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到底是何人把他安葬于明十三陵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3 22:1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崇祯帝之所以能安葬到明十三陵,这件事情有一部分是对手李自成的功劳!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到底是何人把他安葬于明十三陵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万念俱灰的崇祯帝选择自缢殉国,享年三十四岁,他的死亡也宣告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大明王朝灭亡后,崇祯帝作为亡国之君,是没有人敢轻易安葬他的,毕竟这事情风险太大了,弄不好可能丢掉性命。

然而,崇祯帝并没有被抛尸荒野,而是被安葬于明十三陵,这也让崇祯帝保留了作为帝王的最后一丝的颜面。

那么是谁完成了这件事情?他是怎么做到的?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李自成率军进入紫禁城内城。

李自成攻打京城的时候,崇祯帝带着十多个太监,朝着东华门跑去,希望能趁机突围。

然而,东华门被起义军包围,崇祯帝一行人被乱箭射了回去,无可奈何之下,崇祯帝只能朝着朝阳门出发,结果,驻守朝阳门的成国公朱纯臣却装聋作哑不愿开门。

见此情景,崇祯帝彻底慌了,不过这时候,身边太监提出了去安定门看看说不定还有机会。

崇祯帝想了想,束手就擒肯定是死,不如拼一拼,说不定还有生路,可让他想不到的是,安定门的这一去,彻底断送了他最后的希望。

难道安定门有大量起义军?非也,安定门没有一个人。只不过城门紧锁,太监们用斧头砍了很久,都没能打开城门。

这时候,天色慢慢亮了,崇祯帝认识到,再这样耗下去,有可能被起义军发现。

可是这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崇祯帝内心万分沮丧,认为自己虽然是帝王,可到了这时候还不是被困在城内,跑都跑不出去。

崇祯帝觉得除了回皇宫以外,已经没有一条路可走。

崇祯帝回到皇宫后,看着地板上被他杀死的妃子、女儿,内心接近崩溃!这时候他还试图敲响殿前的大钟,想着召集大臣前来商讨对策,却是没有一个人来,这让崇祯帝彻底心如死灰!

绝望之下,崇祯帝决定结束自己的人生。跟随崇祯帝多年的太监早已四散而逃,放眼望去,身边就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王承恩。

就这样,主仆二人相互扶持来到后山,站在山顶上,崇祯帝听着皇宫方向传来的喊杀声,了解紫禁城已经不属于他了,大明真的完了!

可是,如今的局面难道单单只怪崇祯帝吗?崇祯帝登基十八年,为了这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他兢兢业业,每天都想着如何挽回颓势。

为此,他节约开支,整治大军,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可为时已晚!这个大明已经不是一剂良药就能救治过来的!

不过大明代两百多年基业还是毁在他手中,对于这件事情,崇祯帝内心一百万个不愿意,但他也没有一丝办法。最后他留下了一份绝命书,这一生终了!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帝留下遗书后,选择了自缢而亡,一旁的王承恩也找了个对脸的树,跟随崇祯帝一起去了。

崇祯帝是解脱了,可是紫禁城内李自成的起义军确是乱成一团。没有找到崇祯帝,让他十分着急,斩草一定要除根,以免后患无穷!所以,他让士兵一次次的寻找。

为了能尽快找到崇祯帝,李自成赋予了丰厚赏金,而且还许诺了高官厚禄,同时他也宣布,如果谁敢私藏崇祯帝杀无赦!

三天后,士兵们发现了已死多日的崇祯帝,这件事情很快被李自成了解,崇祯帝的尸体也被拖到了东华门。

这时候的周皇后早已经死亡,她的尸体一起被放到了丈夫崇祯帝身边。崇祯帝身亡的消息传出后,前明官员纷纷前来拜别,有的官员甚至哭晕过去。

之后,崇祯帝尸体被带到李自成面前,李自成看着这个老对手,内心百感交集。

崇祯帝是死了,但一些事情还是要继续,李自成希望前明旧臣可以投降,襄城伯李国桢提出,只要不破坏大明皇室皇陵,同时能将崇祯帝以帝王规格礼仪安葬,自己就投降。

李自成答应了这个要求,毕竟这时候他需要人心,才能让自己在北京站稳脚步。

可是李自成答应归答应,但他不负责崇祯帝葬礼的一切费用,他觉得这一切要由前明旧臣自己想办法。

李自成想收买前明旧臣,但他又舍不得花钱,这样做确实有些不厚道,小家子气。想想看,如果你能风光大葬崇祯帝,绝对可以收拢很多的前明旧臣。可是,李自成并没有这样做,从这点可以看出,李自成眼界确实狭隘。

