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云南农业大学院士团队推广新品种旱稻全乡500多亩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06 00:50:00 来源:阿宅社会

日前,在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老炭山村哈果吗等村寨的旱地里,拉祜族村民正在地里播种。

“水稻旱种好呢嘛!不用人工浇水,这些谷种也能成活,过些天雨季来了,稻谷苗就长出来了!”老炭山村委会哈果吗村四组村民罗娜右停下播种器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种老品种旱稻,产量低,不够吃,还要去买米吃。去年开始种新品种旱地水稻,亩产500多公斤,收获的大米吃不完,还送给亲戚家吃。”

哈果吗村四组有22户,全部是拉祜族群众,村小组长罗真保正在旱地里忙碌着组织村民们播种,他告诉记者:“我们祖祖辈辈都种旱稻。去年我们村第一次搞新品种水稻旱种,有3户试种了10多亩。尽管技术没有掌握好,但平均亩产还是比老品种旱稻多了100多公斤。今年全村家家户户都种新品种旱地水稻,一共500多亩。”

云山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张文清说:“去年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团队来推广新品种旱稻,我们村委会试种了450亩,产量高。水稻收了又种冬季马铃薯,今年水稻旱种计划种1200亩,都是多年种植的连片旱地,很多村民来找我想多种些,但名额有限。”

2016年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协主席朱有勇率领云南农业大学技术团队,在竹塘乡云山村委会蒿枝坝村建立了科技小院,先后试验推广了冬季马铃薯和林下三七种植,成为帮助直过民族地区澜沧县脱贫摘帽的重要产业。

澜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表示:“去年全县杂交水稻旱种平均单产372.9公斤,和本地常规旱稻单产140公斤相比,每亩增加232.6公斤,谷子增产166%,节本增效明显,劳动力成本大幅降低。”

水稻旱作在澜沧推广的成功,吸引了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等农科专家前来澜沧考察。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去年就到竹塘乡,见证了水稻旱作示范田的丰收场景,此次来考察水稻旱作春播,感慨良多:“朱有勇院士团队推广的水稻旱作,产量高,综合效益高,对于解决山区农民口粮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很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学术院长康振生2018年就到澜沧考察朱有勇院士团队推广冬季马铃薯,他告诉记者:“水稻旱作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云南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潜在的发展途径。”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巧泉表示:“2022年云南示范推广了水稻旱作53万亩,覆盖11个州市59个县(市、区),今年云南全省计划推广水稻旱作28.5万亩,在红河、普洱等六州市创建9个省级水稻旱作核心示范样板。”

“云南94%的地区是山区,水稻旱作技术是成熟的,符合云南农业实际,简单易行,老百姓容易接受,我们会进一步给予支持。”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关鼎禄说。

水稻旱作推广虽然初步成功,朱有勇院士团队始终头脑清醒。

“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水稻旱作。”朱有勇院士说,“澜沧的雨季降水时间与水稻的生长周期相同,降雨多,最适合水稻旱作。水稻旱作必须在海拔1900米以下的地区,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保证湿润生长。”

“不是所有水稻品种都能旱作。只有很少的水稻品种能在旱地种,目前比较好的品种有滇禾优615、滇禾优918和滇禾优34这3个品种,能抗旱、抗逆。”朱有勇说。

“不是所有人都会旱地种水稻。比如除杂草很关键,靠技术除杂草,只能一点一点地推广,否则就会失败。”朱有勇强调。

针对大部分农户文化素质偏低、语言沟通难等情况,中国工程院、云南农业大学的院士专家对乡农技人员、村干部及种植大户进行集中培训;学员们组成“水稻旱作培训小分队”,走村串寨,教每个农民种植技术,对全乡11个村2703户种植户进行全覆盖培训。

张文清告诉记者:“水稻旱作培训小分队成员是本地人,会讲汉语和拉祜语,他们去推广技术,村民们听得懂。我们经常在微信群里通知村民们何时播种、何时除草,何时施肥。”

记者注意到,专家们在蒿枝坝村示范种植的405亩杂交稻旱种平均亩产690.9公斤,但哈果吗村村民的旱种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350公斤,差距较大。“差距大的原因,在于农民技术掌握得还不够好,有技术员把关的地区,平均亩产都在500公斤以上,关键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朱有勇坦言。

“农民水稻旱种与专家种的有差距,这很正常,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的入户率,让农业技术大众化。”柏连阳院士强调,“水稻旱作属于绿色生产,不影响生态环境,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缺水问题是限制农业发展的现实因素,必须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水稻旱作是根据山区实际探索出的一种成功的种植模式,不仅在云南,在其他相似省份也有很大的推广前景。”康振生院士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6 05: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变,是从2021年5月开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率领云南农业大学团队来到澜沧县,在竹塘乡蒿枝坝村的山地上,试验旱地杂交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种子是云南农大稻作研究所培育的
2023-01-03 05:09:00
...的村民刘石保把打回来的谷子拿出来晾晒。他家栽种的是云南农业大学研发的高产耐旱型杂交水稻“滇禾优615”,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抗性好、抗旱优良的特点。“专家团队把杂交水稻旱地种
2022-12-19 07:01
...业化应用”项目启动会暨年度总结会在青岛召开。现场,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宁波大学陈剑平院士、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湖南省农业科
2023-02-27 06:22:00
云南选育高产魔芋 壮大边境富民产业
...栽培管理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发力,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的带领下,组建了珠芽魔芋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种植摸索、实验验证,当地筛选出“临芋1号”“临芋2号”
2023-12-06 02:05:00
...长,肉质细嫩、香甜、风味好等特点。2014年以来,依托云南农业大学,开展新品系培育,加强种猪选育,培育出巴保、杜保猪、二元猪等品种。“金丝黄羊”属于省级培育品种,采取省市县共
2023-02-16 15:01:00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暨长江上游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及学术交流会在崇州举行。崇州被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授予“长江上游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中试
2023-08-23 10:46:00
聚焦“土特产” 做好大文章
...马铃薯种植基地,带动群众增收168.4万元。联合乡加强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以及省、市农科院和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合作,以科技赋能农业
2024-06-04 07:15:00
简阳:院士专家齐聚,共商现代农业发展
...增效科技创新”战略研究的最新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教授对简阳的发展寄予厚望。他说:“简阳所在的丘陵区潜力巨大,不仅面积广阔,而且农村人口众多,粮食产
2024-07-22 15:42:00
...,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目前已创制出10余个绿色农药新品种,获得专利授权300余项、国家级别科技奖励15项,有效解决了稻麦田看麦娘属杂草和稻田抗性稗草、千金子等的防控技术难题
2024-03-19 05:5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