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云南沐氏与麓川思氏的斗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3 16:47:00 来源:戏说三国

元明两朝麓川狭义指今之瑞丽市勐卯镇,广义指今瑞丽江河谷一带。元朝、明朝在今瑞丽先后设置麓川路、麓川平缅宣慰司、麓川平缅宣慰使司、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麓川平缅宣慰司。

麓川政权起源:东周显王五年(公元前424年),据传,傣族“国王”统一各部落,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建都“喊萨”(今瑞丽喊沙),国号“勐卯果占壁”,俗称“勐卯王国”。……南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萨戛历618年),芳罕即位为勐卯主,建允外城,坐镇勐卯。其后迁都棒罕。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金齿安抚司为金齿宣抚司,建立六路总管府,勐卯被建为麓川路,这是瑞丽区域得名“麓川”之始。(“路”是元朝地方行政区划之一,元朝中叶,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州(府)、县,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

据《瑞丽市志》“纪事·二麓川政权”记载:【1】

明洪武十五年(1382,萨戛历745年),明军入云南取大理下金齿,思伦发降,明置(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以思伦发为宣慰使。改木邦路为木邦府,云远路为云远府,孟定路为孟定府,镇西路为镇西府,威远蛮棚府为威远州,镇康路为镇康府,以上六府,后均为麓川兼并。这是麓川政权正式成为土司的开端。

明朝云南沐氏与麓川思氏的斗争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萨戛历747年),改平缅宣慰使司为平缅军民宣慰使司,以思伦发为宣慰使。八月,改麓川平缅宣慰司。

明建文元年(1399,萨戛历762)思伦发卒,被兼并的傣族各部纷纷脱离麓川自治,明朝借机建立各地土司政权。

明建文四年(1402年,萨戛历765年),“析麓川地”,设置勐养,孟定,木邦三府及威远,镇沅二州。

此次设府置州,目的是缩小思氏管辖范围,限制其影响面,使麓川平缅宣慰司仅剩今梁河南部、芒市、陇川、瑞丽及缅甸木姐、南坎等地;而思氏不甘心被钳制,明朝宣德三年(1428年),麓川平缅宣慰司脱离明朝、恢复“勐卯弄”(麓川国)向周边扩张;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勐卯弄”(麓川国)击败明军,占领澜沧江以西“祖地”;正统六年(1441年)、正统七年(1442年)、正统十三年(1448年),明朝倾半国之力“三征麓川”。

明正统十一年(1446)革除麓川宣慰司,以原来属于麓川管辖的陇把地,建立陇川宣抚司,麓川政权结束。

万历二十四年(1596),陈用宾又在勐卯筑平麓城,大兴屯田,以营兵驻守,共开二十二屯甸,并招内地百姓前来屯垦。【3】

(笔者注:明朝云南巡抚陈用宾建立的平麓城,是德宏地区建设最早的一座砖城,为今勐卯旧城。)

明朝云南沐氏与麓川思氏的斗争

二、交往与斗争

(一)沐英在潞江(怒江)以西屯田

洪武十九年(1386)九月,明太祖诏准西平侯沐英在潞江以西屯兵屯田。共屯田五万八千余亩,驻军六千六百九十三名。【2】相当于一个“卫”的兵力。

(二)沐英定边战役:

洪武二十一年(1388),(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思伦法统兵进攻马龙他郎甸之摩沙勒寨(今墨江县境内)。沐英遣都督宁正迎战,败麓川兵。思伦法又纠集兵众十万,战象百头,攻白崖川(今弥渡),沐英选精兵五千前往迎击,双方战于定边(今南涧县),经过激战,麓川军大败。【14】

(三)沐春征讨刀干孟,保护思伦发:

