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法国“非洲宪兵”地位难以为继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3-10-12 12:54:00 来源:锋行天下

来源:新浪军事

原标题:法国“非洲宪兵”地位难以为继

法国“非洲宪兵”地位难以为继

2019年11月12日,法国士兵参加在布基纳法索北部开展的军事行动。

法国“非洲宪兵”地位难以为继

9月9日,数千名尼日尔民众聚集在尼首都尼亚美的法国军队驻地前示威。

法国媒体10月5日援引法军总参谋部的消息说,法国当周开始从尼日尔撤军。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于9月24日宣布,法国将在年底前完成撤军。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法国的这一撤军举动,意味着非洲接连发生的政变及随之愈演愈烈的“反法潮”,正让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面临严重危机,法国运筹非洲的战略空间越发逼仄。

接踵而至的“逐客令”

西非及萨赫勒地区国家多数曾是法国殖民地。这些国家陆续独立后,法国仍通过军事安全、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和社会文化等“绳索”,维系对各国的控制。为确保法军能“在危机爆发后24小时内向非洲任何事发地点投射力量”,法国苦心经营多年,以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为中心,在非洲建立起一个“十字形”军事基地体系,“横轴”东西两端分别是吉布提和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纵轴”南北两端则是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和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

然而,该地区接二连三发生军事政变,以及随之而来的“逐客令”,严重冲击着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高卢雄鸡”在非洲面临“断爪”风险。

2020年开始,马里发生两起军事政变,并于2022年8月将法军驱出国门。

2022年底,中非共和国送走了最后一批法军。

2023年2月,布基纳法索发生政变5个月后,正式终止了2018年与法国签署的军事协定,驻布法军被迫撤离。

2023年7月,尼日尔发生军事政变。尼军方于8月初决定废除前政府与法方达成的多项军事合作协定,要求法国撤军。随后,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三国组建了旨在“集体防御和互助”的“萨赫勒国家联盟”。

2023年8月,加蓬发生军事政变。面对法国方面的谴责,加蓬军方硬气十足地将法国大使“礼送出境”。驻加法军也面临随时会被“扫地出门”的窘境。

非洲地区局势复杂,一些国家发生政变之后不约而同地掀起“排法”浪潮,接连对法军下“逐客令”,让法国遭遇颜面尽失的“外交滑铁卢”。

内外交困的“最后一章”

今年3月,马克龙访问加蓬时宣称:“‘法属非洲’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然而他大概未曾想到,西非及萨赫勒地区的反法情绪已高涨至此,这一时代的“最后一章”居然让法国如此不堪。

法国在萨赫勒地区“越反越恐”是直接原因。十年来,从“薮猫”行动到“新月形沙丘”行动再到“塔库巴特遣队”,法国以“反恐”为名在萨赫勒地区实施的军事干预,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随着地区恐怖活动愈演愈烈,法国对该地区直接军事介入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在国际上备受质疑。巨额的“反恐”开销以及不断出现的人员伤亡,也令法国民众怨声载道,急于从“反恐疲劳症”中解脱。

法国在非洲的形象认知日益负面是催化剂。法国的殖民统治历史本就劣迹斑斑,其罔顾当地利益和意愿的政治操控、军事施压和经贸盘剥,在非洲多国激起强烈的反法情绪。非洲多国政变后上台的当局为争取民众支持,不约而同地通过媒体和网络,将法国渲染为“殖民主义遗毒复活”和“贫困与乱局之源”。

美俄加大对非投入是推进器。近年来,美国对非洲的战略野心和对法国“战略自主”的打压有增无减。美国以“反恐”为名,与尼日尔签署军事协议并驻军千余人,在该国设立大型军用无人机基地,还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美国对此次尼日尔政变“不定性”,任命新的驻尼大使,并派副国务卿纽兰前往进行外交斡旋。这些都与法国的强硬表态形成鲜明反差,被法国舆论抨击为“背刺之举”。俄罗斯则通过提供安全保障和开展经贸与能源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在非洲的影响。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等国都选择引入俄罗斯雇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协助”维持治安和开展军事训练。

进退两难的“新战略”

今年2月27日,马克龙访问非洲四国前夕,阐述了以建立法非新军事伙伴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法国对非新战略,拟大幅减少在非军事存在,将部分军事基地改为培训当地武装力量的“军事院校”,或转为法非“共管”。

