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有其父必有其子,周勃、周亚夫父子的共同遭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21 13:51:00 来源:戏说三国

老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意思是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

老话都是经验之谈,汉初这对父子果真适合这句话。

西汉这对父子命运何其相似,带兵有方,匡正国难,贵为丞相,牢狱之灾……在朝廷有危难时,挺身而出将兵匡扶,而后位居丞相,然而又从丞相高位突然跌落,被囚入狱。究其原因性格使然,这父子俩便是——绛侯周勃和条侯周亚夫。

“绛侯周勃始为布衣时,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及从高祖定天下,在将相位,诸吕欲作乱,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已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史记·列传第二十七绛侯》

司马迁对父子俩的命运感到惋惜,“惜哉贤将,父子代(相继)辱”,在评论中明贬实褒。翻译成白话文——

周勃还是平民的时候,不过是个粗陋朴实的人,才能平庸之辈。等到跟随刘邦平定天下,身居将相之位。吕氏家族想谋反作乱,周勃挽救国家于危难,使朝廷恢复正常。即使伊尹、周公这样的贤人,怎能超过他呢!周亚夫用兵,时刻保持威严庄重,坚韧不拔,即使司马穰苴这样的名将怎能超过他呢?可惜他自满自足而不虚心学习,能谨守节操但不知恭顺,最后以穷途困境而告终,真令人悲伤啊!

有其父必有其子,周勃、周亚夫父子的共同遭遇

周勃雕像。

从普通人到太尉

“绛(山西侯马东北)侯周勃者,沛(江苏沛县)人也。其先卷(河南原阳西南)人,徙沛”,周勃祖居卷,后来迁徙到沛县,跟刘邦也算是老乡。

“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材官引强。”“薄曲”为养蚕用的工具,类似于席子或者筛子,用苇、竹编制。“给事”解释为供职、服务,“给丧事”帮别人料理丧事。“材官”原意为秦汉始置的一种地方预备兵兵种,引申为勇士。“引强”意思为拉开强硬的弓。

司马迁对周勃的简介绝对符合评论所说,周勃“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时势造英雄”,秦末汉初各地群雄并起,周勃忠心耿耿追随刘邦,最终平定天下而被赐爵列侯。

“食绛八千一百八十八户,号绛侯”,在“高祖功臣侯”表中排名第四。功臣榜排名中这个位次相当高。酂侯萧何第一;平阳侯曹参第二;宣平侯张敖,刘邦的女婿排名第三;而舞阳侯樊哙,刘邦的连襟却位于周勃之后,排名第五。

燕王臧荼、韩王信谋反,周勃披挂上阵平定叛乱,“迁为太尉”。“太尉”为汉时军事最高长官,位列“三公”。燕王卢绾造反时,周勃取代了前线指挥的樊哙,再次平叛。

司马迁对周勃军旅生涯的记录中,既没有指挥过出色的大战役,也没有智谋取胜或者以少胜多的战绩,比较符合“才能不过凡庸”的鉴定。

在追随刘邦打天下时,作战勇猛,敢于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司马迁多次使用“先登”二字,指率先登上城墙。在平定燕王臧荼、韩王信叛乱中,司马迁又两次使用“所将卒当驰道为多”。意思是,周勃所率领的士兵在车马大道上抵御(阻挡)敌兵,战功最多。

无论是“先登”,还是“当驰道”都说明周勃擅长在战场上与敌兵正面交锋,没有采用诡诈奇袭的战术。

有其父必有其子,周勃、周亚夫父子的共同遭遇

周勃右袒闯北军。

刘邦遗命任太尉

“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周勃为人质朴倔强,老实敦厚,高帝认为可以委任大事。

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

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史记·本纪第八高祖》

吕后在刘邦临终前问及丞相人选,刘邦不仅推荐了曹参、王陵、陈平,而且对周勃竟然也有神奇的预言。此时,周勃正奋战在平定燕王卢绾的前线。

刘邦“回光返照”说出来的这句话有点超乎寻常,而且非同一般的灵验。刘邦怎么会预知“刘氏宗室”会动荡不安呢?莫非对吕后诛灭刘氏的阴谋早有预判?那么,刘邦为什么没有预料到嫡孙一脉被周勃灭门呢?

