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法治网
5月23日,在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职业教育中心,一场针对新型电信诈骗手段“手机口”的法治课拉开帷幕。
当前,各类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其中新型电诈“手机口”成为青少年群体的潜在威胁。因此,吉林通化边境管理支队团结边境派出所民警,积极深入辖区中学开展“手机口电信诈骗”专题授课。
“‘手机口’诈骗是诈骗分子在境外利用国内的手机实现语音中转,再利用国内手机号直接对话被害人实施诈骗,从而掩饰诈骗电话的归属地,让被害人放松警惕。”法治课堂上,民警邀请2名同学分别扮演被害人和手机语音中转的未成年人,通过情景模拟方式,呈现出不法分子在实施诈骗过程中的常见手法和典型特点,让同学们在情景中亲身感受“手机口”诈骗全过程,提升识骗防骗的应对能力和甄别能力。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了电信诈骗的可怕之处,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也会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争做反诈宣传员,让大家增强反诈意识。”参与课程的学生说。
课堂上,民警结合近期接处警案例,以案说法讲解青少年误入骗局、成为“帮凶”的真实案件,引导广大学生警惕“手机口”诈骗,莫当电诈“工具人”,同时在使用手机从事社交、游戏、支付等活动中,要保持警惕,杜绝充值“上头”、贪图便宜、透露信息等情况。
据悉,今年初以来该支队所属边境派出所针对多种电信诈骗形式,开展反诈宣传120余次,发挥“法治副校长”进校园解读反诈知识50余场,以案件为原型自主编排法治情景剧2部,印发反诈宣传资料33000余份,劝住电诈预警人员5人,接处警诈骗案件10余起,通过宣防一体筑牢边境社会治安“主防”阵地。
“今天我们来到辖区学校,通过情景模拟、以案说法的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新型诈骗手段的识别方法和现实危害,进一步提升同学们树立识骗、防骗的能力和意识 。”该所民警金成日说。
帮助诈骗分子架设呼转设备、提供通信线路、拨打转接电话等均涉嫌违法犯罪。此类“手机口”诈骗案件中,在校青少年学生不在少数,家长、老师要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群体的正确引导,防范“手机口”诈骗,切勿让孩子为了蝇头小利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工具人”。
同时,一定要警惕接听陌生来电,不论是境内外归属地的电话号码,都有可能是诈骗分子的危险来电,切莫轻信他人,更切忌在线转账支付款项给陌生账号,以免上当受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