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停伐十年 林区端起生态“饭碗”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01 04:3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士英 本报见习记者 李家欣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1日 09版)

停伐十年 林区端起生态“饭碗”

春季回归林区的天鹅 李钟林摄/光明图片

停伐十年 林区端起生态“饭碗”

像父母当年一样,沾河林业局有限公司瞭望员王刘洋和妻子徐盼守护着小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图为龙江森工集团融媒体中心提供。

停伐十年 林区端起生态“饭碗”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华秋沙鸭 图为龙江森工集团融媒体中心提供。

停伐十年 林区端起生态“饭碗”

俯瞰东方红林业局有限公司林区。图为龙江森工集团融媒体中心提供。

【生态聚焦】

莽莽林海,松柏森然……初夏,走进黑龙江省龙江森工林区,满眼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

作为国有重点林区,龙江森工林区的森林经营总面积达658.57万公顷。在产量最高峰时,全国所用的每10根木头中,就有将近3.5根产自这里。2014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这里也开始休养生息。

如今,十年过去了,龙江森工人放下斧头锯,由砍树人、伐木人变为种树人、护林人,林区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守护好这片绿色

生在林区,长在林区,今年50岁的桦南林业局有限公司员工于红波还是毛头小子时,就跟着父辈做伐木工。“那时候,木头意味着一家人的生活,我跟着大人每天穿梭在林子里砍木头,一个月收入千八百块钱,勉强够一家子吃喝。”回想起停伐前的生活,于红波感慨万千。

停伐后,于红波自告奋勇成为一名护林员,“森林资源是有限的,父辈们为了生活,不得不伐木取材卖钱,到我们这一辈,观念该转变了”。

要想更好地护林,就要了解森林。于是,他有事没事就往山里跑,“红松树皮颜色深,松塔大。落叶松冬天掉叶子,树干直溜儿。这是黄柏,那是杨树……”

“走,去看看这些年新栽的树苗。”沿着林间小路,于红波领记者来到一片整齐的林地。“人造林都成行成趟,第三排的那棵红松,是停伐后我亲手栽的,长得有‘二大碗’碗口那么粗。”顺着于红波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棵3米多高的红松笔直地挺立在那儿。“我们的责任,就是把林护好、把树种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于红波语气坚定。

在林区,防火是首要大事。早上天刚亮,沾河林业局有限公司森林防火部瞭望员王刘洋就登上瞭望塔,查找火情隐患。

眼前这座瞭望塔约20米高,塔身为金属钢架结构。林风吹过,塔架轻微晃动。钢架顶部有个红色小屋,那是王刘洋与妻子徐盼的瞭望室。瞭望塔有个特殊的名字——“彩芹瞭望塔”,父亲王学堂和母亲朱彩芹是瞭望小屋的前任主人。如今,夫妻俩从父母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值守在森林深处。

“彩芹瞭望塔”承担着沾河林区森防通信大部分传递中转任务,是守护森林、预防发现火情的“眼睛”。近两年,在科技手段的助力下,瞭望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视频监控24小时以‘可见光+热红外’监测火情,我们俩也基本能睡个踏实安稳觉。”说完,王刘洋又放飞无人机,让它飞升到高空巡视山林。

停伐以来,龙江森工集团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推进森林防灭火“空天地”一体化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实现连续13年无森林火灾。同时,落实三级林长责任和五级管护责任,完成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相关统计显示,龙江森工集团所辖森林面积由2014年的551.37万公顷,增长到现在的557.95万公顷,增长面积的蓄积量相当于5.5亿棵大树。

珍稀野生动物越来越多

登高远望,大沾河自北向南蜿蜒曲折,水流平缓,两侧湿地连片。周边,郁郁葱葱的林木,宛如一片绿色海洋,滋养着这片土地及生灵。

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山脉北麓的大沾河上游,是小兴安岭林区类型齐全、分布集中、面积最大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凌晨三点半,保护区科研科长谷彦昌开始监测记录白头鹤的活动。“这几天正是繁殖高峰期,雄鹤来门前采食的时间越来越早了。”果然,在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斯孟野生动物监测站院门前的田间,两只鹤正低头翻找食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迁徙来的野鹤,监测站每年会播种50多公顷的小麦和黄豆,到了秋天部分不收割,为来年开春回来的野鹤补充足够的食物。

“以前我们这儿风大,还经常刮沙尘暴。停伐这些年来,眼瞅着湿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不少珍贵的禽鸟前来栖息繁衍,很多都成了我们的‘老朋友’。”谷彦昌告诉记者。

不仅珍稀鸟类越来越多,随着林区生态环境的好转,东北虎、东北豹等野生动物也频繁现身,活动区域不断扩大。

在龙江森工集团,先后有14个林业局有限公司发现了东北虎的踪迹。今年1月,穆棱林业局有限公司和平林场护林员王道辉在例行巡护时,发现了老虎足迹。“沿着这一道儿留下明显足迹,除了领地标记,还发现排泄的粪便。”穆棱林业局有限公司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负责人郭建军介绍,这已是穆棱林区近年来发现的第5只成年野生东北虎。

