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青翠苑社区请“身边人”劝退乱停车者
128个门栋内未见一辆电动自行车
青翠苑小区充电车棚内加装了自动灭火球。
通讯员胡睿 摄
□ 长江日报记者石丽青
通讯员胡睿 戴闯波
电动自行车进楼栋安全隐患大,劝退停车人不易,是社区普遍存在的一个管理难题。长江日报记者3月26日获悉,青山区钢花村街道青翠苑社区请小区志愿者介入,通过“身边人”劝说、交心谈心,帮助停车人消除后顾之忧,有效化解了难题,受到上下一致认可。该社区的经验将在全区推广。
■ 25座充电车棚内
均装有自动灭火球
3月26日,记者到青翠苑社区探访看到,紧邻青翠苑小区大门的一座充电车棚内,整齐地停放着三四十辆电动自行车,车棚的铁架上装有灭火器,顶端装有6个自动灭火球,每隔两米一个。青翠苑社区共有25座这样的车棚。“自动灭火球是专为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而安装的,一旦出现火情,可以自动喷洒干粉灭火。我们在这里停车挺放心。”一位前来停车的居民对记者说。
记者随机走访了该社区几个楼栋,看到一楼楼梯间空地上均拉有一条红绳。居民们说,这是社区和志愿者为禁止在此地停放电动自行车拉起的“警戒线”。
青翠苑社区书记倪萍介绍,青翠苑社区所辖的青翠苑小区是一个位于城乡接合部的老旧小区,共分为8个大院,有35栋楼128个门栋,常住居民6000余名,小区日常停放的电动自行车约1100多辆。“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有居民为了图方便把电动自行车停放到一楼楼道内,留下安全隐患。以前,我们社区想过很多种办法进行管理,但因乱停车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不定,效果并不理想。现在,青翠苑小区128个门栋内未见一辆电动自行车。”
■ 乱停车一次
就有志愿者上门劝说一次
今年初,武汉市展开了禁止电动自行车进楼栋专项整治行动。为了解决难题,青翠苑社区决定发动小区志愿队共同参与治理。志愿队有上百人,由社区党员、退休老人组成,分布在各楼栋,了解居民的想法,参与社区管理更容易被居民接受。
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一起,在各楼栋一楼空地拉上红绳设置“警戒线”,或者停放自行车把空地先占着,让乱停车者慢慢改变在楼栋内乱停乱放电动自行车的习惯。
为了让大家心服口服地按照规定去做,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对128个门栋分片负责,逐一上门劝说乱停车者。
今年72岁的宋士兰是负责2号大院的志愿者,因为热心快肠、爱管“闲事”,被街坊们亲切地叫作“宋师傅”。
3月初,宋士兰负责的楼栋有一位居民三番五次把电动自行车停在楼道内。“大家住在一个楼栋,一辆车起火,大家都要受害。这不是哪一家的事,它关乎我们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只要看到那位居民把电动自行车停在楼道内,宋士兰就会上门一遍一遍地劝说。几次下来,那位居民驳不过面子,再也不把车停进楼道了。
■ 向车主征求意见
用具体举措消除后顾之忧
问题出现了,肯定有原因。只有找到了症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在专项整治行动中,青翠苑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找到小区电动自行车车主收集意见。有车主表示,他们不愿意把电动自行车停在车棚里的原因是怕车子都集中在一起,万一有一辆车失火,就会把所有车子烧毁。
车主的这番话,倪萍听进去了。今年3月,为了打消车主的顾虑,进一步减少电动自行车进楼栋的现象,在钢花村街道、兴城物业公司支持下,青翠苑社区组织人员在25座充电车棚内加装了自动灭火球。“当车棚内温度达到65℃以上,自动灭火球就会自动爆炸,在周围3平方米范围内喷洒干粉,快速灭火。”兴城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加上此前配备的灭火器,车棚实现了“自动+人工”灭火“双保险”。
思想工作做通了,后顾之忧消除了,青翠苑小区电动自行车进楼栋的现象基本见不到了,社区的做法受到上下一致认可。因为解决电动自行车进楼栋问题彻底,钢花村街道、青山区消防救援大队、物业公司于3月21日共同为青翠苑社区典型——宋士兰管理的97门栋挂上“电动车管理优秀门栋”红旗。
据了解,青山区将以青翠苑社区为典型,将其治理经验陆续推广到其他社区。下一步,该社区还将在区消防救援大队指导下,在充电车棚内加装简易喷淋系统、烟感报警器等装置,使电动自行车管理更加高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05: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