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科技助农又兴农 拉祜山乡增收快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2-05 07:0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澜沧县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开发现代农业项目——

科技助农又兴农 拉祜山乡增收快

春节刚过,拉祜族妇女杨会玲就来到村里的蓝莓基地务工。这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去年引进的产业项目,2000多亩蓝莓全部采用水肥一体的大棚设施农业模式,种植第一年就实现挂果采摘,春节前售价高达每公斤300元,亩产值超过10万元。

“第一个月练采摘技术,公司给保底工资3000元。现在熟练了,可以拿计件工资,一天下来收入150元应该没问题。”杨会玲说,蓝莓采摘需要大量用工,现在自己一年有半年时间在蓝莓基地务工,单这一项就能收入2万多元,再管护好家里的田地、搞好特色养殖,收入更多了。

澜沧县紧紧抓住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机遇,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开发现代农业项目。林下三七、数字蓝莓、菌草产业等新产业落地结果,茶叶、甘蔗、畜牧等老产业提质增效,“科技+产业”支撑脱贫人口持续增收。202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17亿元,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20年的11624元增加到14682元。

一个团队

“农民院士”带来致富希望

在澜沧县的村村寨寨和产业基地,总能见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团队的身影。调研发展路径,破解产业难题,培训农民技能,从2015年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县以来,帮扶团队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为澜沧县量身定制发展产业。

朱有勇院士长期住在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民小组,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在村里建起了产业示范基地,帮助农民用冬闲田种上冬季马铃薯,推广林下中药材种植,开办农民技能培训班,努力让农民人人都有技能,家家都能有好收成。

“过去从没想过种马铃薯也能增收。我参加了朱院士开办的冬季马铃薯种植培训班后,家里的冬闲田从此成了增收田。”蒿枝坝二组的拉祜族村民刘石保十分感慨,去年种了3亩,收入将近2万元,今年种植面积增加到了5亩,再过两个月就能开挖销售,有望带来3万多元的收入。

尝到了甜头,刘石保又跟着院士团队种起了旱稻。去年,朱有勇院士团队在澜沧首次开展杂交旱稻试验示范种植,刘石保种了9亩,收割测产时最高亩产达690公斤,共收获了100袋大米。实现了在同一块土地上“冬季马铃薯鼓起钱袋子,夏季杂交旱稻满了米袋子”。

如今,朱有勇院士团队在澜沧县示范推广的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水稻旱种等特色产业在拉祜山乡结出硕果,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好产业。同时,还通过院士指导班、科技特派员等帮扶机制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

在中国工程院的支持和朱有勇院士团队带动下,众多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加入澜沧帮扶行动,多次深入澜沧开展现场调研。邓秀新院士带来了柠檬优质种植技术,印遇龙院士在澜沧开展黑猪选育与推广项目,刘仲华院士为澜沧茶产业发展“把脉问诊”,黄璐琦院士成为澜沧县科技特派团顾问……在人才科技的助力下,当地产业前景好,农民增收快。

两项支撑

“科技+产业”培育联农新主体

科技兴农,产业富农。澜沧县加快院士专家团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招商引资,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推动茶叶、咖啡、甘蔗、畜牧、果蔬、生物药业等乡村特色产业基地化、标准化、市场化、集群化发展,先后建成巨菌草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千亩高标准蔬菜基地、数字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基地,以产业龙头联农带农助农增收。

种下一株巨菌草,长出一个新农庄。在澜沧县东回镇菌草循环产业示范园,从菌草种植出发,可以用菌草作为生态饲草发展养牛、养羊,甚至养鱼的养殖业,也可以用菌草作为基质栽培瓜果,农民群众不仅能种植菌草增收,也能通过自己创业成为“新农人”。

“种植菌草交回公司,每亩收入可达6000多元,收益不错。农户也可以不交回菌草,自己发展菌草养牛增收。”示范园基地总经理助理李羊春说。去年,澜沧县引进中林中福(云南)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广菌草技术,目前已在全县推广种植菌草3000多亩。公司秉持让农业不再难做的理念,在东回镇建设菌草产业示范园,为农民群众探索菌草产业助农增收可推广路径,巨菌草正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草、幸福草。

走进菌草养牛示范区域,菌草除了作为肉牛饲草外,牛舍里还用菌草和锯末混合发酵做成牛床,菌草内的微生物能有效抑制病菌、分解牛粪,病菌少了,牛舍也不臭了;在果蔬智能栽培种植区域,实现水、肥、菌一体化无土栽培,6个品种的果蔬在菌草基质栽培篮里已经开始挂果,以种植番茄为例,预计亩产可达10吨。通过菌草循环综合开发利用,实现了“农业不缺肥,养殖无污染”。