十年来,龙江森工林区采取停、管、抚、造等措施,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得到有效恢复和稳步提升。如今,各林区已从过去单一保护林木林地为主,变为对山水林田湖草沙和野生动植物的系统保护和修复。

监测数据显示:龙江森工林区共繁殖黄胸鹀、花田鸡等鸟类31.51万只,救助并放生东方白鹳、火烈鸟、白头鹤等野生动物180余只;素有鸟类“活化石”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再现龙江森工林区河畔;红豆杉、高山红景天等珍贵野生植物种群数量也持续恢复增长。

林区职工吃上“生态饭”

走进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的刺五加标准化种植基地,一株株刺五加错落有致地根植于山林间,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的图景。

刺五加是生命力极强的植物,耐旱耐寒,适合仿野生栽植。而且,它的全身都是宝,根、茎、叶、花、果皆可入药,叶能食用,也可做茶饮,是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刺五加生长在山坡林中或路旁的灌木丛中,既不会破坏森林原有的生态环境,还能拓展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领域,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一举两得。”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森林经营管理部部长周乃军说。

近年来,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林区资源和区位优势,把发展以刺五加为重点的“寒地龙药”产业作为提升林区百姓创收能力、推动林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延长产业链条,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强企富民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

“这些都是近两年栽植的刺五加,经过两年的扎根期,今年进入加速生长阶段。你看,这一节是今年新长出来的,有30到40公分长,再过两三年就有收益了。”刺五加种植户商成辉兴奋地介绍。

除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各地林业局还积极探索森林发展的新方向。

在林口林业局有限公司林区,随处可见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有“党员林”“青年林”“劳模林”……早些年栽种的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眼下三四米高的都是停伐当年种下的新苗。“2013年,我们营造了1万亩碳汇林,如今那片林子带来了不小的收获。去年,我们单位被确定为国家森林碳汇试点单位。”在林口林业局有限公司森林经营管理部部长赵国强眼里,营林造林是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停伐十年来,龙江森工林区的森林覆被率、总蓄积量、公顷蓄积量分别增加到84.71%、7.14亿立方米和120.9立方米。2020年年底,经中国林科院评估,龙江森工集团的森林和湿地资源资产总值为2.8万亿元,年生态服务价值为5162.11亿元。

“不卖木头卖空气,这就是林区人的新想法”——赵国强卖了个关子,“我们采取科学手段合理营林造林,提高单位面积森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建立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努力打造可复制的森林碳增汇及可持续经营模式”。

停伐十年,林区端起生态“饭碗”。可见,保护好绿水青山,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让森林再续绿意绵长,已经成为龙江森工人的共识与行动。

