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个偏远的山村,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多做些什么?
在惠水县摆金镇摆金村,答案藏在“老邓驿站”的一声问候里,也藏在“心语小屋”女法官耐心地倾听中。近年来,摆金村与挂帮单位惠水县人民法院携手,立足党建引领,依托司法力量,探索出一条融合“法治温度”与“群众温情”的未成年人保护新路径。
普法现场
党建引领强根基,村法共建护童年
摆金村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村党组织的重要议题,以党建为引领,联合惠水法院,探索出“1+3+N”工作模式,为乡村护“未”工作打下制度和机制基础。
“1”,即由村党组织统一领导,确保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3”,指建立网络管理、矛盾调处、法治宣传三项机制,构建工作闭环;“N”则是充分发挥法院挂帮优势,整合人民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等多方资源,推动调解与普法并重、教育与防范同步。
今年7月,在一起婚姻纠纷调解中,法官向当事双方明确说明:“父母即使离婚,依民法典规定,抚养教育保护义务依然存在。”
恰逢暑假,干警现场提醒父母注意防溺水,特别是在河边、水库等易发区域。“看住孩子,别因情绪耽误了安全。”调解笔录中,还特意记录下这一提醒。
这样的细节,已成为摆金法庭工作常态。2024年以来,该村成功调解涉未成年人家庭纠纷5起,调解成功率超过85%。
为让法律力量延伸至群众身边,惠水法院推动“法院联村”机制,在易地搬迁安置点打造“老邓驿站”党员示范点,配套“固定站点+流动服务”机制,真正做到关爱不缺位、服务不断档。党建引领下的法治实践,为村里的未保工作注入了持续动力。
普法现场
建阵地搭平台,为孩子打造温暖角落
孩子们需要一个安全的角落,也需要有人倾听。为破解留守儿童课后照看难、情感陪伴缺的问题,摆金村与惠水法院合力打造“26℃温馨港湾”与“心语小屋”两个服务阵地。
“放学我就来这里写作业,看电影,有人陪。”小杰(化名)的笑容透出安心。2024年以来,“温馨港湾”已接待未成年人超200人次,功能涵盖法治小课堂、影音区、传承手工坊和阅览室,不仅解决了孩子“去哪”的问题,也搭建起多元化成长空间。
“心语小屋”则面向留守女童,提供心理疏导和法律咨询服务。每月一次,“法官妈妈”来听孩子们说说心里话。“她问我怕不怕晚上一个人睡、会不会想妈妈。”小童(化名)说。2024年以来,这样的心理疏导服务已开展2次,覆盖全村10余名留守女童。
普法工作也在持续推进。法院干警组成宣讲团,走进全镇10余所中小学,开展防性侵、防欺凌等专题活动10余次,讲授自护技巧,提高安全意识。
去年中秋前夕,庭女士和丈夫杨某某来到摆金法庭时,面无表情、言语冷淡。调解室布置得像客厅,温暖的环境减轻了紧张气氛。法官耐心听、慢慢劝,从孩子说到夫妻,从“家里人”说到“大家事”,话音渐柔,两人终于释怀。“我们撤诉吧。”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得以重聚。
普法现场
用法治+关爱,为孩子成长撑起一片天
在摆金村,法律不仅“进课堂”,也“进家庭”“进清单”,用实打实的行动温暖孩子心田。
惠水法院派驻干部担任村级法律顾问,常态化为村两委干部和“法律明白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专题培训。2024年以来,村内联合镇文宣办、派出所、市监部门组建“护苗联盟”,重点巡查整治校园周边网吧、书店等场所,净化文化环境,摆金村成功创建全国“扫黄打非”示范点。
村里开设“传统技艺课堂”,邀请刺绣、芦笙等技艺传承人定期授课,激发孩子兴趣与自信。
一份“微心愿”清单,也成了孩子们期待的窗口:一本书、一只蛋糕、一个仙人掌……2024年以来,惠水法院干警共认领并实现“微心愿”20余个。孩子们的眼睛亮了、心也暖了,“原来我也被惦记”。
通过“教育帮扶全覆盖”,落实“雨露计划”、家庭经济资助等政策,2024年以来,累计为79名困难学生申请资助12.4万元;在“发展帮扶全覆盖”方面,排查村内残疾未成年人,为孩子提供“送教上门”;同时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对辍学风险学生及时干预,确保义务教育不落一人。
一个调解室、一方阵地、一张清单,看似微小,背后是党建统筹、多部门联动的制度合力,也是司法力量延伸、乡村治理提质的现实路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景雄
一审 何永利
二审 田洋
三审 孙晓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9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