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有望免登记
南京各银行已做好相应准备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曹丽珍高洁
“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这个3年多前热搜关注的话题,如今有望迎来重大调整。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取消了关于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人民币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
目前《管理办法》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记者11日走访南京部分银行网点发现,市民普遍对新规表示欢迎,银行方面也已做好相应准备,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
探访:目前5万元以上存取款仍需登记
当天上午近11时,记者在建邺区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遇到了前来办理存款业务的市民陈女士。
陈女士经营着一家便利店,时不时要跑趟银行来存营业款。“每次超过5万元,都要向银行解释钱是怎么来的,感觉挺麻烦的。”她认为,银行根据监管要求做无可厚非,就是觉得额外增加这些环节很不方便。“听说马上要出新规,取消这个硬性要求,那太好了,银行办理业务的效率都能提高不少。”陈女士话语中透露出欣喜。
该行大堂经理告诉记者,目前该网点仍按照现行的监管要求来执行,不过为了方便市民,对于大额取款业务,客户可以提前通过手机银行App预约,并备注好取款用途,到网点后就可以直接办理,“这类业务目前量不大,平均每天不到10笔,每笔业务耗时15分钟左右。”
在工商银行科技支行,相关网点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网点也还是按要求进行存取款核查。个人客户如需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要先预约,网点做好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登记与核查。核查通过后,网点即可正常办理存取款业务。
声音:取消登记不等于放松监管
当天,针对有望落地的新规,记者在部分银行网点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得到的反馈与网络调查结果相印证。
绝大部分受访市民对取消相关登记要求表示欢迎,认为存取款的便利性将极大提升。“我们这行经常要存取大额现金,每次登记太耽误时间,就盼着新规早点实施,生意往来也会方便很多。”做建材生意的蔡先生说。
也有个别市民表达了担忧。“银行简化手续,这固然是好事,但会不会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有时候真是防不胜防,希望银行还是要加强监管,不能放松。”退休教师魏先生说。
“取消登记,不等于放松监管。”前述工行科技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也正密切关注新规动态,一旦落地施行,我们仍会通过系统监测异常交易,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下,不给个人客户的正常交易增加负担。”
趋势:风险控制正逐步从“人防”转向“技防”
2022年1月出台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时,“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这一规定在当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等话题迅速冲上热搜。
“此次《管理办法》拟对单笔超5万元的个人存取现金不再强制说明来源或用途,这是监管转向智能风控的必然趋势,也体现出金融行业在持续优化服务。”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蒋昭乙表示,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银行已具备通过交易流水、客户画像等手段识别可疑交易的能力,不再需要依赖传统的登记问询方式,风控系统正逐步从“人防”转向“技防”。在此过程中,个人用户办理相关业务将更加便利,体验感将明显提升。
据了解,此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将一直持续到9月3日。对于老百姓普遍关心的落地施行时间,相关业内人士预计,新规有望在年内就能正式落地。在此期间,金融机构将完成系统调整,并进行必要的员工培训,确保新规平稳实施。
采访过程中,相关业内人士也表示,《管理办法》拟取消5万元现金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登记,并不意味着对反洗钱监管的放松,“政策变化的本质是监管方式的升级,在科技的赋能下,一方面持续做好金融风险防范,一方面又能为老百姓提升便捷性,体现监管进一步平衡好金融风险管理和优化金融服务的意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