(本报记者 张士英 本报见习记者 李家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龙江森工集团:十年蝶变 见证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
...库“四库”功能进一步增强。 今年56岁的王凯曾是柴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卫星林场的一名伐木工人。2014年3月31日,王凯伐倒了龙江森工林区停伐前的最后一棵树。“当时心里的滋味真
2024-04-01 16:23:00
休养生息护林海 植绿兴绿十年间(深阅读)
...绿十年间(深阅读)本报记者 郭晓龙龙江森工集团通北林业局前进苗圃一景。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摄龙江森工集团护林员在林区巡护。资料图片核心阅读10年前,随着最后一声采伐号子响彻山谷
2024-08-13 06:09:00
叶日山委员:让林区农民端起“绿饭碗” 吃上“生态饭” 鼓起“钱袋子”
...-江西频道在“委员通道”上,江西省政协委员、赣州市林业局局长叶日山展示赣州林下经济成果的图片。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人民网南昌1月16日电(记者时雨)近年来,林下经济作为朝阳产业
2025-01-16 23:44:00
龙江森工集团:做强“鹅”经济 产业“振翅飞”
...,为寂静的林区增添了一丝生机。“嘎嘎嘎……”在迎春林业局有限公司向阳农场的白鹅养殖基地,大鹅的叫声不绝于耳,工作人员挥舞着手中的工具,将白鹅赶出围栏,装进筐内,称重装车。“首
2024-08-12 17:28:00
探访龙江森工林区灾后重建:生产生活加速“回血”
...芬68岁,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洪水。龙江森工集团东京城林业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京城局”)在山洪中有111座桥梁、368座涵洞垮塌,损毁林区自有道路、公路、防火道路435公里
2023-08-27 17:22:00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邂逅一片林
...,让我肃然起敬。2021年6月3日,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有限公司乌马河林场分公司施业区,张英善在查看他30多年前种下的松树。2021年6月3日,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乌马河
2024-04-03 15:28:00
直击黑龙江省东京城林区汛后重建:受灾民众将入住安置房
...看到了曙光。”8月3日晚,龙江森工林区大海林、东京城林业局骤发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区域暴雨过程,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加之山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突发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山洪
2023-08-25 19:57:00
...春林区,处处草长莺飞、充满生机。在龙江森工集团迎春林业局有限公司皖峰林场的树林中,一群新入职的大学生员工围着林场巡护员认真聆听林业知识,不时询问各种关于生态建设、林木保护方面
2024-06-26 16:02:00
惊艳亮相 “森林食品”释放“舌尖上的诱惑”
...把“森”标产品系统性开发作为核心工作,通过打通23个林业局优质产品价值转换通道,实现森工产品标准化整合,逐步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不断赋予产品更
2024-05-19 09:0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四川友谊医院蒋林君:从技术实施到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在四川友谊医院接受放疗的过程中,医生的细致操作和先进技术让我感受到很大程度的舒适,复查结果也显示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45岁的张女士在确诊宫颈癌后
2025-09-13 16:00:00
高济健康以专业赛事驱动服务全面升级 重塑医药零售行业价值
近日,高济健康“2025年高济特慢病专业服务菁英峰会暨‘唐林杯’技能大赛”在南京成功举办。这场汇聚全国精英药师的赛事,不仅是高济健康药师团队专业服务能力与特慢病管理素养的一次集中展示
2025-09-13 11:14:00
30天稳固定植肠道!共生源常宁宁益生菌守护随时在线
吃益生菌就像给肠道“施肥”,可要是菌株不对、活性不够,再贵也是白搭。最近,不少市民在挑选益生菌时犯了难。好消息是,随着本土国际化上市集团共生源研发的常宁宁益生菌固体饮料上市
2025-09-12 10:54:00
黛安蒂护肤品荣获尚普咨询集团系列品牌证明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50岁以上人群消费能力的提升,50+熟龄肌护肤市场正逐渐成为护肤行业的新蓝海。50岁以上人群的胶原蛋白流失速度可达30岁时的2
2025-09-12 10:57:00
北纬41°的黄金馈赠,籽香坊用一瓶油撬动健康新纪元
在广袤的内蒙古高原,北纬41°的苍穹之下,蕴藏着一片被自然眷顾的黄金种植带。充足的日照,巨大的昼夜温差,独特的高原气候
2025-09-12 11:33:00
持续疲劳休息难缓解?警惕血糖异常!中医智慧教你科学调理
最近总是感觉疲惫,休息过后也没有明显改善——这种持续的疲劳感正在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在排除了睡眠不足、工作压力等因素后
2025-09-12 11:35:00
南明区老干部党校开展网络意识形态讲座暨第二期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委员)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委员)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近日,贵阳市南明区老干部党校开展网络意识形态讲座暨第二期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委员)培训
2025-09-12 14:52:00
尊师助老 情暖银龄——黔西南州老年大学举行教学工作会暨教师节活动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值此教师节与敬老情谊交融之际,黔西南州老年大学以“致敬教师节、调研医养基地、书画志愿服务”三项活动为抓手
2025-09-12 14:53:00
东城中医医院刘轩医师:五行针灸治疗青少年焦虑抑郁
出诊时间:每周四上午刘轩:执业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五行针灸师、国家二级营养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五行针灸源于《黄帝内经》
2025-09-12 15:11:00
健康向黔·医者仁心——群众身边医卫工作者故事 单竹周:34年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疾控中心的实验室里,检验科科长单竹周的手指划过一排排试管,动作轻柔却稳定,移液枪重复着机械的动作。灯光下的单竹周扶了扶眼镜
2025-09-12 15:55:00
体检查出肝内钙化灶?这一陈旧性病灶,多与4大因素有关
钙化并非独立疾病名称,而是由某些疾病或病理过程引发的现象,也是影像学检查中(超声、CT等)可识别的典型征象。肝内钙化灶亦是如此——在超声或 CT 图像上
2025-09-12 17:19:00
从“救心”到“强心”:冠心病介入专家详解PCI术后康复全攻略
当胸痛来袭,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堵塞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大家常说的“放支架”,是挽救心肌、恢复血流的关键手段
2025-09-12 17:19:00
太和夜话 | 耳内疱疹引发半月剧痛,太和微创射频术助老人脱困
听众朋友们,晚上好。欢迎在傍晚,收听十堰广播电台的《太和夜话》,我是文艺。华灯初上,夜幕轻垂。当您结束一天的忙碌,正享受这份傍晚的安宁时
2025-09-12 17:41:00
刺身下肚,小心病“虫”口入——解码肝吸虫的隐秘江湖
薄如蝉翼的刺身(即鱼生、生鱼片),佐以鲜香蘸料,撩动无数食客味蕾。可就在这极致鲜美的背后,却潜藏着令人触目惊心的健康威胁——肝吸虫感染
2025-09-12 17:52:00
“子宫掉下来”是咋回事?
“下面掉出个鸡蛋大小的东西,走路磨得疼,坐着不得劲,太受罪了。”76岁的张奶奶(化名)讲到困扰自己的难言之隐,不禁哽咽
2025-09-12 18: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