目前,澜沧已先后引进中林中福、云天化、蓝百旺等农业龙头企业23家,培育农业市场主体7187户,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8户(亿元以上3户)。全县2.66万户9.75万脱贫人口与243个合作社,243个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实现“双绑”,“双绑”覆盖率达97.2%。有效破解了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经营分散、抗市场风险能力低等困扰,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带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带动农民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增收致富。

拓宽渠道

增收路子越走越稳

在东回镇班利村思茅松林下,拉祜族群众龚建文正在收捡飘落的松针,一层层铺在垄墒上,然后拔草、浇水,精心呵护着林下的“宝贝”。

“这一垄一垄的土里种的是三七,春节前刚剪了苗,再过一个月左右才能出苗。这些三七都是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种植的有机三七,产值较高。”龚建文和周边村民一道管理的这片林下三七地共有100亩,是深圳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一年多前种下的,预计今年12月可以开挖。近年来,公司在澜沧累计种植林下三七1095亩,实现有机三七产量40吨、综合产值1.2亿元。

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是朱有勇院士团队科技成果,按照朱有勇院士团队制定的《林下中药材——三七生产技术规程》,朱有勇将自己的技术成果无偿提供给企业和个人使用,种植企业将按照销售利润的15%返利村集体,分给当地村民;企业在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优先聘用当地农户,使农户获得稳定的林地租金、务工收入。

目前,澜沧县累计种植林下三七1.21万亩,有机三七产量348吨、产值6.96亿元,覆盖10个乡(镇)15个村委会,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激励奖励等方式,带动农户2889户10400人,实现户均增收2.5万元。

澜沧县构建农民收入保障机制,系紧联农带农纽带,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联农带农联得实、联得紧、联得长、联得牢。采取订单收购、就业务工、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引导带动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大循环,获得保底收益、参与分红和增加工资收入,实现帮扶从资金到资本或资产的转变,推动脱贫人口多种渠道增收。

本报记者 沈浩 胡梅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5 07: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澜沧县巨菌草种植喜获丰收
...报本报讯(通讯员 鲍茜茜 杨梓 文/图) 近日,来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巨菌草种植基地,只见一株株高大的巨菌草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碌的收割、搬运、装车。近年来,澜沧县依托良好的山
2023-01-12 10:02:00
感触山乡巨变 激发创作灵感
...11月24日,全国知名影视专家云南采风创作活动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影视专家们看山乡巨变、寻创作灵感。酒井乡老达保村民小组是拉祜族歌舞保留最多、拉祜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2023-11-25 07:05:00
建机制 塑品牌 拉祜山洋溢山海情
...际化大都市,具有科技、资本、信息、市场等优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芦笙恋歌唱响的地方,山水风光绮丽,民族文化独特。多年来,上海市与普洱市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澜沧县在上海对口帮
2023-07-13 09:43:00
澜沧南岭:乡村振兴“牛”劲足
...普洱日报本报讯(通讯员 杨安龙) 春风送暖,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南岭乡芒付村中付坎村民小组,最显眼的就是一座钢架结构的肉牛养殖棚,整齐宽敞的牛圈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本地小黄牛
2024-03-18 11:58:00
云南澜沧:巧解竹塘“共富密码”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地处县城西北部,辖11个行政村207个村民小组9312户32453人,是拉祜族、哈尼族等多民族聚居区,拉祜族人口占总人
2022-12-31 18:18:00
澜沧县:绿美澜沧建设全面推进
...媒体中心提供)本报讯(通讯员 王旭明) 近年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弘扬“绿色党建”,围绕“绿美校园、绿美河湖、绿美道路、绿美村庄”等领域持
2023-07-03 09:49:00
日前,在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老炭山村哈果吗等村寨的旱地里,拉祜族村民正在地里播种。“水稻旱种好呢嘛!不用人工浇水,这些谷种也能成活,过些天雨季来了,稻谷
2023-06-06 00:50:00
...猪产业链、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肉牛综合产业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千亩温室建设等项目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5.31万亩以上。实施招商引资带动。优化营商环境,聚焦“1+3
2023-02-01 09:33:00
临沧双江扎实推动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
...布朗族音乐舞蹈抢救搜集挖掘整理及精品创作”、《双江拉祜族医药志》出版和“拉祜族医药(药浴疗法)开发”等项目,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充分发挥4214个网格、13740个网格
2023-09-12 16:1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