,如果都只考虑自己,那国家可怎么办呢?”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史记》

汲黯多次当面顶撞汉武帝,为什么可以得到善终呢

大将军卫青伴驾,汉武帝很随意,因为卫青在其他人眼里是大将军大司马,但在汉武帝眼里他不过是个家奴,因此经常上厕所的时候接见卫青,听卫青汇报工作。丞相公孙弘汇报工作时,汉武帝也表现的很随意,经常连帽子都不带就召见。但到了汲黯来汇报工作,汉武帝不穿戴好,是不会见汲黯的。他怕被汲黯发现后,对自己又是一顿说教。

社稷之臣:儒生和酷吏,都是汲黯最瞧不起的。

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於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史记》

汲黯最看不惯的就是儒生和酷吏,也就是儒家和法家,他说丞相公孙弘属于奸诈之人,总是用自己是智慧去阿谀奉承,以获取皇帝的赏识,做不了一件有用的事。而张汤作为酷吏,就喜欢制造冤狱构陷他人为自己谋求晋身之资,把诬陷别人制造冤狱当做自己的功劳。

汲黯多次当面顶撞汉武帝,为什么可以得到善终呢

汲黯敢公开和丞相公孙弘及当时的御史大夫张汤做对,尽管两个人都对他恨之入骨,想除之而后快,但汲黯依然稳如泰山,无人能够撼动。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出身。汲黯是官宦世家,在汉景帝做太子时就担任太子洗马,这个资历不是其他的能比的;第二是政治主张。很多人只看到了汲黯的正直,却忽视了他是个“黄老之术”的坚定支持者,这和窦太后是一致的,因此就算是汉武帝也不敢轻易动他,因为窦太后会说话;第三是汉武帝的态度。尽管政见不同,但汲黯也好,韩安国也罢,汉武帝都没有出手太狠,那是因为汉武帝清楚兼听则明的道理,当朝堂上只剩下一种声音了,对自己并不是好事;第四是汲黯本身的原因。汲黯直谏不假,但都是有理有据,让你无从反驳,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因此腰杆就硬。

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史记》

汲黯多次当面顶撞汉武帝,为什么可以得到善终呢

汉武帝对于汲黯的为人,有一个很恰当的评价:社稷之臣。国家不能没有汲黯这样的人,都是公孙弘、张汤之流也不行,必须有人能够出来唱反调,而汲黯就是这样的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3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汲黯是谁,为何敢经常怼汉武帝
...汲黯,就是谏诤之臣的楷模。他常常直言进谏,多次触怒汉武帝。而汉武帝又素以专横霸道闻名,修理起大臣来毫不手软。但汲黯,却是少数得以善终的臣子。那么汲黯到底有什么能力,让他可以不
2024-03-29 16:01:00
汉武帝为什么将司马迁宫刑
公元前99年,李广的孙子李陵战败投降匈奴,汉武帝问群臣该如何处置?群臣都认为李陵贪生怕死,应该重重惩治。汉武帝见只有司马迁不作声,于是问司马迁,“李陵投降匈奴你怎么看?”司马迁想
2023-06-08 15:08:00
汉朝太史令司马迁,为何贬低汉武帝,是怀恨在心?
...歌颂这个朝代的丰功伟绩,唯独汉朝的司马迁,却一直把汉武帝以及汉朝的事情,都抛诸脑后,实事求是写了一些事情。汉武帝在晚年的时候,每一次看到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心中都有无限的愤怒
2023-01-31 16:32:00
汉武帝为何要阉割司马迁?看他在史记如何记载
前言汉武帝,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势的皇帝之一,竟对史学家司马迁下达了极为残酷的命令:阉割。这一决定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愤怒和不满?答案或许就在《史记》里司马迁对李陵的记载中。
2024-06-24 12:43:00
刘邦取得天下后有没有污名化项羽?
...了。说到此,有人会说,虽然不是刘邦大度,但至少说明汉武帝大度,是个英明皇帝,不然司马迁也不敢这么写。这话又错了,汉武帝英明不假,但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豁达。因为历史上凡是英明的
2022-12-15 16:51:00
钩弋夫人的死是因为汉武帝的“立子杀母”吗?
...“钩弋婕妤从幸甘泉,有过见谴,以忧死,因葬云阳。”汉武帝“立子杀母”之说的起源正来自于《史记》与《汉书》的这两段记载,本该是毫无疑义的,问题就在于《史记》中的这一段说法并不是
2023-02-27 16:06:00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为什么要这样评价霍去病?
...来不直接写霍去病的战功。霍去病所有的战功,都是通过汉武帝的诏令写出来的。这样的表述,有两种理解:一是宣扬汉武帝的“皇恩浩荡”,表示汉武帝给了霍去病很大的恩宠。二是表示汉武帝夸
2023-08-19 06:54:00
武安侯是汉武帝的亲舅舅,他的全部政治资源来自于王太后,而王太后地位的根基就是汉武帝刘彻,却对淮南王刘安这个连汉文帝之后,即“代系诸王”之外的这么一个“疏亲”抛出橄榄枝,只能理解为
2023-03-15 14:43:00
马邑之谋:汉武帝围剿匈奴,注定有始无终
马邑之谋,汉武帝早期策划的一次对匈奴人的围歼之战,如果成功,恐怕就会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灭匈奴人主力,扭转汉匈之间的战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汉武帝想通过一次战争,就彻底结束大汉与
2024-02-06 17: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
文化中国行丨开放包容:不尽长江滚滚流
文明产生于河流。根据古代文献和传说,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炎帝、祝融、共工、伏羲、女娲、蚩尤、盘瓠等早期先民,其中炎帝因为创制耒耜农具
2025-09-12 1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