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时候的农民为何受气也不选择开荒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9 14:3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古代人口并不多,怎么样都不会多过现在这个时期,而且因为会有一些改朝换代、版图的扩张或者缩水,所以土地面积也不一样大,但是也都能算得上是地广人稀了。但是有一件事情却又很奇怪,古代的农民们为什么只能去受那些地主们的气,给他们耕地,却不自己去想办法开荒呢?古代的土地并不少,为什么他们不去开荒?这个问题值得考虑!

古时候的农民为何受气也不选择开荒呢

土地,这是养育着所有地球生命的源泉,在古代直至上世纪,对于农民来说,堪称“一地难求”,没有人嫌自家的地少。到了物质文明和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种地——显然没有人愿意继续从事这一费力不讨好的差事——脏、累、苦,何况报酬还低。自家的地尚且不愿,如有权开荒,相信也不会拿来种。

古时候的农民为何受气也不选择开荒呢

主要原因是因为,开荒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古代社会底层的农民来说,即使你有人力,也没有足够的生产资源去支撑你开荒,对于一些赤贫的佃户,连基本农具都不一定齐全,不见得用双手开荒吧,更别说开荒需要的畜力,比如最重要的耕牛。

古时候的农民为何受气也不选择开荒呢

其次,即使你想方设法千辛万苦开垦出了一片荒地,还有播种这一关,大多数农民只能想办法去借,即使能借到,对于饥饿的农户,把宝贵的粮食撒到地里,是指望着靠收获来果腹度日的,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以前的粮食普遍亩产都不高,可能前几年地里的收获还没有投入的种子多,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早就被饿死了。

古时候的农民为何受气也不选择开荒呢

荒地并非全是荒地,很多其实都是有主的,只是还没有被开垦。古时的好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很多都是被地方宗族所控制的,一片能够开垦的荒地,即使还没有被开垦,也不是任谁都能染指的,没有宗族的分配,农民想都不要想能够随意开荒。而无主的荒地,大多条件恶劣或是不够肥沃,开垦的价值不大。

古时候的农民为何受气也不选择开荒呢

古代的荒地条件极差,不光缺水少肥料,而且土地还贫瘠,这种土地的开垦成本极高,切难度较大,需要精壮的劳动力以及合适的劳动工具,强壮的牲口,不然开垦荒地是非常难的。这些物件看似简单,但是在古代绝大多少少地或者无地的农民几乎都除了劳动力可以算是一无所有,垦荒耕地的牛和劳动工具统统没有,在耕地以及垦荒时只能租借官府以及地主的,而这些工具以及牛也需要极大成本,假如不小心把牛给累死,即便是全家破产都赔不起这头牛。

古时候的农民为何受气也不选择开荒呢

古代时许多朝代出台鼓励了垦荒政策,一边让农民去开垦荒地,从而减少若干年的赋税,另一方面考核各地的官员,让各地官员想方设法推动农民开垦荒地,而这些朝代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新税源方便朝廷收税,简单来讲也就是为了剪羊毛而养羊,而这项政策落实难度却很大。

古时候的农民为何受气也不选择开荒呢

在朝代开国之处垦荒政策执行的还叫好,而国事衰弱时,垦荒政策却大打折扣,农民辛苦开垦出的土地,可能会被大官僚以及地主兼并,有时甚至会被官方强行征收。这也是古代农民最害怕的事情,一年的收成都在这里,如果被无情的收走了,那一家都得饿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9 18: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的农民们,宁愿被地主老财剥削,也不愿意去开垦荒地呢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民以食为天,离开了土地,农民就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与现代社会不同,古代地广人稀,漫山遍野都是空余的土地。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古代的农民们,宁愿被地主老财剥削,
2023-01-12 13:31:00
古代农民为何不去开垦荒地要去造反
...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而说到农耕社会,自然就离不开农民和土地这两个关键因素了。这也正是历代王朝的覆灭因素中,总会有农民起义爆发的缘故。耕地然而,事实上中国古代的人口数量比起现
2023-04-28 12:18:00
古代农民为何宁愿遭地主剥削,也不开垦荒地自给自足呢
...这样几个结论:1,在允许土地买卖的封建时代,哪怕是农民自己开垦出来的土地,也可能被人用各种手段兼并,摘走老百姓辛苦努力的成果;2,开垦荒地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它需要很多人共
2024-02-10 10:13:00
家国不分的皇权时代,农民的努力,最终只能成为权贵们的时代红利
...老百姓失去土地后,为什么不去开垦荒地?说起中国古代农民开荒的历史,那真的是一把辛酸泪。作为一个靠种地而发家的文明,中国的老百姓对于开荒那是当然是积极的。不仅老百姓积极,其实历
2024-11-02 10:10:00
...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
2023-05-10 09:39:00
汉朝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人口的呢
...了改革。刘邦实行了“平均地权”的政策,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使得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从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口的恢复创造了条件。三、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2024-11-09 19:21:00
桑植县廖家村镇:荒地变废为宝种下“致富叶”
...入三月的桑植县廖家村镇春风拂动春意盎然,三五成群的农民早早来到田间地头忙着开垦荒地,为种烟“事业”的规模化发展夯实土地基础。走进廖家村镇苗寨社区,100余亩的烟地开垦点,挖掘
2024-03-01 22:39:00
守住管好“天府粮仓” 泸州叙永让“撂荒地”变“丰收田”
...策措施,从土地流转、补贴支持到技术培训,全方位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让“荒地”变“良田”,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迫于生计,之前村里的年轻
2024-08-16 21:28:00
为何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活不过300年
...以农业为基础,历朝历代重视农业抑制商业,士农工商,农民的地位排在士(贵族)之外,甚至都要高于手工业者和商人。农民是秦朝之后历朝历代最大的社会阶层,任何一个朝代只要保证农民生活
2024-07-16 16: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