洪武三十年(1397),思伦法部酋刀干孟(傣名岛翰勐)谋反,破麓川宣慰司署,思伦法败走腾冲,携家眷逃昆明,沐春遣人护思伦法赴南京。朱元璋命沐春、何福、徐凯统兵讨伐。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军护送思伦法回保山,使人谕刀干孟,不从。明军越高黎贡山,直捣南甸(今梁河县),大破刀干孟,明军进至景罕,刀干孟兵凭险死守。沐春率轻骑渡怒江驰援,出其不意,一鼓而败之。刀干孟请降,朝廷不许。时沐春病卒,刀干孟竟不降。何福再讨,生擒刀干孟,送思伦法返麓川。【15】

明朝云南沐氏与麓川思氏的斗争

(四)沐晟征麓川:

沐晟作为主帅、沐昂作为参佐前往征讨。“正统三年(1438),麓川贼寇思任发侵据潞江、腾冲、南甸,掳掠边民,上敕定远总师往讨,公(沐昂)为参佐。”【16】“定远”即沐晟,主帅沐晟,主将方政产生意见分歧,征战失利,沐晟主张劝降,方政主张进兵,遭敌军埋伏,力战而死。沐晟考虑春天已过半,麓川(今瑞丽、陇川一带)瘴气爆发,拖延战事对官军不利,才撤到金齿(今保山),待机再战。接着奉旨撤军回昆,到楚雄府城突发疾病去世,时72岁。此次失败,成为朝廷大规模“三征麓川”的导火索。

(五)沐昂征麓川:

沐昂作为云南总兵统率征讨。“四年(1439),敕公(沐昂)为总兵,佩征南将军印绶,与副总兵都督吴亮、太监吉祥、吴诚统率士马,复征麓川。”

(六)蒋贵、王骥征麓川:

正统六年(1441)沐昂以云南总兵官兼征南将军身份,主管后勤补给运输等,配合朝廷派来的定西侯蒋贵、靖远伯王骥一征麓川,“师至腾冲,公分军由干崖(今盈江)、南甸(今梁河)进抵寇寨,持其巢穴,斩首擒获无算。”【17】“晟卒,弟昂代镇。昂字景高,佩将印讨麓川,驻金齿。”“昂主馈运,贼破还,昂督军捕思任发不能得,骥等复出师索之,破者蓝等地还。”【18】

(笔者注:者蓝,今瑞丽市南部境外之“姐兰”,时为麓川宣慰司驻地)。

正统七年(1442)思任发败退孟养宣慰司,被木邦击退,再退缅甸宣慰使司,被宣慰司酋长马哈省、以速剌囚禁于瓦城。正统十一年(1446),被马哈省、以速剌献给明军,被杀。

马哈省把思任发献给明军是有条件的:朝廷答应马哈省,若把思任发擒获献出,就给他麓川之地。从正统七年讨价还价到正统十一年,又经过云南总兵沐昂的劝说,马哈省才把思任发交给明军。朝廷任命马哈省、以速剌为缅甸宣慰司宣慰使。

这次征战将“勐卯弄”(麓川国)政权从“勐卯”(瑞丽江河谷盆地)逼到“孟养”(今缅甸克钦邦);正统九年(1444年),明朝另立陇川宣抚司,辖今陇川、芒市遮放、瑞丽、缅甸木姐、缅甸南坎等地,勐卯(今瑞丽)属陇川宣抚司管辖。此举进一步压制了思氏的势力范围,暂时控制了思氏对周边的掠夺侵扰。

(七)平定孟养及后续:沐昂的孙子沐璘参加平定孟养战役。沐瓒参加后续征讨。

孟养全称孟养宣慰司,治所在今缅甸北部,克钦邦首府城市密支那下面的一个盆地。正统七年(1442),思任发之子思机发与其弟逃奔孟养宣慰司,曾向明军求降而不得,明军进击,再逃奔缅甸宣慰使司。正统十三年(1448),反叛头目思机发只身逃脱,流窜藏匿在山箐作乱,十八岁的沐璘,以指挥佥事军职参加平定孟养之乱。主将仍是兵部尚书蒋贵。

