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宋为什么没有点燃过烽火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19:5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南宋为什么没有点燃过烽火呢

南宋为什么没有点燃过烽火呢

南宋没有长城也没点燃过烽火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这是辛弃疾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半阙的头两句。其中第一句大意是说,南北朝时宋文帝刘义隆匆忙北伐,本为收复中原,却因为准备不足而遭受惨败;第二句是辛弃疾自己的回忆,回忆他青年时期起兵抗金,突破敌兵重重封锁,从扬州渡过长江,投奔南宋朝廷。

这首词作于公元1205年,而辛弃疾是1162年起兵抗金的,从1162年到1205年相距43年,所以“四十三年”是写实。但后面“烽火扬州路”就不是完全写实,而是用了象征手法,拿“烽火”象征战火。为何这么说?因为南宋没有点燃过烽火,即使跟金兵交战最激烈的时候也没有点燃过烽火。

烽火是古代战争中远距离传递紧急情报的有效工具,南宋为什么没有点燃过烽火呢?因为烽火主要在长城上使用,而南宋没有长城。事实上,南宋以前的北宋也没有长城,早在宋朝立国以前很多年,长城就丢了,先后被辽国、金国、蒙古等北方游牧政权占据。

冷兵器时代的长城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一堵很长的墙,更是能跨越各种地形机动调兵的空中通道,还是运送战争补给品的高速公路,同时也是用烽火传递紧急军情的基础设施,就像早期的电报线路和现在的网络光纤一样重要。当农耕政权拥有长城时,只用很少的兵力就能防守;而当长城丢失以后,就必须在国境线上长年驻扎多处兵力,进而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和人员消耗。

正因为长城能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所以不仅古代中国修建长城,古罗马帝国也修建了哈德良长城和日耳曼长城;不仅中原农耕政权修建长城,连西夏和金国也修建过长城。大多数朋友容易忽略的是,为了抵御辽国入侵,西夏重修了长城西段;为了抵御蒙古入侵,金国在北方草原上又新建了一段长城。

很不幸,宋朝是自秦朝以后历代大统一以及半统一王朝中唯一没有长城的朝代,这是宋朝在对北方游牧政权的防御战中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也是宋朝军队数量高居不下和财政负担一直沉重的重要原因。但幸运的是,宋朝在“没有长城”这个大危机下被迫创新,改革财政制度,盘活官营资产,刺激海外贸易,发明新式武器,这又让宋朝成了一个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军事发明不断涌现的伟大朝代。

将情报转化为旗语催生密码

说到宋朝的军事发明,我们就不得不提当时在军事情报领域的发明。

让我们回到公元1221年。当时辛弃疾去世之后不久,金国10万大军渡过淮河,从南宋沿淮防守线的中部防区打开一个缺口,攻进湖北,包围罗州城(在今湖北蕲春以北、蕲河以南)。

围城金军超过10万人,而罗州城的守军只有3000人,包括从前线败退下来的700多名正规军,以及罗州官员匆忙组织起来的2000多名民兵,还有自愿报名参战的220名州学秀才。

罗州城很小,城墙周长只有9里,城上垛口是1300个,每个垛口都有可能成为金兵攻城的突破口。假如让守军每两人把守一个垛口,那么军力分散,更容易被攻破,所以必须集中防守最重要的垛口。其他垛口怎么办呢?让百姓志愿者看守,发给他们不同颜色的旗帜,当敌兵攻来时,用旗语通知守军赶来集结。比如说,小队金兵攻来,就打出绿旗;大队金兵攻来,就打出黄旗;金兵用云梯爬城,就将黄旗晃3下,间隔片刻再晃3下;金兵从城墙根儿挖地道,就将黑旗晃4下,间隔片刻再晃4下。

将情报转化为旗语,简单快捷,这就是南宋人在1221年罗州守城战期间紧急发明的一套密码。真实效果如何呢?罗州城最后被攻破,金兵残忍屠城,守军全部殉国,守城官员大半殉国,城中百姓被屠杀殆尽。但是考虑到敌众我寡,城小粮缺,3000守军对抗10万金兵,竟能坚守26天,偶尔还派出敢死队夜袭金军大营,烧毁金兵部分粮草,这个战绩堪称伟大。

必须说明的是,当金兵对罗州城久攻不下时,曾经派出间谍,假扮难民潜入城中。其中40多名间谍被守军发现,经审问得知,他们是进城搜集情报来的,一旦发现防守缺口,就登上城墙发出情报。这情报怎么发呢?就是把草鞋脱下来,挂到枪头上,再把长枪高高举起。所以你看,金兵在传递军事情报方面也有一手。

1221年罗州城守卫战的全部经过被载入《辛巳哭蕲录》一书,作者叫赵与褣,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代孙,也是元朝书画家赵孟頫的伯父。赵与褣担任蕲州司理参军兼蕲州通判,相当于城中官员的二把手。他在守城战中出力不小,城破后全家15口被杀,他重伤不死,从尸体堆里侥幸逃生。与他并肩作战的一位同僚名叫秦钜,是秦桧的曾孙,然而与乃祖投降卖国不同,秦钜在城破之时自焚而死,壮烈殉国。