“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孝惠帝刘盈前六年并没有遵行刘邦“遗嘱”,取消了太尉一职,所以周勃为太尉也就无从说起了。周勃虽然被任命为太尉,应该是虚职并无实权。“十岁,高后崩。吕禄以赵王为汉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汉相国,秉汉权”,这个“秉”字为把持、操持的意思。

军权被吕禄控制,政权被吕产操控,所以周勃、陈平虽为太尉、丞相却无实权。“勃为太尉,不得入军门。陈平为丞相,不得任事”,吕后在世的时候,周勃陈平无权尚且可以“忍辱负重”,当吕后去世后,“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

其实,吕后去世之后,齐哀王刘襄(刘邦长庶子刘肥的儿子)最先发兵西进,“欲诛诸吕而立”。这场本来是刘氏宗室与外戚之间的权力争夺,最终却演变为功臣派与宗室和外戚之间的权力争夺。

无疑,以周勃、陈平、灌婴为首的功臣派碾轧外戚与宗室势力,在权力争夺中取得决定性作用。平叛诸吕之后匡扶刘氏,在各方妥协中确定迎立了代王刘恒——各方均认为可以随意架空的“傀儡”皇帝。

有其父必有其子,周勃、周亚夫父子的共同遭遇

周勃画像。

周勃出任右丞相

“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汉文帝刘恒继位之后,周勃一跃成为右丞相。汉代以右为尊,无疑较之左丞相陈平,周勃地位更高一些,并且文帝赐予较为厚重封赏,“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跟随刘邦打天下食邑才八千多户,现在一下子晋升为万户侯。

汉文帝上任之初大肆封赏,宗室方面,从琅玡王刘泽到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功臣方面,从周勃到灌婴以及纪通宋昌等等;外戚方面,从薄昭为轵侯到淮南王舅父、齐王舅父均封侯。而且,那些跟随刘邦开国功臣六十八人,以及刘邦时代的老官吏的都有封赏。

“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在《陈丞相世家》中,司马迁用此表明在诛灭诸吕和拥立汉文帝上,实际上陈平功劳远比周勃的大。而对比在《绛侯世家》中对周勃战功介绍,司马迁无非暗示一点,周勃基本上不大动脑筋,没有花花肠子,只是执行力较强,而且忠诚于刘氏宗室。

其实,吕后时陈平就任右丞相。汉文帝继位后,陈平却称病回家,“欲让勃尊位”。陈平以退为进,不居功自傲确实难得。当然,毕竟陈平在诛灭诸吕时没有军功,且让位还有谦让美名。陈平降为左丞相。

周勃任丞相后有点飘了,“朝罢趋出,意得甚”,上朝结束一路颠跑,骄矜之态不言而喻。“上礼之恭,常目送之”,汉文帝对周勃恭敬有加,经常目送他离去。中郎袁盎对此看不下去了,“陛下认为丞相是哪种人呢?”

“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袁盎晁错列传》

“社稷臣”指以社稷相托的重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而“功臣”则是指在某些方面立功的大臣。这是袁盎对周勃的看法,也可能是朝臣们的普遍看法。陈平的“谦让”固然是其智慧使然,又何尝不是周勃居功自傲,表现过于明显呢?

“丞相如有(似乎已有)骄主色”,袁盎看到周勃似乎已有傲视皇帝的表现。所以对汉文帝的一味地谦让认为不妥,“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有其父必有其子,周勃、周亚夫父子的共同遭遇

辞官再度出任丞相

汉文帝“隐忍”工夫确实了得,在安定了局势之后,便对功臣进行疯狂的反扑“报复”。毕竟,功臣“族灭诸吕”是为了争权夺利,且认为刘恒懦弱才拥立为帝。况且,刘恒继位也付出了代价,代王后所生四子均死于非命。

“居月余”,汉文帝继位后一个月多,时间之快凸显汉文帝政治掌控能力强。“人或说勃曰”,有人劝说周勃。虽然司马迁没有明确这个人是谁,但推测为汉文帝身边宠信之人,或许为中郎袁盎。

“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史记·世家第二十七绛侯》

白话文这么理解:您已经诛灭了吕氏家族,拥立了代王为帝,威震天下。受到了皇帝丰厚的赏赐,处于尊贵的地位,这样子受宠,时间久了必将大祸临头。这句话在《汉文帝本纪》中也有雷同版本。

“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周勃有点害怕了,也感觉到了自己处境危险,于是向汉文帝请求归还相印,辞官。汉文帝点头同意了。

“岁余,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一年多,陈平死了,汉文帝又让周勃任丞相。

这反映周勃贪恋权势,既然辞官了又何必再次上任。在此前,汉文帝曾问周勃,大汉一年判决案件是多少?一年钱谷收支是多少?周勃一个问题都不能对答,“汗出沾背,愧不能对”。相同的问题,陈平却回答自如,“有主者”(这些自有主管的人)。

从这里来看汉文帝表面上对周勃“恭敬礼让”,实际则威严不容小觑,而周勃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确实逊色于陈平。司马迁将原因归结于周勃不知学习,好像父子都是如此。

“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向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东向坐”,坐西面东为尊贵之位,意思为不尊重有学问的人。周勃不喜好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学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他朴实无文就是这样子的。

免职后牢狱之灾

周勃再度出任丞相“十月余”,汉文帝下令让列侯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但是,诏令下达之后遇到阻力,于是就拿周勃作示范,“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周勃再度免去了相职。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行县”,巡行所属各县;“绛”,周勃的封邑。一年来,每当河东守尉巡行到绛城,“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通披)甲”。

