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同学们看,这是泰山何首乌,它的根块可入药……”近日,泰安市泰山景区大津口乡藕池小学的劳动教室里,学生们围坐在课桌前,开展“走进中草药 巧手做香囊”实践活动。大家将晒干的泰山艾草、薄荷等装入绣有泰山石敢当图案的香囊,这堂融合自然观察、传统文化与劳动技能的课程,正是该校“自然浸润心灵 课程赋能成长”教育成果的生动缩影。
“走进中草药 巧手做香囊”实践活动场景。(李永强 供图)
作为地处泰山脚下的农村学校,藕池小学曾面临泰山文化传承断层、学生心理韧性不足等现实困境。学校团队历经11年探索,构建起“文化浸润—心理赋能—素养培育”三位一体育人理论框架,把泰山石敢当传说、中草药辨识、山林劳作等乡土元素融入课程,让学生在自然场景中完成“认知—理解—认同”的心理建构。学校开发的《家乡美》系列校本课程中,包含《跟着二十四节气去耕读》《泰山慧娃书法》《跟着泰山“吃、喝、玩、乐”》等子课程,涵盖泰山诗文、泰山石刻等10余项文化符号,形成“课本—乡村—泰山”的立体学习场域。
学校创新“山林科考+心理团辅”双轨活动,让学生在泰山自然场景中完成“自然疗愈—认知重构—心理赋能”闭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思维双向发展。学校的泰山花馍、中药香囊等学生实践成果成为地域文化名片,相关课程模式推动泰山文化研学纳入地方文旅规划,“大津口药乡研学基地”等实践场所相继建立。
数据显示,该校推行“自然浸润心灵 课程赋能成长”教育成果以来,学生通过农耕实践、资料搜集与创意分享,创造性问题提出量增长3倍,92%的学生深度理解泰山文化,85%的学生在创新思维测评中达到优秀等级。目前,“自然浸润心灵 课程赋能成长”教育成果已在泰山景区、岱岳区等6所农村学校落地实践。
(通讯员 李永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0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