更加精密南宋加密技术有22个分支

撇开1221年罗州城守卫战,再看宋朝其他文献,您将看到宋朝人更多的聪明才智。以北宋时期编写的军事宝典《武经总要》为例,宋军夜间扎营,将长枪插入泥土,用绳索连成简易的篱笆墙,将营房包围起来。当发现敌情时,不许喧哗,不许慌乱,只许敲击距离最近的那根枪杆,以此警告战友。战友听到敲击声,也敲击身边的枪杆,就这样将情报悄悄传递给全营将士。

早在两千多年前,波斯帝国攻打希腊城邦,负责防守的斯巴达士兵为了传递军事情报,发明了一种简易加密技术:将一条裁开的羊皮缠到一根长度和直径都非常标准的木棍上,缠成螺旋状,再将情报写到羊皮上,然后解下羊皮,让信使携带羊皮出发。假如这条羊皮被波斯人截获,他们看到的将是一堆由残缺字母组成的“乱码”,而如果是希腊指挥官收到羊皮,就可以拿出另一根长度和直径都非常标准的木棍,将羊皮一圈一圈缠到木棍上,然后就能读到完整的文字和信息。

南宋时期,有人发明了另一套加密技术,比用羊皮缠木棍更加精密,也更加周全。这套加密技术包括“名递之法”“数递之法”“色递之法”“衣递之法”等等分支,共有22个分支,每个分支都可以单独使用。

“名递之法”是用诗句传递情报,一首五言诗就能传递很多信息。比如说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果前方守军需要100支突火枪,就让传讯兵带上“床一百”三个字出发;如果前方守军需要200石粮食,就让传讯兵带上“前二百”三个字出发;如果敌兵要渡河,而渡河兵力尚不明确,传讯兵只需传送一个“明”字;如果敌兵已撤退,传讯兵只需传送一个“月”字……传讯兵自己并不了解这些信息的含义,肯定也不怕被截获,因为敌军看到这些字根本搞不明白,但宋军主将却可以读懂,因为他们有密码本。

相应的,“数递之法”是用不同的数目字表示不同的含义,“色递之法”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含义,它们也都需要一套密码本,前方主将与后方主将各持一本密码。而“衣递之法”相对简单,就是用衣服传递信息,一件头巾表示小队敌兵来袭,一件襕衫表示大队敌兵聚集……

这套加密技术的发明者是与辛弃疾同时代的一位武状元,名叫华岳,著有《翠微先生北征录》,那是今人研究南宋军事体系时绕不开的一部兵法典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1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征途全系19周年线下盛典现场探秘
...留明长城原貌的古长城,历经岁月而更显沧桑,见证无数烽火而更显坚毅,身处其上,更能深刻体会到历史的厚重,往昔的烽火台仿佛仍在燃烧。今日征途全系多款端、手游荣耀玩家受邀在此相聚,
2024-10-20 05:06:00
...套强大的预警情报系统。比如长城上有一系列的瞭望台和烽火台。瞭望台建在长城上的高处,可以俯瞰周围的地形、观察敌情。长城敌楼烽火台也修建在长城上面比较高的、视野开阔的地方,若有敌
2024-04-24 16:07:00
征途19周年线下盛典圆满落幕 2024烽火再燃!
...欢盛宴。登顶长城完成集结仪式后,大家在古镇中进行了烽火征途游园会系列互动游戏,荣耀玩家携手制作人、主策、谋士共同寻找征途烽火,为全区玩家赢取福利的同时,也在追寻自己的征途记忆
2024-10-21 05:09:00
...体、战台烟墩一应俱全。千年屹立的城墙,见证了这里的烽火与和平,也铸就了不朽的长城精神。这里不仅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更是万里长城的缩影。明代名将戚继光曾在此大修长城,创建八卦城
2025-03-10 12:00:00
一位农民脚下的长城保护路
...员。赵春生负责守护的明长城约5公里,其中有敌楼5座,烽火台4座。每隔两三天,他就要上山巡查,清理垃圾、杂草,捡拾并垒砌风化掉落的长城砖。夏日酷暑难耐,冬季寒风刺骨,能够用脚步
2023-05-15 08:19:00
中证军工指数小幅翻红,中国长城、烽火电子涨约2%
...盘小幅翻红,截至11:05,指数上涨0.5%,成份股中国长城、烽火电子涨约2%。当前军工板块估值(PE-TTM)位于近10年近6%的低分位处
2024-01-11 12:01:00
光明日报:天大研究团队揭秘长城“隐藏资源”
...作者:李明帅 “古代有敌来犯时,长城上的士兵会燃起烽火,沿着长城线接力传递,并在关键节点转向,给向内一级的防御单位提供情报,然后内一级的防御单位会依据前面的情况,点燃自己位
2023-08-29 17:50:00
坝上长城“守望者”
...长城属椴木梁北支长城,始建于秦汉时期,由石块堆砌,烽火台数量众多。每个星期,关富军都要到长城上走一走、看一看,遇到雨雪天气,更是仔细巡查,一旦发现问题便记录下来上报文保部门。
2023-10-12 09:51:00
...外地游客了解长城在新疆巴州的发展脉络。沙堆寂无声,烽火映山河。长城绵延2万多公里,走过了2000多年沧桑岁月,已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与文明象征。正是因为无数中华儿女,将
2023-12-30 19: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打不垮”的烽火岁月
(视频拍摄:王宏飞 视频制作:周颖)(海报设计:梁玉)在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曲折狭长的山谷中有个红色旅游村庄——鱼子山村
2025-10-20 20:39:00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