孟养宣慰司与缅甸宣慰使司成为思机发的避难所,使其可以在两者之间来回逃避,为避免后患,朝廷必致思机发于死地。

“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缅中宣慰使司,以土酋卜剌浪为使。……洪熙二年(1426),自是来贡者只署“缅甸”,而“缅中”之称不复见。“【19】缅甸宣慰使司治所在瓦城(今曼德勒市)。景泰三年(1452),思机发隐藏在缅甸宣慰府。沐璘在缅人中悬赏捉拿,缅甸宣慰使以速剌等把思机发及其妻子擒获,送交明军,沐璘将思机发用槛车押解到北京。以速剌又向朝廷索取土地和赏赐。

(八)沐璘去世后,弟弟沐瓒被朝廷委以都督同知兼任云南总兵官,辅佐堂弟沐琮继续镇守云南。

陇川蛮族头领木密、罕贤因为争地盘发生战斗,沐瓒派遣使者带着命令,晓以祸福,准许他们归顺,依次迁谪到远处,其他罪过不过问。天顺六年(1462),麓川余孽思卜发大肆抢掠,侵夺孟木等处的土地,图谋不轨,势力较强,沐瓒请示朝廷,朝廷下令云贵两个都指挥使司,根据情况制定策略,大量准备进攻和防守的物资。最后,众叛乱分子害怕了,兵不血刃,边疆就和平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3 22:17:4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明朝,云南,斗争的资讯:
孙可望的权力斗争与大西军在云南的抗清之路
...,张献忠的旧部割据云南的时候所铸造的。1、清初乱世明朝崇祯十七年,也就是西元的1644年,这一年李自成的大军进入北京,建立了大顺朝。在李自成进京之前,明朝的皇帝崇祯帝选择自尽
2023-10-20 08:07:00
嘉靖皇帝在位45年,曾六次大赦天下,为何唯独不肯放过一个人?
1521年,名为“大礼议”的争论震撼了整个明朝朝野。作为新皇帝的嘉靖,他的态度与大臣们的意见产生了严重对立,点燃了日后的政治冲突。这一年,紫禁城的新主人朱厚熜正是当时年仅14岁的
2024-12-10 09:15:00
吴三桂与康熙:一场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
...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上对他负评很多,因为他背叛了明朝。他本来是以孝闻名乡里的,但最终恰恰又是他最为“不孝”,置自己父亲的生死于不顾,非要降清。人性是很脆弱的,假如明朝没有灭
2023-11-03 15:36:00
安南陈氏与胡氏的权力斗争:明朝的介入与后果
...,自古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到了明朝,虽说不再属于明朝领土,但依然作为明朝的属国而存在,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还册封过安南国王陈氏,安南也在大明王朝的帮助支持下
2023-11-10 15:44:00
大礼议事件:嘉靖皇帝与杨慎的权力斗争
...,远离京城,驶向遥远的流放之地——云南永昌卫。这位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曾是名门之后,政治前途一片光明,却在“大礼议”事件中彻底失去了仕途的路,杨氏家族也从辉煌堕入了沉寂。这一切
2023-12-19 22:42:00
朱橚在明朝丢人,在世界上有何巨大贡献
前言:宫廷与学术的交织明朝,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在这个朝代中,皇权斗争与学术繁荣并存,各种文化现象层出不穷。而朱橚,正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他的一生,既在明朝宫廷中扮演了重要
2024-03-14 17:17:00
简介明朝官员邹应龙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
2024-06-24 13:05:00
聊聊明朝后期的政治巨头:后三杨
明朝中后期,政治舞台中心出现了三位影响深远的政治家,他们被合称为“后三杨”。这三位分别是:杨一清、杨廷和以及杨慎。他们的政治生涯,不仅影响了明朝的政治格局,还深刻地体现了明朝中后
2024-10-15 20:55:00
吴三桂明明被分封在云南,为何却把儿子留在北京?有什么目的?
...一来,大将就不容易叛变了。满清在中原建立政权之后,明朝的残余力量和其他各种反对清朝统治的力量,还在坚持斗争,各种反清斗争此起彼伏,为了尽快平定天下,一方面要依靠满清军队,一方
2023-10-16 13: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