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云南澜沧:巧解竹塘“共富密码”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2-12-31 18:18: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地处县城西北部,辖11个行政村207个村民小组9312户32453人,是拉祜族、哈尼族等多民族聚居区,拉祜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

近年来,竹塘乡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办法,不断健全联农带农有效机制,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580元增长到2021年的10109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14年的14.4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187.26万元。

云南澜沧:巧解竹塘“共富密码”

竹塘乡旱稻种植。董琳摄

“科技赋能”让产业集群增强致富“后劲”

探索建立“中国工程院+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联合生产模式,集聚中国工程院科技、资源、智力优势,帮助农户有效降低生产经营风险,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户增收。

在土地流转促增收方面,按照“村集体和农户出资源和劳力,院士专家团队出技术和标准,企业出资金和市场”的模式,通过政府、村党组织发动,将闲置的林地资源集中流转,按照朱有勇院士团队制定的《林下中药材——三七生产技术规程》,引进有实力的企业种植林下有机三七,企业在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优先聘用当地农户,使农户获得稳定的林地租金、务工收入以及朱有勇院士15%的技术转让利润分红,每亩达1万元以上。

在产业基地兴农助增收方面,采取“院士团队+政府+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院士团队开办技能实训班,培育农村技能型人才、致富带头人,无偿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种植;政府负责完善农田水利、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合作社鼓励动员农户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冬季马铃薯,建立示范基地,在生产管理及农产品销售中进行全过程服务,实现产销无忧。合作社提取净利润的10%作为管理运营费,其他收益全部归种植户所有。2022年,共种植冬季马铃薯500亩,种植户增收200余万元,单户最高达8.4万元,合作社收益25万元。

在股份合作保增收方面,通过招商引资成立澜沧某酒业公司,云山村集体以合作社名义入股410万元、持股29%,通过分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酒业公司优先聘用当地村民到酒厂务工,云山村组织村民种植高粱、玉米、薏仁等酿酒原料,村民获取务工收入和生产收益,年人均务工收入3万元,种植户平均增收6000元。

云南澜沧:巧解竹塘“共富密码”

竹塘乡旱稻种植。董琳摄

“互助资金”让借鸡生蛋生出致富“金蛋”

采取“财政一次支出、村民集体所有、群众自我管理、农户无偿借款、资金有借有还、长期滚动发展”的方式,建立“草根银行”,解决群众发展产业有想法、缺资金的问题。

在合理分配盘活资本方面,在11个行政村实施“村级产业发展互助资金”项目,以行政村为单位按大小分别安排30万元至140万元资金,各村民小组轮流申报,形成群众自主创业、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生产模式。

在“全员分羹兴产业”方面,全乡所有农户均可根据产业发展意愿提出不高于5万元的借款申请,经村民小组、村委会、乡政府逐级审批后进行放款,做到资金跟着产业走,产业发展有保障,累计放款3991万元,支持3102户(次)发展产业。

在“滚动发展富家底”方面,村集体每年按4%收取运作费,其中2%纳入村集体经费、2%用于继续壮大本金,2021年年底,全乡互助资金由1016万元增加到1092万元。为保障资金安全,乡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会计委托中心、村委会、村民小组和村民代表组成项目监督小组,全过程监督;农户按自愿原则组建5户为一组的联保小组,负责该组农户的放款、监管回收工作,有效避免资金流失风险,10年来无一户拖欠还款。

云南澜沧:巧解竹塘“共富密码”

竹塘乡老炭山村哈果妈旱稻种植。董琳摄

“多种经营”让甜笋产业成为致富“新宠”

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组建合作社、整合资源要素、建立产业基地,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密切农企合作,带动农户增收。

在转让经营中,东主村党总支牵头领办合作社,以每年42万元租金把1000亩集体低产竹林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全权经营管理,建成甜龙竹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合作社组织涉及土地流转的60户农户到示范基地从事甜龙竹的日常管理和采收,企业每年支付15万元管理经费给合作社,合作社按劳分配到农户,并以每公斤1.5元支付采收劳务工资。

在合作经营中,采用“政府+合作社+企业+农户”合作方式,由政府投入703万元财政涉农资金作为项目发展资金,合作社把1000亩分散的撂荒地、宜林荒地和杂灌林地集中起来,实施甜龙竹示范推广项目,企业负责提供技术服务、竹笋加工保鲜、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农户按照统一规划和技术规范,负责自有土地内的幼竹抚育、成竹管护、鲜笋采收,交由合作社以协议价统一销售,合作社提留农户销售鲜笋收入的20%作为集体发展资金。

实践证明,科技不仅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力杠杆,而且为农民思想观念转变注入强劲动力;帮扶资金的基金化运作,可发挥促农增收“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多样化经营不仅可以帮助农民规避风险,还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达到“1+1>2”的效果。(连维 澜沧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31 1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农技推广部门为水稻旱种提供科技支撑,对农技人员、合作社、种粮大户进行培训,举办技术培训班1896期次、培训130万人次。“我们研究的是什么?就是依靠科技,把天拉长,把地拉宽
2023-01-03 05:09:00
商出致富路 过上甜日子
...董荣蓉 通 讯 员陈维近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政协在该县竹塘乡大塘子村翁拐村民小组文化广场组织召开以“商出甜蜜致富路安居乐业兴家园”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会前,澜沧县竹塘乡
2024-01-16 10:46:00
...68户(亿元以上3户)。全县2.66万户9.75万脱贫人口与243个合作社,243个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实现“双绑”,“双绑”覆盖率达97
2023-02-05 07:04:00
栽桑养蚕蹚出致富新路
...第一批白白胖胖圆鼓鼓的蚕茧卖了一个好价钱。在澜沧县竹塘乡的蚕茧收购点,前来交售蚕茧的蚕农络绎不绝,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竹塘乡南本村蚕农李娜四高兴地说:“今年我家种了15亩桑
2023-07-16 07:04:00
日前,在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老炭山村哈果吗等村寨的旱地里,拉祜族村民正在地里播种。“水稻旱种好呢嘛!不用人工浇水,这些谷种也能成活,过些天雨季来了,稻谷
2023-06-06 00:50:00
...方面进行指导培训,通过品种改良,大幅提升甘蔗产量。竹塘乡军勐村上寨村民小组村民李扎朵告诉笔者:“我们的甘蔗得到了改良,产量大幅度提升,家家户户靠着种植甘蔗过上了甜日子。”据了
2023-01-09 11:04:00
云南澜沧:稻田养鱼让“米袋子”“钱袋子”鼓起来
...、东回镇、酒井乡、南岭乡、安康乡、东河乡、富邦乡、竹塘乡、木戛乡、雪林乡、富东乡等14个乡(镇)30个村民委员会实施稻田养鱼项目,建设规模1000亩。现场通过技术培训、印发操
2023-07-05 17:19:00
...县——湖羊养殖前景好2月初,在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的湖羊繁育基地,一排排圈舍宽敞明亮、整齐排列,“咩咩”的叫声不断传出。采用自动化设备清理羊粪,存栏3000多只湖羊的圈
2023-02-25 07:05:00
澜沧:科技助力旱地优质稻提质增效
...业生产科技投入,坚决扛牢粮食生产安全责任。在澜沧县竹塘乡,中国工程院、云南农业大学科技助力旱地优质稻种植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年4月至5月,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专家团队进行
2024-06-03 10:3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