尽管马克龙强调,“这是法国的军事重组,而不是撤军和放弃承诺”,但非洲频发政变并普遍“去法国化”的局面,使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日渐式微,给法国调整对非战略和法非战略互动平添诸多变数。

一方面,法国对非直接军事干预面临进退两难。虽然国际社会在是否承认发动政变的军政府问题上存在一定争议,但很明确的一点是,法国很难像此前那样打着“反恐”的名义,在获得当事国政府邀请乃至安理会授权后,进行直接的军事介入。尼日尔的邻国阿尔及利亚明确抵制军事干预,拒绝法军“借道”。这种情况下,法国强行军事干预不仅师出无名,代价和风险也将更为高昂。毕竟,其面对的将是正规的军队乃至多国联盟。一旦失利或出现重大伤亡,很可能形成“破窗效应”。然而,法国若不能以军事手段力挺其利益代言人,将会影响其对非洲的掌控力。

另一方面,法国倚仗地区组织“借刀杀人”的计划也推进不力。法国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这一组织内具有较大影响,曾怂恿该组织对尼日尔政变进行军事干预,并明确表态可提供情报和后勤支持。但是,该组织内部意见分歧严重,有意动武的国家军事实力有限,也难堪大用。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和密特朗分别指出:没有非洲,法国“将沦为第三世界国家”“将在21世纪没有历史”。然而,从目前趋势来看,法国正难以逆转地失去“非洲宪兵”的威风,殖民时期残存至今的政治遗产也所剩不多。(海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2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非洲影响力最大的域外国家之一,但同时也为维持“非洲宪兵”的角色背上了沉重包袱。2014年,法国在萨赫勒地区开展“新月形沙丘”军事行动,派遣数千名士兵与布基纳法索、乍得、马里、
2023-02-02 05:17:00
法媒:高调拒绝撤军后,法国开始与尼日尔进行撤军谈判
...来对其前殖民地反复进行军事干预之后,法国作为非洲“宪兵”的时代可能终于结束了。“在过去的‘法属非洲’时代,这场政变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会很快被扭转,”美国前驻非洲萨赫勒地
2023-09-06 15:54:00
逢选必乱的非洲,成了大国博弈的竞技场,全球南方的破局之路
...国家发生内乱还要靠法国支援,所以法国也被称为“非洲宪兵”,使得法国在非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美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对非洲各国从多个方面发挥了影响力,看得见得是美国
2023-12-26 16:40:00
美国“背刺”、俄罗斯窥视:尼日尔政变后法国在非洲很尴尬
...用其军事力量对非洲国家施加影响力,以致获得了“非洲宪兵”的称号。2012年马里政府向法国请求军事援助,以平息该国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叛乱,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法国开展了“薮猫行
2023-08-22 17:40:00
袁武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2024年11月,被称为“法国在非洲最可靠盟友”的乍得要求法国驻军撤离本国;12月31日,科特迪瓦和塞内加尔两国总统在发表新年致辞时都提出,
2025-01-12 07:34:00
...尼日尔的治安形势急转直下,而传统上喜欢出头的“非洲宪兵”法国因财力不足,近年来,不断在非洲安全事务中作“减法”,另一个以反恐名义进入尼日尔的西方国家美国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且
2023-08-13 00:45:00
尼日尔政变之下,被挥舞的白蓝红三色旗
...非安全官员称,巴祖姆于四月份更换了陆军参谋长和国家宪兵部队司令,希望在他们的队伍中安置更多值得信赖的军官。这引起了总统卫队的怀疑。7月24日,巴祖姆指示助手起草一项法令,解雇
2023-08-23 10:18:00
加蓬政变:非洲法语区国家何以开启“震荡模式”?| 京酿馆
...析家认为,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是因为传统上充当“非洲宪兵”、为自身战略利益在非洲卖力绥靖的法国,因国力捉襟见肘、国内民意普遍不赞成继续在非洲“花冤枉钱”,显著减少了在非洲“出兵
2023-09-01 13:38:00
欧洲三大国急欲在非洲“洗白”,却陷入两重尴尬困境?
导读: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高调访问非洲四国,提出要在捍卫“法国利益”的同时,与非洲建立全新的伙伴关系。然而,带着“善意”前往非洲的马克龙却在最后一站与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发生激
2023-03-14 17:38: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