到后来,昌平一位叫赵一桂的官吏经过一番努力,总算将安葬崇祯帝的费用筹集完成。

安葬崇祯帝这件事还是挺头疼的,因为崇祯帝活着的时候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墓。最后,经过商议,将崇祯帝安葬到田贵妃的陵墓中。

不过安葬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因为时间仓促,经费不够,还没有专门的棺椁,重新制造时间又明显不够。负责安葬的许作梅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将田贵妃从棺材中移出去,将崇祯帝的棺椁放进去。经过一番波折,崇祯帝总算安置妥当了。

之后,赵一桂又出钱在陵墓周围建筑了五尺的围墙,进行了简单的祭拜后,崇祯帝总算入土为安了。

崇祯帝葬礼确实有些简单,但总比没人管丢在荒野里强,起码给崇祯帝留了帝王的最后一丝尊严。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崇祯帝葬礼花了二百三十两白银。这些钱多数都是以赵一桂为首的下层官员和昌平附近的一些富人捐赠。至于前明那些达官贵人都是视若无睹,更别提拿钱了。

之后,李自成开始清算前明旧臣,包括内阁首辅魏藻德、武英殿大学士陈演、崇祯帝老丈人周奎等人。这些人本来想着出钱给前朝皇帝安葬会得罪李自成,到头来却还是被李自成清算。

李自成找这些人清算的时候,他们全部都吐出了几万、几十万两白银。李自成为此获得了七千多万两白银。

历史可叹啊,崇祯帝不久前还找这些人求爷爷告奶奶地,希望他们能慷慨解囊,援助自己的国家。可这些人当时出的钱是少之又少,实在是可恨可气!若不是这群人的不作为,大明代或许还能苟延残喘下去!

所以,在李自成笼络人心的手段下,崇祯帝死后才没有抛尸荒野,才能安葬于明十三陵!然而他并没有出钱,而是让前明旧臣自己想办法。赵一桂这时候走了出来,简单安排了崇祯帝的葬礼,他的行为也让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身为太监居然葬在明朝十三陵,顺治康熙还为他竖碑立传
明代的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是明朝皇帝的墓葬建筑群,自永乐七年起用、直到安葬崇祯帝后结束,共历时230多年,其中葬有13位明朝皇帝,23位明朝皇后、2位明朝太子、30余名妃
2022-12-30 22:05:00
崇祯自缢煤山后,为何能安葬在明十三陵
...然勤政爱民,但仍然无法挽救国家的颓势。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公园)自缢身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二、崇祯皇帝遗体的处理崇祯皇帝自缢
2024-11-10 20:49:00
崇祯帝朱由检,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清军入关后,以礼改葬于明十三陵中的思陵,庙号怀宗(后取消),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追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
2024-06-24 21:32:00
历史上唯一葬在明十三陵的太监——王承恩
...,其帮助崇祯皇帝剪除魏忠贤党羽,帮助皇帝亲政,就连李自成兵围北京时,上城防守的也是这位太监。而李自成攻陷北京前,感觉大势已去的崇祯皇帝跑到煤山上吊自杀了,而跟随的只有这位王承
2023-10-08 01:57:00
详细介绍明思宗朱由检
...,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清军入京后,以礼改葬于明十三陵中的思陵,庙号怀宗(后取消),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即位,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
2024-04-30 22:23:00
为何崇祯可以葬在明十三陵,而溥仪在公墓
...买了两口柳木棺材,给足了这对帝国皇室最后的尊严。 李自成进京之后,也明白:这个时候再去为难这对苦命鸳鸯也于事无补。于是他下令仍旧以皇帝之礼下葬两人。李自成派人给两人的棺材重
2024-10-07 12:19:00
明朝末代君王崇祯死后,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
...己也在朝代灭亡之后,选择了自缢身亡。而崇祯皇帝也被李自成葬入皇陵。坚毅的崇祯经过几代明朝皇帝的摧残之后,明王朝的内在忧患已十分严重,再加上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
2023-02-22 17:14:00
朱由检在军事经济文化与社会方面有哪些成就
...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清军入关后,以礼改葬于明十三陵中的思陵,庙号怀宗(后取消),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追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
2024-06-23 22:00:00
明十三陵有一个太监墓,顺治和康熙还为他树碑立传,这是怎么回事
...孝宗时期一度出现过大太监李广乱政的局面。然而葬在明十三陵旁边的这位太监却是明朝历史上甚至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少有留下贤名的太监,他就是明朝最后一位有权力的大太监王承恩。王承恩是河
2023-04-26 15: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打不垮”的烽火岁月
(视频拍摄:王宏飞 视频制作:周颖)(海报设计:梁玉)在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曲折狭长的山谷中有个红色旅游村庄——鱼子山村
2025-10-20 20:39:00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