周勃在家随时身着铠甲,为什么会害怕被杀呢?由此推测,在《外戚世家》中“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这背后隐藏着汉文帝继位所付出的代价,四子应该均死于非命,且王后大概也是吕姓。而杀害四子的主凶应该是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

周勃让家人手持兵器保护下“接见”河东守尉,“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后来有人上书给汉文帝状告周勃意欲谋反,皇帝诏令下交廷尉处理,周勃被逮捕审讯。“勃恐,不知置辞”,周勃恐惧,不知道怎么回答。这点验证了刘邦评价“重厚少文”,不善言辞。

“吏稍侵辱之”,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如果没有授意,一个狱吏岂敢对曾经的丞相、太尉如此放肆?这授意者是谁还需要明说嘛。

周勃拿出千金贿赂狱吏,狱吏才提醒他:可以让公主为你作证。公主即汉文帝的女儿,周勃儿子周胜之的媳妇。此外,周勃将加封所受的赏赐都送给了薄昭(汉文帝的娘舅),薄昭替周勃向薄太后说情。

如此,周勃总算是逃过一劫,“赦绛侯,复爵邑”。

有其父必有其子,周勃、周亚夫父子的共同遭遇

“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史记·世家第二十七绛侯》

周勃出狱以后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却不知道狱吏的如此尊贵啊。”周勃重新回到封地,于汉文帝十一年去世。

周勃既然已经辞职了,完全没必要再度出任丞相一职。

其一,能力不具备,不知道如何应对皇帝的问答;

其二,曾经的功劳不足以荣光一世;

其三,看不透人性,对汉文帝不够了解。

不过,相对于周勃最终寿终正寝也算是幸运的了,这点比他的两个儿子周胜之、周亚夫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1 1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什么汉文帝看不惯周勃
...山重新夺回刘氏手中,两人商量一阵,便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虽然周勃为汉朝立下大功,对刘恒也算有拥立之功,如果没有周勃和陈平的鼎力支持,恐怕刘恒不一定当得上皇帝,可刘恒当上皇帝
2022-12-21 15:19
汉文帝要斩周勃,薄太后却不同意
...代王刘恒,并将他扶持即位,成为拥立有功的大臣之一。汉文帝时,周勃先后两次担任丞相,位极人臣,权势十分显赫。大多数像周勃这样权高位显的大臣都容易受到猜忌,汉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贤
2023-02-03 15:22:00
周勃:从开国功臣到被文帝打压的丞相
...派与皇族派联手,便借势发动政变,剿灭吕氏一族,迎立汉文帝上位,可以说匡复汉室周勃当居首功。汉文帝登基以后,论功行赏,任命周勃为右丞相,食邑万户,周勃是当时得到封赏最高的功臣,
2024-01-13 21:25:00
周勃周亚夫父子:功高盖世却遭遇皇帝猜忌的悲惨命运
...不其然,吕后专权,周勃与陈平一举挫败吕氏图谋,拥立汉文帝上位,可以说,对汉文帝那就是立下拥立大功啊,可后来呢,有人告他谋反,其实他当时他早以不任要职了,可皇帝当真了,就下令彻
2023-10-31 08:54:00
你知道平定“诸吕之乱”的四位功臣分别是谁吗
...诸侯诛灭了吕氏,共同拥立汉高祖之子代王刘恒为帝。在汉文帝时期,周勃曾两度任相,被免之后回到封地绛县。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周勃去世。二、陈平陈平少喜读书,有大志。秦二世
2024-02-07 13:43:00
周勃是怎样一个人,后来结局如何
...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这段文字的意思是:汉文帝在熟悉了一段时间的国家大事之后,在一次朝的时候就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啊?周勃说,不知道。文帝又问:
2024-03-26 17:22:00
汉文帝即位后,却恩将仇报
汉文帝名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原本被封为代王,他本人既不得父皇的喜爱,母亲也受到刘邦的冷遇,根本没有机会成为皇帝。可是,吕后死后,爆发了诸吕之乱,以太尉周勃为首的大臣们,诛
2023-08-28 11:22:00
汉文帝刘恒本是藩王,为什么继位后变得非常厉害?
...气。哪有那么多运气?运气只不过是实力的一部分而已。汉文帝的身上有很多特点,这也是他能够成为一代明君的原因。汉文帝的第一个特点:谨慎与果断。汉文帝刘恒到底有多谨慎呢?在他决定进
2023-01-27 15:13:00
汉文帝刘恒继位之谜:气运、谨慎与对手的昏招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他的母亲薄姬出身卑微,虽为高祖的姬妾,但入宫后,就被汉高祖遗忘了。只是在宫中好姐妹的帮助下,偶然见到刘邦一面,刘邦怜悯她,当晚同房了
2024-03-21 14: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