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林黛玉为何将丫头鹦哥的名字,改为紫鹃?紫鹃二字说明了一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30 16:35:00 来源:戏说三国

林黛玉来后,贾母见她只带了奶娘王嬷嬷和丫头雪雁这一老一小两个人,心疼的不行。便将自己的一个二等丫头鹦哥派去给了黛玉,方便照顾。

林黛玉为何将丫头鹦哥的名字,改为紫鹃?紫鹃二字说明了一切

(第三回)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

贾母这个安排体现出林家与贾家的巨大差距。

林黛玉出远门,要在外祖母家中住下接受教养,可能几年都不回来。父亲林如海却只给她安排了一老一小两个人。

从人性、父女天性来看,孩子出门肯定要带最好的。林如海尽管是男人不免顾虑不细,但也肯定会给林黛玉带个比雪雁更好的,不至于这点都考虑不到。

林黛玉为何将丫头鹦哥的名字,改为紫鹃?紫鹃二字说明了一切

可见当时王嬷嬷是奶娘责无旁贷,雪雁就是最合适也是最好的了。

想想也是,林如海是巡盐御史,只是个七品流官。他的家庭配置和档次,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自然远远比不得贾母这荣国公诰命夫人的尊荣。何况官吏也远不能和贵族相比。贵族可以享受最高的礼仪配置,官吏并不允许。

不管如何,贾母因不满意雪雁,就派了二等丫头鹦哥去伺候林黛玉。

贾母房中有一等丫头、二等丫头、小丫头和粗使丫头。

一等丫头肯定不能派给林黛玉。虽然贾母将一等的袭人给了贾宝玉,但孙子怎么疼没人敢说,外孙女太疼则是捧杀。

就便袭人给贾宝玉也是委派,事实还在贾母名下。

林黛玉为何将丫头鹦哥的名字,改为紫鹃?紫鹃二字说明了一切

按照贾府规矩,少爷小姐只能用二等丫头。一等丫头是伺候父母长辈的专属。

鹦哥赐给林黛玉后,再出场已经被改名叫作“紫鹃”。而这一个名字的改动,则预示了林黛玉人生的走向有了变故。

首先,林黛玉给紫鹃改名的事并不奇怪。皆因古时候的奴才跟着哪个主子,就是谁的人。

改名字也是改换主子后基本要做的事。

不过,贾母赐给林黛玉的丫头,为长辈所赐,按说不改最好。

比如春纤是王夫人安排的丫头,林黛玉就应该没改名,毕竟春纤的意思与紫鹃、雪雁并不相同。

林黛玉为何将丫头鹦哥的名字,改为紫鹃?紫鹃二字说明了一切

林黛玉之所以给紫鹃改名字,十有八九还是贾宝玉撺掇所致。

比如贾母赐给贾宝玉的袭人与晴雯,都是贾宝玉根据“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而改。

贾母赐给林黛玉一个丫头,贾宝玉肯定要撺掇她改名字。否则黛玉初来乍到不会那么冒失。

其次,鹦哥儿代表笼中之鸟,虽有学舌之慧,却不免聒噪。林黛玉肯定也不喜欢。

她的性格追求自由和天性,如何愿意像鹦鹉那样被束缚?

可她改了鹦哥儿之名,却又在潇湘馆养着一个鹦鹉,便表明林黛玉追求自由之理想,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林黛玉将鹦哥儿改为紫鹃,意义又完全不同。

如果说鹦哥算是笼中鸟,代表闺中女儿受到的束缚。紫鹃则指向林黛玉的悲剧人生。

紫鹃就是杜鹃,有杜鹃啼血之意。

林黛玉为何将丫头鹦哥的名字,改为紫鹃?紫鹃二字说明了一切

《琵琶行》曰:“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指出杜鹃的悲剧寓意。

林黛玉的人生未过十八岁,因相思而死泪尽而亡。

她在《葬花吟》中说:“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泪尽便是血尽,血泪不分家。杜鹃啼血而死,正是那“荷枯藕败”枯萎而死的隐喻。

血初为红,再而紫,紫鹃即有林黛玉杜鹃啼血而死的预示。

曹雪芹借由林黛玉将鹦哥改名为紫鹃,也预示她未来结局的悲剧是死局,无法改变。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30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贾母将紫鹃送给林黛玉,是她一生最失误的决定,待到醒悟为时已晚
林黛玉来贾府后,贾母见她只带了两个人:王嬷嬷老,雪雁小,看着都不是得力堪用的,便将二等丫头鹦哥送去照顾黛玉。贾母送丫头给林黛玉,有这么几点要注意:一,贾家用人标准远高于林家。雪雁
2024-09-18 18:46:00
细说红楼梦:贾母想不到她赐丫头鹦哥,会成为林黛玉一生悲剧源头
上回林黛玉带来的两个人,尽管不中用,却对黛玉人生影响甚深,伏笔深远。无论是雪雁对应黛玉的人生经历,还是王嬷嬷姓王通“亡”,都与林黛玉的结局密切有关。既然林家人“不中用”,贾母就还
2024-09-16 15:57:00
细说红楼梦:林黛玉来贾府当晚睡前,才发现所见富贵只是冰山一角
上回讲到贾母看林黛玉只带两人进京,老的老小的小,便将二等丫头鹦哥赐给黛玉。一个鹦哥,加上王嬷嬷和雪雁,显然不是贾府真正的规矩礼仪。林黛玉也是直到这一刻,才算见识了贾府真正的富贵底
2024-09-16 15:56:00
贾母挂在房檐下的那些鸟,越细想越怪异,林黛玉一来就发现问题
...处伏笔,尤其重要章节的细节处就更是如此。比如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她眼中所见,几乎每一处都为未来埋下重要伏笔。读书人常关注黛玉见了贾母后的一系列情节故事,殊不知她一进贾府就有一
2024-09-19 19:32:00
细说红楼梦:看懂丫头雪雁,才知道林黛玉最后死得有多凄凉
上回讲到林黛玉只带了丫头雪雁和奶娘王嬷嬷两人进京,加上她来贾府后如履薄冰,一步不敢行错,一言不敢多说,可知林家的家世远不如贾府。想来也是,林如海小小前科探花,钦点的七品巡盐御史初
2024-09-17 14:57:00
细说红楼梦:林黛玉因贾宝玉引发的第一次哭,为什么与众不同?
...别多心!”贾家人对贾宝玉的“狂态”习以为常,哪知道林黛玉初来乍到的忐忑。贾宝玉之前“摔玉”的举动,真切吓到了林黛玉。而他摔了玉后心满意足睡了,确实让林黛玉“过目不忘”,到底还
2024-09-16 15:51:00
夏金桂丫头宝蟾,重了薛宝钗却不避讳改名,揭开红楼梦最大谜团
...辈的名讳。位低者要避位尊者的名讳。第一个避讳的人是林黛玉。贾雨村对冷子兴道:“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我心中
2024-09-13 20:52:00
《红楼梦》的开篇美学,诠释了什么叫作“富贵”
...今不如昔。但展现的与众不同的富贵,别说刘姥姥,就是林黛玉初来乍到,都叹为观止。 (第三回)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
2024-10-08 16:26:00
红楼梦里的淡人——林黛玉的丫鬟雪雁
...所谓,没必要,不至于。红楼梦里面也有个淡人,那就是林黛玉从南方带来的丫鬟雪雁。雪雁的的工作淡淡的。雪雁是林黛玉从南方带来的丫鬟,她的工作就是照顾好林黛玉的日常起居,她工作的努
2024-12-04 10: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